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孙飘扬还要对恒瑞医药的前景进行新的探索。

来源 | 经理人传媒旗下《经理人》杂志

全媒体记者/刘毅

来源/官网

4月下旬,素有“药茅”之称的恒瑞医药交出了一份让投资者大跌眼镜的答卷,2021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同时,这也是恒瑞医药自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两大指标全面大幅下滑的情况,是其最黑暗的时刻,“药茅”光环难道要远去?

营收、净利双降,是的

20年来首次

2021年,“药茅”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59.06亿元,同比微降6.59%,归母净利润45.3亿元,同比骤降28.41%,利润降幅大于营业收入降幅。

这是恒瑞医药自2000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业收入、净利润下降的状况。

据悉,恒瑞医药主营业务涉及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涵盖抗肿瘤药、手术麻醉类用药、特殊输液、造影剂、心血管药等众多领域,其中抗肿瘤、麻醉、造影剂等业务是其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2021年,抗肿瘤、麻醉、造影剂等产品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0.72亿元、49.16亿元、32.7亿元,占主营业务比例分别为50.71%、19.07%、12.68%。

抗肿瘤产品是恒瑞医药的核心产品,撑起公司收入的半边天,但该产品2021年收入同比大幅减少近22亿元,降幅达14.39%,而毛利率也出现了下滑,为90.68%,同比减少2.67个百分点,近三年累计减少3.28个百分点。

其他产品方面,报告期内,麻醉产品收入同比增加3.26亿元,增长率7.09%,而造影剂产品收入同比减少3.61亿元,降幅9.93%,但两大类产品的毛利率均同比下滑,分别为减少1.26个百分点、0.17个百分点。

主营产品毛利率的全面下滑,这显然不是一个好征兆。

恒瑞医药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情况,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方面,一方面是反复的新冠疫情对医疗机构开展正常活动仍有一定影;另一方面,随着仿制药带量采购进一步推进,涉及品种愈加丰富,恒瑞医药的存量仿制药销售收入加速下跌,同时,医保谈判加速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但创新药同质化竞争加剧,致使销售和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数据显示,恒瑞医药进入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18个品种的仿制药,中选价平均降幅73%。2020年11月开始执行的第三批集采涉及的6个药品,销售额19亿元,报告期内下滑55%;2021年9月开始陆续执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的8个药品,2020年销售收入44亿元,报告期内下滑37%。

另外,国家医保谈判致产品价格降幅较大,例如恒瑞医药主要产品卡瑞利珠单抗价格降幅达85%,艾司氯胺酮价格降幅达68%。

此外,主要原辅材料的上涨让恒瑞医药的经营成本有所上升,2021年其主营业务的营业成本为37.09亿元,同比增加3.61亿元,增长率高达10.78%,其中抗肿瘤、麻醉产品的营业成本分别为12.19亿元、5.37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03亿元、0.9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0%、21.08%,这也是两大类产品毛利率下滑的原因。

内部因素方面,一方面,恒瑞医药加大研发投入,以应对严峻复杂的竞争环境与产业变革,2021年研发投入(含资本化研发投入2.6亿元)金额达62.03亿元,同比增长24.34%,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3.95%,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当期利润。

另一方面,恒瑞医药2021年初员工数量、机构设置与业务发展规模不匹配,造成运营和人员成本高,一定程度上加大上半年相关费用支出。

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恒瑞医药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3.3亿元、23.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95%、11.12%,同期的管理费用分别为6.29亿元、5.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04%、-4.27%。

值得一提的是,恒瑞医药在年报中也坦承道,公司发展遭遇较大业绩压力和转型挑战。

机构大撤退,4000多亿市值灰飞烟灭

营收、净利的双降,似乎让恒瑞医药产生非常微妙的变化,继而引发了蝴蝶效应。

营运能力指标方面,近五年来看,恒瑞医药的营业周期天数在持续拉长,2021年的营业周期达268.56天,其中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201.12天、67.44天,存货周转天数也是逐年拉长,从初期138.79天到如今的201.12天。

具体到金额方面,近五年来,恒瑞医药的存货从初期的7.9亿元飙涨至末期的24.03亿元,增加金额约16亿元,累计增长率204.18%,增速较猛的两个年度分别为2019年、2021年,恒瑞医药称是年底备货增加所致。

2021年,恒瑞医药存货主要以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为主,金额分别为9.66亿元、4.02亿元、10.27亿元,去年存货大幅增加主要与原材料、在产品价值大幅增加直接相关,增加金额分别为3.92亿元、1.5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68.15%、61.65%。另外,恒瑞医药高企的应收账款仍不能忽视,金额达46.33亿元。

存货、应收账款高企的背后,伴随着跌价准备和坏账风险,近两年,恒瑞医药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分别为1777.1万元、2800.25万元,合计4577.34万元,而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额分别为7708.48万元、7202.86万元,合计1.49亿元。

营收、净利双降,再叠加营运能力指标的下滑,让恒瑞医药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不尽人意,股价暴跌,萎靡不振。

K线图显示,恒瑞医药股价在2021年初达到最高点,为116.87元/股(除权股价,下同),市值曾一度飙涨至6150亿元,这是恒瑞医药的高峰时刻,但此后,其股价犹如瀑布般暴跌,低点至27元/股,跌幅逾七成,这意味市值也相应大幅度缩水,跌破2000亿关口,4000多亿市值灰飞烟灭。

