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纸不语

近日,青岛四方机车决定不再参与保加利亚的招标活动,这一决定让欧盟感到欢欣鼓舞,仿佛未战而胜。

此前,四方机车以远低于预估的报价参与保加利亚的招标活动——涉及20列电动车的采购及15年的维修协议,被欧盟以扭曲竞争的名义展开调查,因为这一报价比竞争对手西班牙的报价还要低47%。随着四方机车的退出,欧盟也宣布结束对该公司的调查并称:仅仅经过几周的时间,调查就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

此类中国企业海外拓展之路受阻事件已屡见不鲜。中海油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U nocal)折戟、华为在美投资遇阻、中铝增持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失利等,在“走出去”的数十年里,中国企业一步一险滩、一步一难关,克服了重重阻碍。

对外投资伊始 外国政企双打压

1979年,国务院提出“出国办企业”,首次将发展对外投资作为国家政策,开启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积极探索与尝试。之后10年间,中国企业全球化意识加强,开始活跃在海外投资舞台。温州商人便是其中之一。

1994年,温州鞋商林达夫发现了欧洲鞋类市场潜力巨大,于是开始通过外贸公司把温州鞋卖到当时欧洲最大的鞋类批发市场——匈牙利,再辐射到奥地利、乌克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凭借低廉的价格,温州鞋子一度畅销,日均达到了四五个集装箱的交易量。

这对匈牙利当地鞋商造成了威胁,他们开始向政府施加压力。1996年起,匈牙利对中国鞋类和服装进行高额税收,从原来2000美元关税/集装箱,涨到了20000多美元,很多中国商人因此被迫退出市场。

不仅如此,在1998年7月,匈牙利政府调集四支队伍到市场检查关税,即使中国商人手续齐全,依旧会被莫名其妙地罚款,以售价为基准,征收80%的税款。中国商人想理论,反而遭到殴打。

无独有偶。次年,海信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后在2001年进行海外品牌扩展时,发现博世-西门子公司已在德国抢注海信所创设的原创性商标。

“开始我们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们宁愿相信是搞错了。”海信集团副总裁郭庆存称。海信被要求或者天价买回商标使用权,或者不能进入德国市场。双方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谈判,后在2005年发布联合声明称,彼此已达成和解。

但西门子的这一举动,把同样从事家电生产的海信集团拦在了市场之外,致使海信产品在欧洲市场全面受阻。

两反两保齐上阵 中企开始反击

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特别保障措施是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国际间通行的贸易救济措施,这也是中国产品在国际上遇到的狙击。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4年11月底,国外共发起673起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调查案件,累计涉案金额超过190亿美元。为此,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王世春发表评论:“多年来,中国一直是遭受贸易救济措施最多的国家。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措施,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并呈滥用之势。”

其中最关键就是纺织品行业。在2005年1月1日之后,全球取消纺织品配额,中国纺织品的发展频频受到发达国家的阻挠,采取或正在酝酿采取措施限制中国纺织品的进口。此前在2004年6月,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涉案金额近5亿美元,是欧盟对华标的最大的反倾销案之一。美国政府也在国内相关行业团体压力下,接连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进口设限。

对此,中国企业改变之前不敢应对、不知道怎么应对的措施,开始发起反击。

在针对家电圈的反倾销措施中,海尔和美的通过全球扫货——斥资超过600亿元收购了GE家电、东芝白电、美国吸尘器品牌Eureka和德国库卡,拥有了对方的品牌、技术和全部工厂,从而避开了针对进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

处在贸易保护主义的游戏里,中国企业越来越熟悉规则,通过在海外寻找优质资产,用全球化资源配置对冲风险。

2016年,美的和海尔在海外市场的营收分别为50%和约40%。几十年来,中国家电企业积攒了完善的供应链优势、上下游配套和品类布局,在全球市场中拥有极强的竞争力,特朗普所谓“制造业回归美国”不会影响中国的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中企反击事件,还有三一集团起诉奥巴马案。

