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粒场财经原创内容

8月11日晚,$金龙鱼(300999)$公布了2021年半年报。

根据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1032亿元,同比增长18.69%;净利润29.7亿元,同比下降1.24%;同期扣非净利润39.12亿元,同比增长36.64%。乍一看,这样的经营数据似乎还不错,至少不能说差。

不过,资本市场的看法却截然不同。

就在财报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金龙鱼股价大跌4.57%,截至8月18日,公司今年以来的跌幅达到了34.41%,距离历史最高点更是超过了50%。为什么有着“油茅”之称的金龙鱼,突然间不香了?

净利润下滑

前面提到,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032亿元,同比增长18.69%。不过,同期净利润却只有29.7亿元,同比下降1.24%。

这到底是为何?

根据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包括商品、外汇套期保值在内的投资收益为-10.61亿元,正因为如此,公司的扣非净利润比净利润足足多了9.42亿元。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是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那么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属于一次性损失,因此扣非净利润的数值更加重要。

NO!

在金龙鱼的主营业务成本中,“直接材料”的占比接近90%,因此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影响非常大。为降低这种影响,提升公司整体抵御风险的能力,公司开展了套期保值业务。

所谓套期保值,其实就是跷跷板效应,即“期货市场亏钱,公司毛利率上升,主营业务赚钱;期货市场赚钱,公司毛利率下降,主营业务利润下降”。也就是说,如果公司主营业务盈利增加,那么期货业务大概率发生亏损。

从会计科目的角度来说,套期保值被划分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但对于金龙鱼来说,由于套期保值业务长期存在,因此属于经常性项目。换句话说,相比于扣非净利润,净利润更能够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情况。

公司面临的问题

盈利能力、成长性不足

为什么金龙鱼盈利能力弱?

一方面,受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影响,尽管金龙鱼上调了部分产品的售价,但依然不足以抵消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影响,导致毛利率下降;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公司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分别为16亿元和43.95亿元,同比增加14.17%和24.93%。

也就是说,除了原材料成本上涨之外,其他各项成本费用大幅增加也是净利润下滑的重要推手。

由此,便能够归纳出公司盈利能力不足的原因:

● 第一,相比于酱油,米面油作为生活必需品的色彩更浓,尽管商品的价格不是政府指导定价,但由于涉及国计民生,涨价空间相对有限;

● 第二,由于原料成本在主营业务成本的占比接近90%,以大豆为代表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会对产品毛利率产生极大的影响。也就是说,从某种程度上说,米油面行业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

● 第三,与酱油不同,米面油的产品差异性并不明显,很难在口感上形成产品忠诚度,也就很难形成品牌溢价。由于品牌影响力不够,因此包括营销费用在内的支出,并不能减少。

2017-2021年H1,公司的净利率分别为3.5%、3.3%、3.37和3.22%,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意味着这个行业的盈利能力远不如白酒,也远不如海天味业这样的酱油企业。

再看公司成长性。

2017-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9%和6.2%。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032亿元,同比增长18.69%;净利润为29.7亿元,同比下降1.24%。也就是说,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过去四年的年复合增速都没有达到两位数!

那么,行业层面呢?

以食用油为例,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18市场年度,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量为2963万吨,2012/13市场年度至2017/18市场年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55%,同期食用油消费量年复合增长率为4.54%。

也就是说,无论是食用油的生产量还是消费量都增速不高。

除此之外,大米和面粉行业也与之相似。

2008-2013年,我国大米的生产量和消费类年复合曾率分别为1.19%和1.92%,但是从2013年开始,我国大米消费量略有下滑;2008-2015年,我国小麦产量逐年增加,年复合增长率3.2%,但是2015年后,我国小麦的增增长速度趋于平缓。

什么意思?

无论是食用油还是大米、面粉,其市场增长空间都非常有限。因此,在这个市场壁垒并不高的市场里,金龙鱼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便显得非常困难。

公司财务数据难言出色

为什么在很多人看来,金龙鱼是对标贵州茅台和海天味业的存在?

一方面,金龙鱼在国内粮油、大米和面粉领域都是霸主地位,市场份额大;

另一方面,凭借品牌影响力,公司可以向调味品、食品工业产品渗透,不断抬升公司的天花板。

而且,跟白酒相似,金龙鱼所从事的生意基本上可以延续很多年甚至是上百年,都很难被竞争对手所颠覆。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金龙鱼尽管占有率高,但是并不具备市场定价权,甚至公司多次表示通常情况下不会领先于行业进行涨价。另外,尽管公司产品线扩展至调味品、酵母以及日化用品等领域,但产品推广的效果却有限,以致于在财报中没有单独披露。当然,米面油业务的体量过大,也让新业务对公司经营业绩的正面影响程度大大降低。

除此之外,米面油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农产品,过去几年的行业增速非常有限,甚至像大米这样的产品还出现了负增长。因此,金龙鱼与贵州茅台、海天味业的逻辑其实并不相同。

接下来,进一步看金龙鱼的其他财务数据。

前面提到,过去四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分别为8.9%和6.2%。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18.69%和-1.24%。也就是说,从历史数据来看,金龙鱼是一家低速增长的企业。

先看资产负债表。

今年上半年,公司有息负债为901.06亿元,占总资产的45.02%。其中,短期借款为781.29亿元,但公司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只有581.03亿元。这就意味着,公司有息债务占比过高,而且,短期债务高于公司总现金,公司的流动性存在风险。

另外,上半年公司的存货为483.38亿元,同比增长60.97%,占总资产24.15%。尽管从业务经营的角度来看,公司必须加大对原材料的储备,但同时也意味着减值风险被大幅放大。过去四年,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2.68亿元、10.83亿元、21.02亿元和7.4亿元,占同期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5.36%、21.12%、38.87%和12.33%。

再看现金流量表。

过去四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5.64亿元、22.55亿元、135.28亿元和11.99亿元,合计为175.46亿元,由此计算公司的净现比为0.81。也就是说,公司每一笔净利润的含金量相对较低,而且起伏大不稳定。

而且,公司的自由现金流也常年为负数。

过去几年时间里,公司的资本开支金额呈不断增加趋势,导致公司自由现金流常年为负数。也就是说,尽管账面上看起来公司净利润尚且还行,但其实公司长期处于“流血”的状态,辛辛苦苦赚到钱不得不重新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去。

显然,公司的财务数据难言出色。

总结

根据2021年半年报显示,在金龙鱼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林园旗下基金占据三席。而且,与一季度相比,三只基金都不同程度逆市加仓。

为何?

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就公司来说,金龙鱼已经在粮油米领域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且与中粮、鲁花形成了寡头垄断;其次,尽管公司盈利能力弱,但凭借低毛利率形成了竞争壁垒,既可以让潜在进入者望而却步,又可以让现有竞争者难以实现逆袭;第三,粮米油与“嘴巴”有关,市场需求不会消亡,公司生命周期长。

而且,尽管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林园旗下基金占据三席,但在基金中的占比并不高。更重要的是,正如林园说到的“买了要拿三五年,亏钱了别和我说”,什么意思呢?长期主义。

也就是说,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相同。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无论从商业模式还是财务数据的角度,金龙鱼与贵州茅台、海天味业相比差了一大截。更准确的说,贵州茅台、海天味业属于消费品牌品牌,而金龙鱼更像是农产品加工服务商。

在消费品公司股价都大幅回撤的背景下,金龙鱼的弱势也就不难理解了。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