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晚,国际评级巨头穆迪发布公告称,已向碧桂园控股公司授予“Ba1”的企业家族评级(CFR),并撤销其“Baa3”的发行人评级。同时,穆迪将碧桂园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aa3下调至Ba1。对碧桂园的评级展望,则从“审查中”调整为“负面”。

不难看出,这次穆迪对碧桂园的“下手”,既狠又猛,大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之感。因为,作为目前中国影响力较大、安全性较好、稳定性较强的房企,如果碧桂园也落到了穆迪评级所说的“垃圾级”,不仅对碧桂园是致命打击,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也是致命打击。恒大的“暴雷”,已经让中国房地产市场备受压力,信心受到很大影响。如果碧桂园再暴雷,对市场的冲击和影响、对企业的信心和决心、对居民的购房意愿和预期,都将带来严重冲击。


所谓“垃圾级”,是因为在穆迪的信用等级标准中,“Ba”代表的是具有投机性质的因素,反映了不能保证将来的良好状况,一旦经济情况发生变化,还本付息能力将削弱。如果一家具有较大负债规模的房企,被戴上了“垃圾级”的帽子,市场形象是会受到严重损害的,搞不好,就会带来购房者对其信心的大失,从而选择远离企业,那么,对企业售房就会带来严重影响,最终导致企业资金链越来越紧张,库存则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

而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碧桂园是大型房企中,销售情况最好的,前5个月,销售额已经超过2000亿,达到2011亿,其他房企与其差距较大。如果碧桂园出现问题了,其他房企怎么办?是不是问题更大?因此,穆迪把碧桂园作为靶子,绝不是对一家企业的简单评级,而是别有用心,是想借碧桂园唱衰中国房地产,甚至唱衰中国经济。因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他评级机构也一并跟随。


实际上,对各大评级机构来说,这些年并没有少做唱衰中国企业、中国经济,包括中国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企业的行为。多年前,各大评级机构就曾挥舞过唱衰万达、恒大等的大棒,特别对万达,更是动用了非常猛的力量,最终被万达回击得灰头土脸。此后,评级机构仍在寻找新的攻击目标,不幸的是,恒大被击中了,也让评级机构尝到了挥舞大棒的甜头。于是,展开了对碧桂园的攻击。

客观地讲,碧桂园不是恒大,尽管碧桂园在战略布局上,下沉得比较大,似乎不够“高大上”,却是很接地气,能够与消费群体心连心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就是说,广大居民对碧桂园的了解,更多的就是通过购房、通过交流、通过碧桂园出台的优惠政策的衔接,从而让购房者能够看得见碧桂园的“心思”和想法,让购房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增强。特别在其他企业都在进入体育领域、文娱领域,以此来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情况下,碧桂园却岿然不动,执着于房地产领域。这样的“主业”意识,显然是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的,也没有出现资源、资金被过度分散使用的现象。



也就是说,穆迪下调碧桂园评级,甚至调至“垃圾级”的行为,是很难令人信服的。这种想利用唱衰碧桂园来唱衰中国房地产业的行为,是十分恶劣的,也是存在某种企图,甚至“担负”着背后力量目的的某种企图。只是,碧桂园并不是容易被唱衰的企业。因为,就在不久前的6月15日,碧桂园宣布,已现金回购6.83亿美元票据。而本次偿付完成后,按照碧桂园方面公开的情况,企业年内已无到期美元债。而眼下的碧桂园,现金流还是比较充裕的,各项在建工程也没有因为资金问题而停工。金融机构等,也没有停止与碧桂园的合作,广大居民对碧桂园的信任度仍然非常高。

这也意味着,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的真正企图并不是碧桂园,而是想借碧桂园唱衰中国房地产行业,继而唱衰中国经济、中国企业。但是,选择碧桂园则不是明智的,是自己打脸。穆迪此举,不仅不会给碧桂园造成打击,反而证明了碧桂园是不存在风险的,是可信得过的。那么,想借碧桂园唱衰中国房地产的企图,也终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