2012年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国家安全为由,签署总统令叫停三一集团关联公司美国罗尔斯公司(Ralls)在俄勒冈州投资的风电项目。随后三一向美国地方法院递交诉状,认为奥巴马此举违宪,并将奥巴马和美国外资委员会(CFIUS)列为共同被告。

两年后法院裁定,美国总统奥巴马未经适当程序,下达禁止三一集团关联公司罗尔斯在俄勒冈州风电项目的总统令,剥夺了罗尔斯风电项目受宪法保护的财产权。这意味着三一集团起诉奥巴马在美国巡回上诉法院获胜。

华为入局受阻 美国招数尽出

在1996年成功进军俄罗斯市场后,华为以低端机占领市场,以旗舰机进行布局,以一国的突破发展带动多国,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2010年,华为首次在亚欧美非市场推出智能手机,同年销售约为500万台。次年,智能手机发货量增长了3倍,突破了2000万台。然而,自从2021年华为进入北美拓展市场开始,就少有建树。此前,华为在美国成功收购了几家小型技术公司,过程十分顺利。

据调查,华为在美国市场频频受阻。2008年,华为试图与贝恩资本并购3COM,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否决;次年,AT& T与华为达成4G设备合约,被美国国家安全局出面干预;2010年,华为试图收购摩托罗拉的无线资产被美国政府拒绝,试图并购宽带网络厂商2wire也失败,与Sprint达成的4G设备合约,遭到了美国商务部干预;2017年,18名美国国会议员要求FCC对华为与美国运营商的合作展开调查,认为美国政府系统中不应当加入华为或中兴的设备,包括设备元件……

据余承东透露,华为在美国的所有收购都遭到了美国相关部门的否决,“即使给了别人定金,钱都付了,但仍然被否决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总是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华为的商业活动。

目前,美国已经采取了禁运、拘捕高管、直接劝说他国不要采用华为设备、学术切割、媒体抹黑等手段,但这都对华为影响不大。

禁运,华为基站和手机可以不使用美国制造的电子元器件;硬件,华为使用自研芯片或其他国家或国产元器件替代;学术切割,对华为而言短期效果不大……

2019年,任正非在接受英国BBC采访时说,“孟晚舟失去自由对华为的业务没有影响。孟晚舟的CFO工作已经有别的高管接替,实际上华为的管理体系并不依赖于某个高管,连CEO都是轮值担任。华为有足够多的人才来保持公司的正常运营。”

中企扬帆出海 全球化步伐加快

随着2020年中企出海进入升级期,中国企业加快全球化步伐,超过四成的企业计划拓展海外市场。

地区分布上,中国企业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欧洲、东南亚、南美洲等地区成为中企出海的重点区域,而北美市场则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仍然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

出海行业中,以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制造业等为主,其中前两者表现尤为突出,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美团等。同时,中国企业也在加快布局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智能制造等。

时至今日,在由5G、AI等技术所驱动的数字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企业在汽车、家电、工业设备、软件应用等多方面的智能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全球化发展态势良好。中国在海外热销的产品,也悄然从“老三样”(服装、家具、家电等)变成了“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事实上,以制造业为引领的中国企业出海,正彰显着强劲的全球竞争力。例如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中,据SNE Reserch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5月全球装车量前十的企业里,中国企业占了6个席位,其中第一、第二都是中国企业。

[引用]

①中企“出海”亮点纷呈.光明网.2023.-12-06.

②当中国制造势如潮水.新浪财经.2005-01-07.

③反倾销助推贸易保护主义 海尔、美的如何应对? .中怡康时代.2017-02-06.

④华为的海外拓展之路.搜狐新闻格隆汇.2018-02-03.

⑤中国三一集团起诉奥巴马在美国巡回上诉法院获胜.新浪财经.2014-07-16.

⑥从“走出去”到“全球化”,中国企业出海启示录.万联智慧.2023-11-02.

⑦商标抢注:不能不防的“恶意”.福州新闻网.2008-08-23.

⑧美国对华为打压史:从百般阻挠到直接动手,华为前路会怎样?.环球时报.202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