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上映,然后在2002年横扫了74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59届金球奖,以及55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第11届MTV电影大奖,总计拿下21个不同奖项。

这部影片中的男主角原型为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1928年〜2015年),美国数学家,前麻省理工学院助教,主要研究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1994年,他和其他两位博弈论学家约翰·海萨尼(John C.Harsanyi, 1920年〜2000年)、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 1930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纳什在经济学领域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非合作博弈均衡理论,该理论以其名字简称为“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2002年时期,对于影片《美丽心灵》,大部分观众仅仅视其为爱情影片,至于其所涉及经济学范畴的非合作博弈均衡,大多不知其所以然。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纳什均衡”才随着一些经济学知识进入大众议题。

除了票房、得奖,《美丽心灵》的最大边际作用就是——让世界再一次认识“纳什均衡”的现实效用。

关于纳什均衡,准确的诠释和定义是:任何一位玩家在此策略组合下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其他玩家策略不变)都不会提高自身的收益——从表达来看,这句话存在语法、组句问题,但是,不妨通过一个案例来诠释:

两家运动鞋龙头公司A、B,进行市场对抗竞争。最初,A的一款新鞋市场价格为850元,B进行模仿创新,并采取迎头竞争策略,向市场挂牌800元价格;为了打击对手,A随后降价至780元;B跟进,再一次降低至720元。

两家龙头公司零和博弈的结果是,彼此不仅牺牲了利润,而且会迫使行业集体进入微利时代,使得所有企业失去创新意愿。

按照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经济人假设”,企业会追求符合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零和博弈则是市场的自然宿命。按照“纳什均衡”角度,恰恰是反“经济人假设”的,主张A、B两家运动鞋公司以“非合作博弈”,顾及彼此利益,实现共同均衡。

中国企业需要理解“非合作博弈均衡”的效用,不应过度强调“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否则就导致企业之间的巨大“内卷化”:无意义的精益求精、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无效的挖掘研究、被动的应付竞争、与预期的目标严重偏离、限制创造力等。

尤其是,中国代工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内卷”、外贸企业之间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内卷”,不仅浪费资源、人力和成本,而且不断降低议价能力,以及自贬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

因此,即使因为竞争,彼此不能合作,但国内企业也需要为了共同的生存环境,去彼此顾及利益,找到共生的均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