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手,天下我有。回想一下,你有多久没有去银行办理业务了?你又有多久没有触碰过人民币了?

当越来越多的用户偏爱手机银行办理金融业务,偏爱移动支付进行日常消费,作为银行主要获客渠道的物理网点被逐渐弱化。

近日,记者发现,剔除合并、重组等影响,银行年内已有1221家物理网点“关门谢客”。与之对应的是,银行网点的员工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银行网点持续“瘦身”

近年来,银行线下物理网点数量的不断削减一度引发社会关注。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数据,2018年至2020年,中国银行的网点数量已连续三年出现下滑。据有关机构数据显示,仅2020年,我国就有2938家银行网点关停。

2021年上半年,银行网点数量减少的趋势仍在持续。以六大行为例,根据半年报数据,今年上半年,六大行中有4家营业网点的数量出现下降,六家银行合计较上年末减少营业网点171家。

其中,建设银行上半年营业网点减少85家,农业银行减少49家,中国银行减少31家,交通银行减少6家。

与银行网点缩减相对应的是,银行的员工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通过梳理六大行半年报发现,截至2021年6月末,六大国有银行合计员工180.04万人,相比2020年末减少了2.56万人。

其中,工行减少了9452人,农行减少了4919人,建行减少了3916人,中行减少了3490人,邮储银行和交行分别减少了3012人和826人。

一大行理财经理指出,“减少的主要是柜员,因为很多原来柜台业务,客户现在自己通过线上或者机器就可以完成,所以也就不需要这么多的网点以及柜员。”

近日,又有记者根据银保监会行政许可信息梳理发现,截至11月7日,剔除部分银行合并、重组等影响后,年内已终止营业的银行网点已有1221家。

其中,六大行有467家支行以及分理处终止营业;股份制银行累计有184家网点终止营业;城、农商行、村镇银行以及信用合作社方面共有344家支行、223家分处理、2家营业所终止营业。

线上化业务的冲击

事实上,当前银行业正处于金融科技变革关口,银行线下营业网点和员工数量缩减的背后,金融科技以及数字化浪潮的冲击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特别是近两年在疫情影响下,更是加速了银行金融科技线上化布局的进程。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银行业的平均离柜率分别为84%、87.58%、88.67%、89.77%,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2020年,银行业离柜交易总额达2308.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8%;离柜交易笔数达3708.72亿笔,同比增长14.59%。同时,银行业的平均电子渠道分流率进一步上升为90.88%。

与离柜率攀升相对应的是,银行的手机银行客户数在不断增长。

以国有银行为例,今年上半年,工农中建以及邮储银行等五家国有大行的手机银行客户数(交行未披露)纷纷增长,半年时间合计新增客户数超过9300万户。

其中,工行新增0.27亿户,建行新增0.15亿户,农行新增0.24亿户,邮储银行和中行分别新增0.15亿户和0.12亿户。

线下网点仍旧重要

虽然金融业务线上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但线下网点的地位仍旧重要,因为银行网点在渠道上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以看到,在缩减物理网点的同时,银行也在加紧对实体网点的升级改造。数据显示,2018-202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造营业网点的数量分别为8006个、15591个、12800个。

在实体网点升级改造方面,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纷纷推出5G网点,引入了生物识别、影像识别、人工智能、AR、VR等前沿科技,智慧柜员机、金融太空舱等新设备升级线下网点。

目前,针对银行网点的转型升级,业界普遍认为未来新一代的银行网点将具备智能化、场景化、轻量化的特点。

例如,在智能化方面,银行可以通过借助智能化、自助化的设备实现银行的营销功能,提升用户的体验;借助智能化服务和安防系统,可以降低银行网点相关业务的人员成本。

不过,随着银行网点的智能化改造,一些高频、耗时长的业务将逐渐被迁徙到智能机器办理。但这背后也对银行的人力、物力、成本提出了不少挑战。

一位银行业人士直言,随着业务智能化转型,银行人员结构正在发生重构,银行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急速增长。不过,目前市场上的科技管理型人才仍然非常难求。

同时,银行网点的转型,还需要关注老年人等群体的数字鸿沟问题,因此推动网点更加智能的同时,银行还应关注网点服务的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