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清华大学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李稻葵在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为了保居民的消费,物流一定要畅通,更重要的是,要对受影响的百姓直接给予现金补助。

消费的问题到底出在哪,是居民手中没钱,还是居民有钱不敢花,抑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必须弄清楚。如果不清楚原因,就盲目发钱,可能会适得其反。毕竟,通货膨胀的压力越来越大,增加流通中的货币,就等于提供通货膨胀新的动力。

简单分析,给居民发钱,是能够激发消费的。有钱了,就去花,不是消费是什么?关键是,把钱发下去,并不是都能转化成消费的。相当一部分钱,有可能转化成储蓄、转化成其他投资方式。特别是原本就不缺钱的居民,发钱是锦上添花,根本就不可能转化成消费。只有那些需要雪中送炭的居民,发钱才能转化成消费。

于是,发钱的方式、发钱的对象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譬如给困难群众发放补贴、给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发放困难补助、给居民发放配套消费券、给租房者发放房租补贴、给首套房房贷者发放一两个月房贷利息补贴等,或许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对一般家庭、生活条件较好的家庭,发钱真的很难转化成消费。

尤其值得研究和分析的是,很多居民不愿消费,并不是真的没钱消费,而是对预期存在担忧,不敢消费,譬如房价还会不会涨,房贷还没还清,教育、医疗负担还会不会加重、就业矛盾会不会更加突出,会不会失业,等等。如果这方面的顾虑和担忧消除了,居民消费可能会出现比较好的变化,而不是目前的状态。

恰恰是,这些居民最关心的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答案,甚至经常出现变动、变化,让居民的消费预期更加不乐观了。譬如房价问题,原本经过多年的楼市调控,房价已经处于相对稳定、并有序下降状态,从而让居民担心房价上涨的心理得到较好平复,可以将用于应对房价上涨的钱拿出来进行其他方面的消费了。可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却出现了频频放松楼市调控政策的现象,以至于到了目前,一些地方出现了允许炒房的现象,比如河南鹤壁的楼市新政,就是公开鼓励炒房。既然楼市调控政策放松了,炒房问题也不再管了,房价还会不会继续上涨、甚至快速上涨呢?有了这个疑问,对广大居民来说,自然又会捂紧口袋,继续考虑要不要买房问题。只要买房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买房的弦仍然绷得很紧,放开消费就无法实现,就算给广大居民发钱,也只会变成等待买房的储蓄,而不是消费。

对有房贷的居民来说,面对经济环境十分复杂,企业运行十分困难,自己会不会失业,会不会失去收入来源,也是他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如果把钱花完了,自己一旦失业,就有可能连房贷也没有资金来源了,只能将口袋里的钱捂得严严实实的,不会轻易拿出来消费。

李教授有关给疫情下的居民发钱的观点,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而且,也不是什么新鲜观点,中国香港、新加坡等都有过先例,也起到过积极作用。只是,面对14亿人口,且收入水平相差较大,采用给居民发钱的方式拉动消费,恐怕很难实现预期目标,甚至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真的要想给居民发钱,也只能定向发钱,而不能普洒花露水。譬如金融、证券、电力、通信、IT、互联网等行业的相当一部分员工,以及公务员、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员工等,就完全没有必要发钱,就算给他们发钱,也完全形成不了消费。因为,他们该消费的已经充分消费,多发几千元,他们仍然是这个消费水平,相反,却让政府背上了沉重负担。

所以,如何激发和激活消费,还是要在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在如何消除居民消费顾虑上下功夫,让居民敢消费、愿消费、想消费,在此基础上,再积极采取措施,给低收入群体和家庭增加收入、多发钱。其中,地方政府真的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需要,再打房地产主意,再推动房价上涨。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只能是顾头不顾尾、顾前不顾后,满足了眼前利益需要,损害了未来发展利益,更损害了广大居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