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是噱头还是真香?尽管数字化转型这一词汇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但许多人对它的解读仍处于浅薄的认识层面,无论是长久积累的传统企业,还是充满活力的新兴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如何才能灵活应对,保持竞争力?

就像“敏捷”这个词一样,“数字化转型”已经被过度滥用,导致大众听到这个词汇各有解读,并渐渐对“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免疫”。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事,因为和敏捷一样,“数字化转型”是一个事关根本的重要概念,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是其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持续取得成功的关键。

新的数字技术已经以迅捷的速度展现在我们眼前,并不断发展扩散,企业的竞争压力日益增长,对自身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就越发强烈。数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帮助企业创造新的价值,降低风险,优化运营,却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威胁——通过降低技术壁垒,竞争者可以提供相应的替代产品或服务,影响你的业务稳定性。同时,精通数字技术的企业也在调整自身的业务期望和行动。没有哪个行业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独善其身,正如Airbnb的兴起对酒店行业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冲击,各种先用后付的线上交易平台也对金融服务业造成了影响,众多事例不胜枚举。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企业需要借此重塑其传统的运营和商业模式,以适应现代化的市场需求。事实上,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之下,企业不仅可以改进现有的技术,还可以开发新的能力,从而创造并获取更多的商业价值,甚至可以开拓新的行业或市场,兼备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例如,在过去的155年里,诺基亚已经成功地进行了多次自我改造,从最初业务单一的造纸厂发展到如今行业领先的跨国电信公司。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数字技术可以改善大众的政府服务体验,因此数字化转型对于他们来说同样意义重大。以此类推,对原生在云的数字原生企业来说,高质量、高速度的创新水平是他们最大的竞争优势,由此可见,企业不仅不能停滞不前,还需要不断参与持续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可以分为三个相辅相成的阶段:技术、运营和战略。这三个阶段在实际情况中可能会是不分先后的,因为企业可能不得不同时应对多个阶段,甚至次序颠倒。打个比方,市场的竞争压力可能迫使企业暂时搁置战略转型,通过运营转型转变其运营模式,而运营转型也会倒逼技术转型,以支撑上述场景。

技术转型

在理想情况下,想要开启数字化转型之旅,企业迈出的第一步是清除现有的技术债务。比如将企业的工作负载迁移到云端,更新迭代遗留技术。虽然技术转型十分重要,但企业也需要将目光放宽到IT能力和运营模式的配套改革。两者相结合,也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包括但不限于:降低所有权成本,提高IT员工的生产力,提高业务运营弹性以及提高技术灵活性等。

运营转型

免去技术债务的负担之后,注意力就可以集中到优化企业运营模式之上,从而成为一个数据驱动型的组织。以下方式可以供企业参考:

l 利用新的数据和分析平台来挖掘商业洞见作为决策参考,从而改善客户体验。

l 使用AI/ML(机器学习)来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

举个例子,您可能希望专注于升级客户服务体验、提高员工生产力、优化企业决策、精准业务预测、预防和欺诈威胁检测、改善工业运营等场景。尽管运营模式转型可能会比技术转型复杂得多,因为这一步骤会涉及到企业范围内的变化,但由此带来的运营效率有效性和灵活性方面的改善可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虽然运营转型可能有助于企业提高生产力,但鉴于不断发展的商业环境,企业也可能被迫重新评估总体的商业模式,这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战略转型

完成上述两个步骤之后,企业可能希望重塑商业模式这是一项战略层面的工作,高层需要重新考虑如何创造客户价值,并实现收入增长。如果企业目前的商业模式并非一个可持续的模式,那么借助数字技术挺进新的行业,开拓新的市场就是一个不错的思路。但是,如果企业目前的商业模式与之相反,甚至并没有受到威胁,那么战略转型对于企业来说也许并非是首要优先级。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改变商业模式的行为,都可能需要企业具备全新业务能力或改进原有的业务能力,而这也将推动企业进一步地运营转型和技术转型。

技术创新的步伐势不可挡,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对持续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只会更加紧迫。无论如何,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在战略上和运营上实现敏捷,能随时调转船头追风逐浪,让持续转型成为企业习以为常的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