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香港保险还是内地保险,关键要看客户的实际需求。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做到人在哪儿,保单在哪儿;钱在哪儿,保单在哪儿。

本刊记者/郭力芳

新的一年,面对诸多不确定,很多家庭对资产配置与财富传承的决策相比以往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不久前,普益标准和普益基金联合发布的《2022-2023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白皮书》中指出,很多家庭将保险作为新一年家庭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

年后很多家庭就开始筹划保险事宜,部分内地人尤其是距离香港比较近的深圳人对香港保险尤为青睐。随着更多人落户香港,了解香港保险成为刚需,那么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到底怎么选择?本刊为大家详细盘点。

监管差异:安全与灵活难两全

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两地的监管模式不同。

中国保险业自1979年复业以来,经历了大概40多年的发展,监管部门主要依靠强监管的模式对保险公司进行管理,在产品研发、资金运用、公司治理等方面,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都有严格的管理,这种监管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业出现重大风险疏漏的可能,另外内地要求保险公司缴存保证金,使国家能够有效控制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最大程度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强监管可兜底,但同时也限制了保险行业发展的活力,令市场的产品形态、经营模式都较为单一,很难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香港保险业已有近180年的历史,市场发展阶段比较成熟,主要依靠自律为主的监管模式,香港保监局几乎不会去干预保险公司的经营,只要保险公司自己认为风险可控,符合监管部门要求的偿付能力和监管规定,那么保险公司想开发什么产品、投资什么资产、做什么业务,都是保险公司自己说了算,而香港保险公司在内部的风险管控和运营管理方面都有各自的一套流程,这种宽松的监管环境反而给了香港保险更多的灵活性。

香港保险在境外投资的渠道更多一些,可动用的保费资金限制没那么多,因此能够投到的好项目也会更多一些,收益上相对来说就会高点,但也绝对不是香港中介所保证的奇高收益率。在香港保险的计划书里除了现金价值能够保证之外,其他的不管是悲观分红还是乐观分红,都只是一种预期收益,并不是保证收益。

产品差异:要稳定性,还是高风险

两地产品主流形态不同。目前,中国内地的保险产品仍旧是以普通型人身保险为主导,不管是在保障责任还是投资收益,都以确定的保险利益和保证收益为主,在资产配置类型方面,更像是长期债券,这类产品形态可以给消费者提供非常强的稳定性和确定性,虽然收益不算太高,但几乎都是100%刚兑。而且一经投保就可以锁定终身利率,可以抵御市场利率的下行,但是这种产品形态给保险公司带来的最大风险就是一旦市场利率继续下行,保险公司可能会面临比较严重的利差损风险。

香港的保险产品则大多是以分红险的形式存在,保证收益相对较低,预期收益相对较高,在资产配置方面,更像是带有保底收益和较长封闭期的类基金投资,而且伴随着香港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RBC即将实施。目前香港市场上主流分红险产品的保证收益已经进一步降低,差不多只有保底的特性。

成熟的香港保险公司有着强大的投资管理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美元保单可投资于全世界的各类资产,通过广泛的资产组合,香港的分红险可以为客户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范围内争取最高回报。

法律差异:香港是英美法系,内地是大陆法系

两地的法律环境不同,中国内地的法律属于大陆法系,保险行业的运行是基于《中国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法律条文非常重要,而香港的法律属于英美法系,保险行业的运行基于《保险公司条例》,法院过去的判例也同样重要。从现阶段的客观事实来看,在中国大陆如果投保人购买保险,与保险公司产生了纠纷,那么法院更倾向于保护弱势一方,也就是投保人一方的利益,因此消费者的权益很容易得到保障。

但是在香港,如果投保人在投保时由于一些疏漏,没有做好如实告知,或者是发生了一些特殊情况,与保险公司产生了纠纷,不仅跨境维权难度相对较大,法院也会基于法律条文与过往的判例,做出非常公正的判决,不会有明显的倾斜。

买哪种?适合自己才是做好的

高净值人士王先生有一些境外资产,他给孩子规划将来出国留学,于是在香港给子女购买了保诚的隽升产品,“实际上,我对于收益高低并不是很看重,孩子们以后去美国也好,去英国也好,我们在香港可以直接提取美元或者英镑,而内陆外汇管制比较严格,换汇额度有限制,对于我们来讲不是很方便。”类似王先生这种有移民打算的客户,购买香港保险可以享受资金的全球配置,同时也能接受全球的理赔,与他而言,就非常适合。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如果人在大陆,却购买了香港保险,一旦客户真正需要理赔时,也是一言难尽。购买容易,退保难。有位客户吐槽,“在香港给儿子买了保险,交了15万多,退保亏了5万多”。

也有客户抱怨道:“香港保险理赔不能直接打入国内账户,只开具支票,我们拿支票换成美元,再把美元背回国内,再兑换成人民币,来回折腾,非常麻烦。”

与此同时,国内一家资深保险人也提醒广大客户:在银行兑换外汇时,需要递交“个人购汇申请书”,申请书其中有一项是不得用于境外购买保险,一旦查出曾经用美金购买境外保险,后果将是冻结美金账户,所以说,购买境外保险一定要慎之又慎。

当然,也有很多理性客户认为: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香港和内地保险都可以配置一些,各占优势,做到真正的风险管理,深圳陈女士就是此类客户。她在香港购买了两种保险,一种是为自己和先生购买了香港安盛的重疾险,可以在香港医院住院时用。另一种是专给孩子购买的香港保诚的隽升产品,在孩子上大学以及创业初期都可以领一笔资金出来用,然后每年还有红利。

与此同时,她还在内地购买了平安和泰康的保险。她也坦言,感觉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都差不多,现在内地保险服务做得非常好,平安每年送家人高端体检,让陈女士和家人感到很贴心。

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哪个更好,关键要看客户的实际需求,以及这种金融工具能够解决客户的哪些问题,说到底就是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做到人在哪儿,保单在哪儿;钱在哪儿,保单在哪儿。同时,也给赴港投保的朋友们提个醒,如果去买香港保险,一定要做好如实告知,不要伪造投保材料,否则后续会给你的保单埋下比较大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