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冯忆情

编者按:2016年7月22日,时代财经上线,至今5周年。5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迎来深度开放的机遇期,金融机构的外商持股比例限制相继取消,外资独资金融机构策马扬鞭,金融开放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20年,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一次金融论坛上指出,开放合作是实现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封闭环境下不可能培育出真正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最近的5年,正是中国金融业大踏步开放、深度开放的5年。

2017年之前,金融开放属于稳健推进阶段,以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出“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主要标志。

2017年央行引入“逆周期因子”,新机制有效抑制了外汇市场上的羊群效应,有效增强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因素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通过“报价基础+盯住篮子+逆周期因子”的组合拳共同推进汇率制度完善,标志着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全面建立。

2018年,中国金融开放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以当年4月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公布“金融开放11条”为起点,一年来,一行两会接连发布了十余项相关政策,外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以及期货等行业的多项市场准入开放和业务范围扩大举措渐次落地。过去多年未能下决心解决的政策限制,都在这一年迎来了不同程度的“松绑”。

一方面,取消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以及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持股比例规定;允许外国银行在我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继续推进外商投资便利化。

另一方面,将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以及寿险公司的外资占股比重放宽至51%;并将2021年取消相关机构外资股比限制提前至2020年,银行业全面放宽市场准入,在未来三至五年全面放宽证券基金业和保险业;同年安联(中国)保险控股在上海注册成功,成为我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

2018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力度较大。《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明确了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发债所应具备的条件、申请注册程序等内容。全年共计发行“熊猫债”58只,发行金额955.9亿元,包括阿联酋、菲律宾、新加坡、匈牙利在内的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共发行71.6亿元“熊猫债”。

2019年,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限制,同时取消RQFII试点国家和地区限制,使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金融市场的便利性大幅提升。

2020年,新的《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这一时期,明晟(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以及彭博巴克莱等国际主流指数相继将中国股票和债券纳入其指数体系,并稳步提高纳入权重。

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2020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机遇彰显。中国的疫情得到严格控制,经济社会秩序较早回归正轨,而且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大国,极大地增强了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

在新冠疫情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和深刻影响的同时,人民币资产相对稳定,中国金融市场甚至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

2021年,金融开放进一步向深水区推进。首家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获准筹建;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获批开业;原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更名为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有限公司。

同时,金融开放“硬骨头”的资本账户开放也出现了曙光。7月20日,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在符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和展业三原则的要求下,进一步便利企业贸易投资资金的进出,探索临港新片区内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兑换,助力上海成为新发展格局下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枢纽和桥梁。”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稳健,人民币逐渐成为强势货币,金融开放推动资本账户自由流动,吸引外资更大规模地投资中国好资产,参与并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