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商言

“当然。中国人复兴的民族使命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中国有成为世界强国的实力。中国希望世界接受它本来的模样,而不是以西方社会的附庸身份被世界接受。”——李光耀

2003年,中国提出了一个政治用语“和平崛起”。

是时,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提醒道:“这个词语本身就是矛盾的,任何崛起都是令人感到恐惧的事情。”如果是他,他会用“和平复兴,或演进,或发展。”这样的字眼。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李光耀是作为“中国问题的重要顾问”而存在的。

可以举一些很简单的例子,比如:

1970年代,尼克松和基辛格在考虑调整对华政策时,请教过他;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前夕,也请教过他的看法;

而奥巴马也是他的诸多访客之一。

这得益于他对于中国,要超出许多人的洞察和理解。

他特别理解中国的诉求。

一个拥有4000多年(原话)文化和13亿人才库的文明古国,在经受了长达百余年的屈辱历史后,自然迫切需要用一场“崛起”,来重新站起来、强起来。

与此同时,中国特别需要在一个长达三十年、五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拥有一个稳定的内外部环境。

他也明白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困惑和担忧:一个工业化的、强大的中国崛起后,它会做什么,是威胁吗?是剥削还是其他?

它们想不好该如何接纳中国。

李光耀在十多年前提出的洞察,当代人正在经历,当代的学者,正在试图解读。

大观学者、外交学院教授施展在5月参加吴晓波的对谈节目《吴聊》时,他说道:

从西方的立场上来看:西方过去所熟悉的秩序里,中国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国是处在边缘地位的。而当这样的一个大国崛起之后,该怎么理解它?是把它再吸收到既有的秩序当中?还是根本无法吸收,必须得共建一个新的秩序?西方并没有做好准备。

从中国的角度出发:中国也没做好准备。我们一直在强调自己的特殊性,但一个国家想要跟其他人共存,你一定得具有某种普遍性。

并且,一个国家认为自己理想中应该是什么样子,决定了它的目标如何,继而推导出它的政策如何。

所以,他这些年的研究,就是想从历史的维度出发,告诉大家,他认为的中国“未来的样子”,以及该向西方,说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故事”。

知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燕生对于理解中国的当下,是站在市场的角度:“过去的40年,我们努力的讲好了三个故事——市场经济、外向型经济、工业化。未来我们要讲好科学、法制和共同富裕三个新故事。”

他将过去30年的国际环境定义为超级全球化。超级全球化产生了一种新的国际分工形式——国际工序分工。所谓国际工序分工就是一个产品可以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生产完成,而且可以做到零库存和及时供货。

实际上,中国在超级全球化的三十年里,采用了“外向型”模式,正是这个发展模式,推动了中国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从内向型战略向外向型战略转型,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

然而,这种战略都不可持续。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当中国还是一个“小国”时候,出口导向、招商引资,别人不会跟你急。

当中国崛起为大国的时候,依然实行出口导向和招商引资,全世界就会跟你急。

新冠疫情加速了这种着急的到来,中美贸易争端是这种着急的体现。

过去的中国其实一直强调要变,如今,是要加快这一进程。

那么到底该怎么变,会变成什么样,也是他这些年研究的大课题。

写到这里,你一定会觉得我吞吞吐吐,到底要怎么变呢,会变成什么样呢?你为什么不说?

其实也怨不得我卖关子,实在是这样的话题,难以在一篇文章里一一呈现。

所以,带着诸多疑问,吴晓波在今年举办的年中经济论坛里把施展老师和张燕生老师以及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老师、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等聚到了一起。

7.23-7.24,杭州云栖小镇的年中经济论坛,将是他们发挥的舞台。

各位老师都是带着任务来的。

施展老师,要负责把“重新解读中国与国际秩序”这件事,在一个半小时内,讲清楚。

张燕生老师,要负责在一个半小时里,把“2021年全球经贸格局变迁的危与机”讲透。

秦朔老师,要负责在一个小时里,告诉我们,地球人都知道的中国制造业大国,到底还有哪些问题,未来的中国制造应该是怎么样的,注意,是非常具体的,应该是怎么样的。

王煜全老师,一个沉浸在科技领域里多年的投资人,要花一个小时时间,和我们讲讲,中国该如何说自己的科技故事,又将如何通过讲好这些故事,赢得全球资源的支持。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在探讨这些宏大的命题的同时,也会说一说现在的问题。

比如,中美经济复苏到底到了什么程度,中国的疫情后复苏是不是已经到了顶点?美国强劲的复苏会带来哪些变化

——好,这个任务“分配”给经济学家管清友老师,1个半小时,把事儿交代清楚。

比如,美国房价暴涨,会对中国楼市带来什么影响?

——将请刘德科老师,来解答这个问题。

至于7.24压轴的吴晓波,会说什么,再卖个关子、留个悬念。

但作为一个已经探知到许多内部资料信息的知情人,我相信,他们的解读,能够好好解释十多年前李光耀的那些洞察。

正如他所言:“中国希望世界接受它本来的模样,而不是以西方社会的附庸身份被世界接受。”

在这之前,我想我们应该先知道下,中国的新模样。

欢迎你的到来,一周后见。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购票

参考资料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作者: [新加坡] 李光耀(口述) / [美] Graham Allison (编) / [美] Robert D. Blackwill (编) / [美] Ali Wyne (编)

《张燕生谈“双循环”:当你是大国,如果还是出口导向,全世界就会跟你急》

《吴晓波对谈许知远、施展:这一届年轻人可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