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非鱼

01

中国城市有很多级别,比如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同时在行政划分上,又有省会城市。所以,这里面又存在副省级省会城市与地级市省会城市。

不过,本期这些城市都不讨论,主要讨论另一类城市,非省会地级市。看看过去十年,中国内地非省会地级市10强阵容的变更情况。

城市角逐,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前进得慢,也是退。即将揭开的这张榜单,其实是中国城市过去十年发展的缩影。

根据各个城市披露的2021年最新GDP数据显示,目前非省会地级市十强阵容从强到弱依次是苏州、无锡、佛山、泉州、南通、东莞、常州、烟台、唐山、徐州。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苏州霸榜非省会地级市头一把交椅已经很久了,而且即便将省会地级市纳入,也都不是苏州的对手,因此苏州被坊间冠以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头,“最牛地级市”。

与苏州最牛地级市相配合的,是它的兄弟城市,同在江苏省内的无锡。同样的,即便将省会地级市纳入比较,也都不是无锡的对手,在地级市队列中,无锡只有一个对手,那就是苏州。

在这份榜单中,10强非省会地级市,南方占了8个,北方只有2个。而从各省占比情况来看,江苏一个省独揽5个,最关键的是,第一第二名,都在江苏。

此外,广东2个,福建1个,山东1个,河北1个。

02

如果将时间拉回与2021年对应的十年前,也即2011年,十强非省会地级市,则是另一幅景象。

不信,看数据。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2011年,十强非省会地级市阵容为苏州、无锡、佛山、唐山、烟台、东莞、泉州、南通、大庆、常州。

与当下相比,整体上虽然之后一个城市的差异,也即大庆推出,徐州加入,但无论十个城市的内部排序,还是十个城市的全国排序,都出现了较大变化。

具体来看:

第一,苏州岿然不动。

作为最牛地级市的苏州,过去十年,不但在十强非省会地级市排名中位次没有变更,在全国排名中也没有变更,且是10个城市中全国排名唯一没有变更的城市,岿然不动。

当然,从2011年与2021年两个关键节点上看,苏州的排名虽然没有变化,但在过去十年的变迁中,苏州也有略微变化。

期间,苏州2014年被重庆超越,重庆后又超越了天津跻身内地第5席位。从2014年至2018年,苏州其实一直位居内地第7位。直到2019年,天津因为被挤水分,GDP直接缩水,位次从原本的第5直接掉到了第9,后又被南京超越,掉到了如今的第11位。

在这种背景下,苏州顺利回归到了全国第6位。

从这个角度来看,苏州貌似捡了个大便宜。但是,要知道,围绕在苏州前后的,都是高级别城市,他们要么是直辖市,要么是副省级城市,其中还有不少兼领着省会城市,而苏州只不过是个普通地级市。

面对这么多高手,苏州能够稳如泰山,一方面的确依赖于其地理优势,处在上海周边,获得了上海的资源外溢,并与上海形成了后厂前店的关系。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其强大的工业实力。

数据显示,2021年,苏州市工业全年总产值正式突破40000亿,全年规模也正式超越上海、深圳,问鼎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

另外,根据苏州统计局披露,苏州有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一个是装备制造业,另一个是电子信息产业,2021年产值分别达到了12709.4亿元、11623.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3%和10.8%。

此外,先进制造业赋能新发展。全市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54.0%和52.5%。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四大先导产业产值9623.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3.3%。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4.8%、39.4%、38.4%。

一句话概括便是,苏州传统工业依旧强大,新兴产业也都赶上来了,强大的新旧产业,决定了苏州最牛地级市的地位,不可撼动。

第二,无锡、佛山、东莞原封不动。

纵观十强非省会地级市榜单,内部排名中除了苏州没有变化外,无锡、佛山、东莞也没有变,依旧是第2、第3和第6。

但全国排名变化较大,无锡从原先的全国第9降到了第14,佛山从原来的全国第12降到了第17,东莞则从第23位上升到第22位。

佛山和无锡的全国排名下降,不是因为他们降速了,主要是因为过去十年是属于中心城市黄金发展的十年,在过去十年里省会与副省级城市大多都在狂奔。

比如成都、武汉、南京、宁波、青岛、长沙、郑州,排名均上升了不少,于是便将原先的非省会地级市挤下来了。

第三,大庆陆沉,徐州晋级。

十年之前,黑龙江的大庆还在十强非省会地级市之列,十年之后,已经不见踪影。最关键的是,十年之后的大庆不仅不在十强非省会地级市阵容中,连内地经济五十强也不在。

大庆因油田而兴盛,是全国最大的油田基地,21世纪初大庆的经济位居全国第17位。然而由于过度依赖油田,在后来大庆油田成本上升产能减退的背景下,再加上体制僵化,导致人口大量流失,形成了恶性循环。

徐州的上位,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徐州原本的底子就不错,2011年位居第34位,紧挨着常州。在火车时代,徐州是主要的交通枢纽之一,高铁时代虽然有所边缘化,但在地级市当中,高铁优势依旧在。

此外,徐州产业转型完成得不错。

徐州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9.7%;其中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集成电路与ICT、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2.1%、25.6%、13.6%、9.0%、42.0%和46.2%。

03

第四,常州上升8位,唐山下降8位。

徐州晋级,在全国排名中跃升了6位,但还是不及它的兄弟城市常州,常州过去十年全国排名跃升了8位。在十强非省会地级市中,也从原先的第10爬升至第7。

作为苏锡常的成员,常州是江苏的虎将。常州和苏州一样,当年也是依靠苏南模式发展起来的,拥有强大的工业实力。

数据显示,2020年常州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就达到了11500亿元,在江苏省内,这一实力仅次于苏州、无锡和南京,位列第四。

如此厚实的家底,常州不上位,谁上位?

与常州的快速上升对应的,则是唐山的快速下滑。

唐山经济下滑,主要是钢铁产能收缩以及北方环保政策影响所致。

第五,十强非省会地级市北方城市数量减少。

十年前,10强非省会地级市阵容中,北方城市有3个,而且唐山、烟台都在前五之中,到2021年,北方只剩下烟台和唐山,而且位次都比较靠后。

这一排名变化,其实是伴随着中国城市经济重心整体南移而发生的。

在前几天本号梳理内地经济五十强的文章中已经说到过,目前全国内地经济十强,北方只剩下北京,20强中,北方只有5个。

第六,万亿GDP城市快速增加。

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实力增强,十强非省会地级市的门槛也越来越高。

2011年,跻身十强非省会地级市的门槛只有3580亿元,2021年这一门槛已经抬升到了8117亿元。

同时,2011年十强非省会地级市中,万亿GDP城市只有苏州一个。到2021年,万亿GDP城市已经达到了6个,占了一大半。而且还拥有一个2万亿级别的城市苏州。

总体来看,能够跻身这个光荣榜的城市,基本都是制造业和工业强市,佛山、东莞、无锡、泉州、常州都是响当当的制造业重镇,苏州如今的工业实力更是问鼎全球。

作为非省会地级市,没有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那边,可以获得很多政策红利,要能上位,唯有依靠硬实力。

而且,这种硬实力还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变更产业、升级产业,否则,在高手如林的竞争中,稍有不慎,就会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