截至5月10日,恒瑞医药股价为29.39元/股,总市值为1875亿元,市盈率为37.89。

从股东人数来看,截至2022年3月31日,恒瑞医药的股东总人数为80.51万人,去年同期为36.76万人,即一年之内新增43.75万人,但与此同时,恒瑞医药的机构数量大幅减少,从2021年中报的高点1025家机构,减少867家至2022年一季报的158家。

据悉,著名投资机构高瓴在2021年第四季度,通过巨额减持,退出了恒瑞医药前十大流通股东。

另外,恒瑞医药股东青岛有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有沃投资)在去年减持公司股票达904.85万股,减持比例1.45%,其与青岛博森泰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博森泰投资)合并持有恒瑞医药股份比例降低至5%以下。

企查查资料显示,有沃投资的实际控制人为董伟,而董伟自2003年起在恒瑞医药担任监事会主席一职,在这个节点,董伟减持出于什么样考量?现如今的持股情况又是如何?

值得指出的是,因为业绩的大幅下滑,从去年1月至今年2月,恒瑞医药多次公告回购注销部分股权激励股份,其中1月份回购48.57万股、10月份回购146.57万股,回购股票均已注销。

去年12月9日,恒瑞医药表示,鉴于当前行业市场环境和公司股价波动的影响,继续实施2020年度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难以达到预期的激励目的和激励效果,拟终止2020年度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回购注销相关限制性股票170.1万股。并已获得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而为了加强投资者信心,恒瑞医药在3月份发布回购计划,回购金额在6亿元至12亿元之间。截止5月6日,恒瑞医药回购支付的总金额为2585.46万元,但杯水车薪的回购金额并不能摆脱其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窘境,股价一而再、再而三的创新低。

再度掌权的孙飘扬,推出“三板斧”策略

业绩的大幅下滑,让卸任董事长职务不久、退居幕后的的孙飘扬再也没法淡然处之,于去年8月再一次担任恒瑞医药董事长职务,试图挽回恒瑞医药面临的颓势,并提出、实施相应策略。

优化人员。2021年,恒瑞医药在职员工数量合计24491人,较2020年减少了4412人,裁减人员主要以销售人员为主,销售人员13208人,同比减少了3930人。

恒瑞医药表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大力推进销售改革,对组织架构进行整合提效,撤销区域层级架构,大幅减少低绩效省区及办事处,整合销售运营、营销财务、支持部门职能,精简销售人员进一步降低销售运营成本,提升了销售运营效率。

前文提及,恒瑞医药2021年前两个季度销售费用同比大增,但在后面两个季度,其销售费用同比大幅减少,分别为23.31亿元、23.88亿元,同比分别减少19.06%、17.52%。优化人员对降本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恒瑞医药2021年销售费用为93.84亿元,同比减少4.27%,但是否增效,还有待观察。

同时,也要看到,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恒瑞医药人事变动十分频繁,在周云曙去年7月辞去董事长职务后,11月后又迎来了财务总监周宋的辞职,而到了今年2月、4月,张月红、邹建军又相继辞去副总经理职务。

从履历来看,张月红、邹建军此前分别是恒瑞医药的首席人力资源官、首席医学官,后者离职后,直接牵手恒瑞医药竞争对手君实生物。

5月6日,恒瑞医药决定聘任戴洪斌作为公司总经理,其自从2000年7月加入恒瑞医药以来,一直没有离开过公司,曾历任办公室主任、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职务,自2020年1月起任恒瑞医药董事、副总经理职务。

强研发,压创新。报告期内,恒瑞医药为加快推进研发与转化医学建设,跟进靶点前移的行业发展趋势,研发团队对新颖和不确定性高的靶点开展了大量预研工作,从靶点机制、表型分析、适应症选择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以高质量的内部数据支持早期开发策略选择。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恒瑞医药共完成转化医学研究超过40项,另外,专利申请工作顺利开展,提交国内新申请专利244件、国际PCT新申请89件,获得国内授权112件、国外授权117件。

能有上述成绩,不得不提研发费用的大量投入。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恒瑞医药报告期内进一步加大研发费用投入,金额为59.43亿元,同比增长19.13%;研发人员数量5478人,同比增加757人。

值得指出的是,原创药研发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药品研发至上市销售常常需要耗费10年以上的时间,这期间任何决策的偏差、技术上的失误都将影响创新成果。同时,国外医药企业产品进入国内速度加快,而国内本土医药企业在资本支持下数量不断增长,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这也意味着恒瑞医药的产品销售将面临一定的市场压力。

加速国际化。一直以来,国际化战略是恒瑞医药多年来坚持的方向,公司也称该战略是企业未来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报告期内,恒瑞医药加大该战略实施力度,海外研发投入共计12.36亿元,占总体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19.93%,包括用于海外团队建设、开展创新药临床试验、推进海外注册申请等。

截至报告期末,恒瑞医药海外研发团队共计170余人,其中美国团队104人,欧洲团队50人,但不容忽视的是,恒瑞医药拓展海外市场取得的效果寥寥。

数据显示,恒瑞医药2021年国外的营业收入为6.16亿元,同比下降18.64%,是近五年来的最低值,占主营业务的比例也从2017年的4.61%下跌至2.39%。

此外,恒瑞医药在国外的毛利率一路下滑,从2017年的77.16%下降至2021年的55.72%,累计大幅减少21.44%。

显而易见,恒瑞医药的国际化战略仅仅只是雏形,或者说连雏形也算不上,这意味着恒瑞医药短期内想依靠该业务改变目前状况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或许,孙飘扬还要对恒瑞医药的前景进行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