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蕾 编辑|过江鲫

作为基金业的“老十家”之一,华夏基金经历了创业阶段的“吃螃蟹”、“基金黑幕”的考验、股权分置改革的机遇、老鼠仓丑闻、以及数次轰轰烈烈的牛熊转换。在这期间,有人功成名就,有人惨淡离场。

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从管理资金规模来看,华夏基金的资产净值以11067.6亿元位居行业第三;从基金总数来看,华夏基金以338只基金位列第一。这是近5年来,华夏基金跌到第8位置后重回行业前列的不错表现。

回顾华夏基金的发展史,你会发现庞大规模支撑下的华夏基金,内在早已“换了人间”。

“吃螃蟹的人”范勇宏

1998年春,包括华夏基金在内的三家基金公司(国泰基金、南方基金)成为中国基金业的第一批试点公司。

华夏基金创始总经理范勇宏,原是华夏证券北京东四营业部的总经理,这家“营业部”一年利润接近2亿元,被业内称为华夏第一营业部。尽管许多人不愿意丢掉证券公司的“铁饭碗”,但郭树强、王亚伟等人还是追随范勇宏加入了华夏基金。

作为“吃螃蟹的人”,华夏基金的发展绝非易事。与现在不同,早期成立的基金公司不仅受到庄家的抵触,上市公司也会希望自己的股票有庄家介入炒作,对基金不甚友好,即使答应调研,往往敷衍了事。2000年“基金黑幕”事件爆发【1】,更是让国内原本不太成熟的基金市场雪上加霜。

范勇宏在他的《基金长青》一书中写道:2002年到2005年基金销售的艰难岁月刻骨铭心,不被认可、不被尊重,时间过得特别漫长。

就是在这段时间,华夏基金发起股东华夏证券因“挪用客户保证金”一案受到监管处罚濒临破产,清算中将华夏基金的控股股权转让,中信证券间接成为华夏基金的控股股东;2005年5月,华夏基金管理的301社保专户因业绩排名落后被中止,让公司饱受批评。

这些都没有打倒范勇宏,社保基金管理失利后,他启用了一批年轻的研究员和基金经理,改革了明星经理的管理模式,让华夏基金在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实现了业绩和规模的双增长。

离职时范勇宏总结说,15年的努力,华夏基金从一个注册资本金7000万元的小公司发展成了管理规模3200亿元,自2007年就成为中国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在任期间,华夏基金为基民累计分红超过800亿元,为股东创造198亿元、200倍的投资回报,“我完成了我的历史使命”。

“公募一哥”王亚伟

基金业早期的“黄埔军校”、“教父”有多个版本,华夏基金和范勇宏也都深涉其中,没有争议的却是王亚伟的“公募一哥”。王亚伟和范勇宏师徒般的合作佳话,成就了华夏基金行业老大地位。

2005年12月31日至2012年5月4日期间,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达1198.91%,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046.05%,基准指数同期上涨132.78%。这一产品在业内两次获得冠军、一次亚军,最后竟然“一基难求”。

王亚伟成为中国第一个为基金持有人带来超过10倍收益的基金经理。

王亚伟拥有较好的教育背景,是1989年安徽省理科状元。1995年,被范勇宏挖掘,在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从事研究工作。还住在北京半地下室里的他,管理着营业部2000多万元的自营资金。

华夏基金成立时,王亚伟放弃东四营业部稳定的工作,跟随范勇宏筹备华夏基金。从1995-2005年,多数年份王亚伟投资业绩平平,但对风险的认识较为突出。【2】

2005年底,王亚伟从美国沃顿商学院学习归来,成立了华夏大盘精选。

2006年,王亚伟牢牢把握住牛市行情,始终保持接近90%的高仓位。当时证券市场正处股权分置改革关键时期,王亚伟对未股改的股票、重组概念股票、资产生人概念股票、隐蔽资产型股票等冷门股进行发掘,业绩位列市场基金第12位。

2007年,华夏大盘基金以226.24%的净值增长率领跑所有类型基金,根据业内评级机构晨星数据,王亚伟这一成绩在2007年全世界基金经理业绩中排名第二。他也被媒体称为“最赚钱的基金经理”。

根据以往惯例,大多数基金经理第一年排名第一,第二年很可能就排名末位了。真正优秀的基金经理能够穿越牛熊周期并持续排名前列甚至领先,王亚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做到了。

2008年,A股市场步入罕见的大熊市,王亚伟采取了保守的资产配置策略,最终华夏大盘精选以-34.88%的回撤幅度位居同类型基金第二;2009年当机会再度到来时,王亚伟采取积极投资策略,让华夏大盘精选以116.19%的收益率再度夺得年度冠军。

此后,王亚伟旗下基金业绩虽有回调,仍保持在第一梯队。2012年5月,王亚伟举行了离职媒体恳谈会,同时宣告“奔私”。就在第二天,总经理范勇宏卸任并退居二线任副董事长。自此,华夏基金一个时代宣告结束。

