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 特约 | 陈建德

经过此前一轮上涨后,A股最近再次进入调整阶段。继政策底之后,还需静候市场底。就当下投资而言,最悲观的时期已经过去,但也不宜过度乐观,磨底阶段,分批买入或不失为良策。

政策底出现

最悲观时期已过去

2021年四季度至今年3月中旬,A股市场、香港恒生市场、美股中概股均经历了持续下跌。直到3月16日,市场才开始止跌并有企稳迹象。这其中最重要的触发因素是国务院金融委会议召开释放出利好信号。当天,A股、港股立马显著触底回升,当晚交易的中概股大多也大幅上涨。

在金融委会议半个月后,3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对经济形势等做出了相关判断。笔者认为,金融委会议和国常会会议,应该就是本轮的政策底。本次金融委会议的主要内容,对于主要的市场问题都进行了大的方向上的定性。

以近期大热的地产为例,去年以来,不断有房地产企业爆出风险,甚至影响了产业链上的相关公司,产生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有的房地产企业的上游企业因为房地产公司的应收账款问题导致经营困难。会议精神明确提出,要研究出台房地产行业的防范化解风险的方案。这应该是对于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房地产整体监管政策比较严的一个转向。3月中下旬以来,国内已有不少城市不断传出放松房地产调控的政策。

3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是讲述用好政府债券及建设水利工程这两项举措,主要内容是稳经济,这和金融委会议精神一脉相承。可以看出,3月16日的金融委会议、3月29日的国常会会议大概率是政策底,说明市场最悲观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

市场还正在磨底

不宜过于乐观

虽然政策底已现,但笔者认为,现在还不能过于乐观,现阶段更大的可能还是磨底的过程。

首先,就是关于经济增长压力的预期。就财政政策而言,人大确定的今年的财政赤字率是2.8%,低于去年的3.6%,财政政策大幅扩张的空间有限。加上近期疫情,或将进一步加大经济增长压力。3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环比回落2.3个百分点至48.1,再度落入收缩区间,为2020年3月以来最低值。

货币政策方面,虽然金融委会议定调了货币政策总量的适度增长,市场目前对于央行后期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有所预期,但利率下降空间非常有限。美联储已经开始加息,而目前我国和美国的利差已经比较小,美联储的加息预期恐怕会制约我国的降息空间。

其次,关于部分行业的强监管。金融委会议虽然定调了“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但是同时也说“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红灯、绿灯都要设置好”。也就是说,虽然明确了政策底线,但是大型平台公司的整改工作可能还是会继续推进。

第三,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我国目前的居民杠杆率水平已较高,2021年全年房地产销售额已经达到18.19万亿,销售面积高达17.94亿平方,房地产销售面积再大幅度提升的空间也有限。所以,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是边际放松,但在总量上已经很难再有大幅增长。

第四,关于中概股。在美国对于中概公司的强监管下,美国监管机构的态度我国目前还无法完全自行确定。

此外,俄乌冲突也是一大因素。在战争刚爆发的2月底和3月初,外资避险情绪较浓,从3月7日到3月15日,短短的7个交易日里北上资金净流出665亿左右。但从最近相关信息来看,或许俄乌冲突市场预期最差的时间已过。

在市场运行中,一般认为,除了政策底之后,可能还有市场底。比如2018年10月中旬出现了政策底,后面市场底是发生在2018年12月底,中间有大概两个月的时间差。但是,也不一定说市场底是在政策底后面,也有可能政策底就是市场底。就此,个人观点认为,不必太纠结于市场底是什么时候,什么位置出现。

对于投资者而言,最好的策略不是去预判市场底哪天出现,而是在政策底出现后的相对底部区域,做好规划,分批、逐渐买入。比如现在上证指数是3250点左右,假设最低会跌到3000点(也不一定跌到这个点位),投资者可以给自己定个计划,如3250点买入10%仓位,3200点买15%仓位,3150点买15%仓位,3100点买20%仓位,3050点买20%仓位,3000点买20%仓位。这种分批买入的策略,大概率可以把成本买在相对低位。

(作者系天朗资产管理总经理。本文已刊发于4月2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