穿越迷雾,医药板块的未来在哪里?
医药板块,一度被视为机构投资者推崇的“厚雪长坡”赛道,意味着它具有长期增长潜力和稳定的投资回报。然而,近年来医药板块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甚至被市场边缘化,估值长期低迷。
在2024年上半年,医药板块的下跌趋势仍在持续。数据显示,A股市场上495家医药企业中有450家股价下跌,占比超过90%,整个板块的跌幅上半年超过了20%。
经历了四年的调整,医药板块已经见底了吗?是否存在投资机会?
医药板块为何调整?
回顾近年来医药板块的调整,主要和两大因素有关:
近年来,医药板块经历了显著的调整,这主要受到两大因素影响:
1、行业政策变化
带量采购:自2018年11月开始实施,这一政策显著降低了药品和医疗设备的价格。带量采购通过大规模采购来降低成本,这对药品和医疗设备制造商的定价能力产生了直接影响,尤其是仿制药市场。例如,仿制药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3487亿元下降到2023年的1862亿元,几乎减半。
医疗反腐:从2023年7月开始,医疗反腐行动对医药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反腐行动主要针对的是高价值的大型医疗设备、价格不透明的药品和器械,以及那些进价低廉但售价高昂的产品。这导致一些上市公司和医院高管被调查,财务造假案件频发,增加了市场对医药行业未来的不确定性。
2、宏观环境
经济增长减速:比如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导致消费医疗需求不及预期。
美联储加息:间接影响了创新药和合同研究组织(CXO)的融资环境,使得融资环境收紧。
美国生物法案:外需不确定性加大,对医药行业的出口业务产生影响。
总之,医药行业的整体下跌既有内忧,又有外患,最后使得行业业绩承压,亏损企业单位数量一直保持增长,6月亏损数量高达2977家,相比2021年高点数量增加了仅50%。
板块见底了吗?
从估值角度来看,医药板块确实已经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截至8月27日,万得医药产业大类指数的估值为36.51倍,处于历史分位点的11.11%,这意味着当前估值低于历史上大部分时间的水平,显示出一定的投资吸引力。
那压制板块的核心因素缓解了吗?
首先看行业政策,目前医疗反腐及带量采购并没有结束,但已进入常态化阶段。据国家卫健委发布《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23-2026年度)》,本轮医疗反腐或持续至2026年;而带量采购的空间仍大,很多临床需求大的、进口替代程度高的还未纳入医保(见下图),特别是重症用药类,未来仍任重道远。虽然政策影响仍在,但对市场情绪冲击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
再看宏观环境,虽然国内经济复苏偏弱,但海外环境转好:一方面,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在9月可能会降息,这可能会改善全球医药投融资环境,对依赖融资的医药行业,如CXO和创新药,可能带来估值修复的机会;另一方面,《生物安全法案》立法受阻,CXO类产品也迎来边际改善。
因此,综合估值、宏观、行业政策等因素判断,目前医药行业已处于底部区间。
那医药板块具备反转机会吗?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积极信号:
首先,相比去年同期,观点偏多的医药基金经理明显增加了。相较2023年中报后的普遍悲观,不少采取“左侧交易”策略的基金经理认为已进入自己的“击球区”,结构性机会值得关注,有的甚至已经开始抄底,称其医药持仓为其管理的产品贡献了30%的正收益。
其次,低配意味着机会。2024年Q2公募基金医药持仓水平仍在下降,其持仓占比达到2022年三季度以来最低值,当低配到一定程度,以及当下极低的估值,仓位回补或会带动行情。例如,2022年三季度Q3这一次基金持仓占比达到低点之后,基金对医药板块的风格从“整体减持”变成 “整体增持”。
因此,虽然医药板块目前可能仍然处于底部区间,但投资者不应再悲观,基金经理观点的转变、低配带来的机会、政策的支持及海外环境的改善等,都可能成为医药板块未来反转的催化剂。
同时,多个结构性方向已形成共识,如创新药、中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等,这类方向兼具业绩增速和产业催化剂,将长期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