滕天鸣、汤晓东两任总经理深陷负面新闻

2012年7月,华夏基金选择滕天鸣接任范勇宏的华夏基金总经理一职。

范勇宏、王亚伟两位主角去职后,华夏基金轰轰烈烈的“造星运动”留下的后遗症开始显现。市场传言,华夏基金为拉高王亚伟的年终业绩排名,会在每年年末用多只基金拉高“华夏大盘精选”重仓股的股价,甚至为其“倒仓”。

2014年5月15日,财新《新世纪》报道前明星公募基金经理王亚伟在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期间管理的“华夏大盘基金”遭证监会调查,被华夏基金否认。

同年12月,华夏基金被调查出多人存在“老鼠仓”行为。为此,华夏基金被证监会叫停6个月新发基金业务。2011年就离开华夏、出任天弘基金总经理的郭树强也被牵入其中。

另据《财经》杂志2014年报道,华夏基金原基金经理罗泽萍被调查,出逃海外。后罗泽萍回国,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也是在2014年,滕天鸣辞去华夏基金总经理的职务。这一年,后辈天弘基金凭借余额宝一举冲上资产管理规模第一的位置,华夏基金行业龙头地位随之让出。

与滕天鸣多被评价为过渡人员不同,继任者汤晓东曾被寄予厚望。

公开资料显示,汤晓东曾担任过证监会基金部副主任和国际部副主任,是证监会2009年从华尔街引进的金融高级人才,先后在美国荷兰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机构担任要职。

2015年,华夏发行境内首只跟踪MSCI中国A股指数的ETF;2016年7月,华夏基金与磐安资产管理公司(PanAgora)达成战略合;2016年10月,华夏与国际领先的MOM/FOF管理人罗素投资联合;2017年9月,华夏成为首批获得公募FOF批文的基金公司。

国际化上动作不断,汤晓东在国内面对的情形则极为棘手。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2016年12月中旬,市场传言某大基金货币基金爆仓,涉事基金公司需要掏自有资金填补亏损,该传闻最终指向华夏基金。此后,华夏基金又被爆踩雷“神雾双雄”【3】。

2017年12月,华夏基金又一名基金经理因涉“老鼠仓”交易入狱被曝光。债券交易员王某动用不到200万本金,利用“老鼠仓”路径,获利1773万余元。

负面舆情不间断中汤晓东最终选择离开,华夏基金2017年管理规模由2016年的3747.90亿元下降到3796.08亿元,排名由第4下降至第8,净利润也由2016年的14.6亿元下降至2017年的13.7亿元。

女总经理李一梅拥抱“被动” 掘金ETF

2018年5月,李一梅在华夏基金供职17年后正式升任华夏基金的总经理,她也是华夏基金的首位女总经理。

公开资料显示,李一梅系美国哈佛大学公共政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双硕士”。2001年8月正式加入华夏基金后一直负责市场和营销工作。

华夏基金选择长期负责营销工作的李一梅出任总经理,表明这家老牌公司风格的重大转变。

她在接受公开采访时表示,“打榜式考核”、“一味追求规模”等评价机制都不利于投资者获得感的提升。李一梅做出的调整实际上符合当时行业普遍选择。在余额宝“感召”下,被动型、固收类产品成了所有基金公司争抢的蛋糕。规模扩大不但带来了巨大影响、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华夏基金通过大量发行 “被动”指数ETF产品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带动了整个股票型、混合型产品规模高速成长。华夏基金股票类基金产品从2017年底的800亿元翻了三倍有余,达到2022年的2700亿元。华夏基金的管理资产净值规模也从2017年底的排名第8,提升到了2022年的前三位,股票类基金产品更是排名全市场第1。

截至2022年9月30日,华夏基金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规模占比高达40%,而排名第一的易方达基金占比为37.1%,第二名的广发基金占比为31.4%。

李一梅对华夏基金的改造仍在进行中,从近年来披露的财务数据看,管理规模的上涨已经为华夏基金股东提供了较好的回报。

最近5年,华夏基金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由2017年底的不到4000亿元,发展到如今的超过1万亿。华夏基金2022年中报营业收入为36.3亿元,净利润为10.6亿元。2021年营业收入为80.15亿元,净利润23.12亿元,相比2012年业绩水平翻了近4倍。

在成功回到行业规模前列后,李一梅面临着如何找回当年华夏基金之勇的课题。在她之前的两位掌舵人在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上败走麦城后,流失了相当数量的基金经理。据机构派统计,2013年至今华夏基金经理共离职43人。对现在的80位华夏基金经理,早年打下的业内地位已经是相当久远的事情了。

注解与参考:

【1】基金黑幕事件:中国证券市场10年来第一份对机构交易行为有确切叙述的报告,跟踪1999年8月9日至2000年4月28日期间,国内10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22家证券投资基金在上海证券市场上大宗股票交易记录,客观详尽地分析了它们的操作行为——大量违规、违法操作的事实昭然其中。

【2】来源于范勇宏《基金长青》一书中,对王亚伟的评价。

【3】“神雾双雄”事件:神雾环保和神雾节能此前为百亿大白马,一度被股民称作“神雾双雄”。后因财务造假,股价暴跌,神雾环保退市,神雾节能徘徊在ST边缘。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机构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