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从市值、营业收入,还是品牌、产品等多个维度来看,蓝月亮距离真正成为“中国宝洁”存在着一段很长、很长的距离。

来源 | 经理人传媒旗下《经理人》杂志

全媒体记者/孙晨

素有“洗衣液第一股”的蓝月亮集团在3月底交出了2021年的经营成绩,这是蓝月亮集团在2020年底上市以来的第二份完整的年度报告,但这份成绩单连差强人意都称不上,不足以令投资者信服,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何蓝月亮集团在二级市场上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股票长时间低迷。

营收微增,净利下降两成

蓝月亮品牌诞生于1992年,凭借着在2003年压中洗手液市场,又于2008再一次压中洗衣液市场,尤其是后者推动了中国洗涤行业实现“洗衣粉”转“洗衣液”和“普通型洗衣液”转“浓缩型洗衣液”的两次跨越式升级,奠定了蓝月亮在国内洗涤行业的品牌地位。

2020年12月16日,蓝月亮集团(06993.HK)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这是蓝月亮集团的辉煌时刻,但其给出的首份年报——2020年报,令投资者差强人意,而2021年报则让投资者大跌眼球。

2020年,蓝月亮集团营业收入微降,归母净利润大增的成绩单,分别为69.96亿元、13.09亿元,分别变动-0.77%、21.20%。彼时,蓝月亮集团表示营业收入的下滑主要受新冠疫情影响,导致公司的衣物清洁护理产品销售下跌所致。

2021年,蓝月亮集团的营业收入微增,但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分别为75.97亿元、10.14亿元,同比分别变动8.59%、-22.54%,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年减少了近3亿元。

近五年来,蓝月亮集团的营业收入波动较大,增幅总体呈现下滑的趋势,从2018年的20.17%到2021年的8.59%,而同期的归母净利润增幅则一路迅速下滑,从增长544.19%到降幅22.54%,未来是否延续下降趋势仍有待观察。

导致蓝月亮集团2021年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的直接原因是销售成本的增加,为31.59亿元,同比上年增加了6.76亿元,增长率高达27.23%,远远甩开了同时期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的增幅。同时,不管是金额还是增幅,都是近五年来的最高值。

对此,蓝月亮集团表示,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原材料单价增加,导致原材料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是若干至尊品牌浓缩洗衣液产品于2020年退货,于2021年上半年与其他产品一并以折扣价销售,从而导致相关成本增加。

值得指出的是,蓝月亮集团2021年中报亏损了0.44亿元,彼时,蓝月亮集团提到的除了前述原因之外,还提到为了稳定产品市场定价,向客户提供若干折扣;另外,2020年Q4以来,其发展的洗衣业务亏损金额达到了6700万元。

原材料方面,自2019年以来,棕榈油、聚乙烯的价格一路走高,前者的最高价超过14000元/吨,而后者的均价也曾逼近9000元/吨,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直接传导到蓝月亮集团的销售成本上面。

从品牌成立初期至今,蓝月亮集团已经走过了将近30个年头,但不论是招股书,还是年报,蓝月亮集团在其中并没有提到与“套期保值”相关字眼。难道蓝月亮集团至今没有应对原材料大幅波动的措施吗?如套期保值等?

对此,蓝月亮集团回复《经理人》杂志全媒体表示,公司一直以来对原材料成本的波动保持高度关注,同时对于原材料成本变动也采取积极的调节措施。主要包括对供应链的动态调整、持续丰富产品矩阵等举措。

可以判断,蓝月亮集团并没有采取如“套期保值”的操作,以应对原材料波动风险。

销售成本的上升,让蓝月亮集团2021年的毛利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条件下,出现了同比下滑的情况,为44.39亿元,同比上年减少了0.75亿元,降幅1.66%,同时,蓝月亮集团的毛利出现了连续两年下滑的迹象。

相对应的,蓝月亮集团的毛利率也出现了大幅下滑,为58.43%,同比下降了6.09个百分点,是近三年的最低值。

事实上,除了销售成本的上升之外,蓝月亮集团快速增长的销售及分销开支(销售费用)、一般及行政开销(管理费用)费用也对其净利润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

2021年,蓝月亮集团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为23.92亿元、9.78亿元,同比上年分别增加了3.75亿元、1.56亿元,增幅分别为18.59%、18.98%。

对此,蓝月亮集团表示,销售费用的增长主要是为探索新线上渠道,推广开支增加;运输费用增加;以及自2020年Q4以来发展洗衣业务,导致员工成本增加。而管理费用的增长与政府关于疫情的社保补助取消,员工社保费用增加;聘请更多高级管理层加大开支;以及实施2021年股份奖励计划增加的员工成本。

更多的费用支出,但取得的效果却是寥寥,值得蓝月亮集团管理层进行深刻探讨与反思,究竟是哪个环节存在不到位的地方?

成为

“中国宝洁”道阻且长

市场上,许多投资者将蓝月亮集团视作中国版的“宝洁”,但不管是从市值、营业收入,还是品牌、产品等多个维度来看,蓝月亮集团距离达成上述目标存在着一段很长、很长的距离。

截至4月22日,宝洁的市值为3869亿美元,折合港元约30358亿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为26.89,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761.18亿美元,折合港元约5972.67亿元。

作为对比,蓝月亮集团的市值为350亿港元,仅相当于宝洁的1.15%,动态市盈率达34.49,营业收入为75.97亿港元,仅相当于宝洁的1.27%。另外,蓝月亮集团动态市盈率高于宝洁,是否存在估值被高估的可能,也是投资者需要思考的。

从品牌来看,宝洁旗下品牌众多,仅织物护理就有碧浪、当妮、汰渍等耳熟能详的品牌,而蓝月亮集团较为知名的衣物清洁用品品牌仅仅只有势单力薄的蓝月亮。

具体到产品方面,宝洁的营业收入由织物和家具护理、婴儿、女性和家庭护理、美容、卫生保健、洗漱等多类业务构成,收入结构比较合理,最大的织物和家具护理类业务的收入占比约34%。而蓝月亮集团的衣物清洁护理产品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85%,收入结构不合理,亟待改善。

如此来看,称蓝月亮集团与宝洁之间存在天渊之别,并不为过,事实上,蓝月亮集团本身存在着不小的风险与隐忧。

产品单一风险。2021年,蓝月亮集团的衣物清洁护理产品、个人清洁护理产品、家居清洁护理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64.57亿元、6.02亿元、5.39亿元,占比分别为85%、7.9%、7.1%,即,蓝月亮集团的收入基本由衣物清洁护理产品贡献,严重依赖该类产品。

但凡该类产品出现遭遇重大黑天鹅,就会对蓝月亮集团的营业收入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典型例子如2020年新冠,其衣物清洁护理产品收入为55.96亿元,同比下降9.40%。

高端产品遭遇滑铁卢。具体到产品布局上面,蓝月亮集团曾于2015年推出了浓缩洗衣液(即至尊相关产品),主打高端市场,但前文中也提到了该产品于2020年遭退货,后又于去年上半年与其他产品捆绑销售;截至4月24日,在其天猫旗舰店,至尊洗衣液月销量寥寥,仅为43笔,而传统洗衣液产品则高达4000+笔。

此外,正如前文中提到的,蓝月亮集团在2020年Q4开始积极发展洗衣业务,但结果并不乐观,其解决产品单一风险还有较长的路途。

蓝月亮集团对《经理人》杂志全媒体表示,公司并不存在“产品单一”风险,公司三大类产品组合,共计80余种产品,矩阵完善且丰富。

分销渠道隐忧。蓝月亮集团按渠道划分可分为在线销售渠道、线下分销商、直接销售予大客户三大渠道,其中在线销售渠道、线下分销商202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8.06亿元、27.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8%、21.99%,占比分别为50.1%、35.80%。

线上渠道方面,从数据来看,蓝月亮集团的线上销售增幅十分有限,这还是其在增加推广开支,探索新线上销售渠道的结果。线下分销商方面,虽然收入同比增长十分迅猛,但拉长时间线来看,占营业收入的比例(35.80%)在近五年中仅排在倒数第二位,2017年至2019年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40%、47.70%、38.70%。

2015年,蓝月亮集团和各大商超闹矛盾,将重心向线上渠道与自建渠道月亮小屋转型,但结果是2017年又开始重返各大商超,月亮小屋则早在2018年停止更新,意味着自建渠道并非如意。

近五年来,蓝月亮集团直接销售予大客户(主要为大卖场及超市)的收入分别为7.03亿元、8.2亿元、9.97亿元、9.94亿元、10.74亿元,2021年增幅仍未恢复到疫情之前,占比分别为12.50%、12.1%、14.1%、14.2%、14.1%。

与大客户营业收入增幅放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蓝月亮集团的应收账款及票据(应收账款为主)金额逐年攀升,从9.29亿元增加逾13亿元至2021年的22.53亿元,累计增长率达142.52%。

应收账款及票据的增长让蓝月亮集团的亏损拨备逐年提高,近五年累计金额达0.75亿元,其中仅2021年的亏损拨备金额达0.24亿元,同比上年增加0.11亿元,增长率高达84.62%。公司表示,因若干客户的贸易应收款项对账程序延长,导致若干客户贸易应收款项的账龄组合变差所致。

综合来看,蓝月亮集团要成为简易版“中国宝洁”道阻且长,其中尤以解决产品单一风险为当务之急。

注:如无特殊说明,本文中的货币单位均为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