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鸟惊心

编辑:花木深

本周碳中和概念股迎来分化,其中,顺博合金10天9板菲达环保7天6板、中材节能2连板、凯美特气2连板、新天绿能2连板;南华仪器、首航高科领跌,航天工程、国检集团、开尔新材开始回调。碳中和指数仍处在高位,投资情绪开始趋于冷静。

在今年“两会”上,“碳中和”与“碳达峰”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关注。刚结束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经济峰会上,多位学者、投资人表达对中国碳中和产业的关注,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会上提出,中国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方向上,市场化的PE/VC机构大有可为。

在二级市场掀起热潮的碳中和,具体有哪些投资机会呢?

什么是碳中和与碳达峰?

碳中和与碳达峰提到的“碳”都是二氧化碳,其中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时间段内达到历史峰值,碳中和则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手段得以去除,最终让产生量与吸收量达成平衡。

根据中国向世界承诺,我们将在203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顶峰,随后通过30年(2060年)让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与生产总量保持一致,达到“碳中和”。

谁在排放二氧化碳?

广义来看,人人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小到呼吸,大到建造一座房子。碳中和关注重点并非遏止个人呼吸新鲜空气,而更关注能源、建筑、生产制造、交通、农业等领域的碳排放,期望通过科技手段实现碳中和。

根据2018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55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分析,全球前五国家排放了62%的温室气体,依次为中国(26%)、美国(13%)、欧盟27国(8%)、印度(7%)和俄罗斯(5%)。分领域来看,能源、交通、制造、农业、土地利用和林业是核心碳排放领域。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发电和供热、制造与建筑、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农业是国内5大排碳大户。

发电非常好理解,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而中国是典型的“富煤、贫油、少气”国家,截至2019年,中国近70%电力仍依赖于火力发电

除了能源,“基建狂魔”中国拥有发达的钢铁与水泥行业,高炉冶炼、石灰锻造都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个行业占全国总碳排放的16%和15%。

中国交通领域碳排放也非常可观,道路、民航、铁路和水运温室气体排放分别占交通部门总排放的76%~80%、10%~13%、2%~3%和6%~11%。

按照发达国家千人乘用车保有量来看,中国汽车保有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17年中国道路交通碳排放近10.9亿吨,相比2010年2.2亿吨增长近5倍,未来中国汽车碳排放只会持续增高。

此外,作为农业大国,中国仍依赖传统农业生产,需要用7%的耕地供应全球20%的人口粮食生产,土地效能严重依赖化肥,生产化肥过程中也会带来大量碳排放,为了向国民提供粮食和蛋白质(肉),二氧化碳的固化与中和也存在巨大优化空间。

中国为什么一定要承诺碳中和?

既然碳中和要求如此之多,甚至在早期我们还因为碳排放总量与西方国家产生争议,我们为什么还要承诺碳中和?原因是二氧化碳排放确实会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最终引发我们的经济问题。


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地球温室效应,加速全球升温,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岛屿以及三角洲居民将遭遇海水入侵、洪水加剧问题;同时极端天气变得更加频繁;地球平均气温每上升1℃作物产量下降10%;恶劣环境也将引发人类疾病高发。

一方面,中国为了承担大国责任而承诺碳中和,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了中国自身长期发展需要所做出的重要决定。

中国已连续2年人均收入超越1万美元,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外界开始担心中国是否会与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一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国家在跨越人均收入1万美元后,国家经济却始终停滞不前,呈现产业结构单一、政治局势不稳定、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增长乏力问题。

撇开制度问题,多数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普遍面临无法“持续发展”的问题,依赖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经济结构脆弱,经济发展止步不前,还造成国内自然生态遭受破坏,居民生存环境恶化

对于中国而言,碳中和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会,一方面中国需要解决达成碳中和时间短的问题,多数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已完成碳达峰,再通过数十年甚至半个世纪达成碳中和,中国则仅剩10年不到时间完成碳达峰,并用30年完成碳中和,整体难度更大。

另一方面,碳中和也能带来新能源改革、绿色生产、智能制造等产业升级机会,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科技改善生产力,推动国内产业结构主动做出调整。

中国碳中和过程中有哪些潜在投资机会?

根据碳中和需要,中国在电力能源、交通、工业、新材料、建筑、农业、负碳排放、信息技术与数字化8大领域存在投资机会。

在电力领域,电气化是碳中和的核心,也是碳中和成本最低、技术路径最为成熟的方式,电力绿色转型需要借助光伏、风力、水电等清洁发电技术。

截至2019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已达到7.94亿千瓦,同比增长9%,其中风电累计累计装机2.1亿千瓦、光伏发电累计装机2.04亿千万,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光伏与风电装机增长最快的国家

除了装机量,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成本也在逐年下降,借助硅片、电池技术,未来五年光伏发电综合成本将下降36%,电池片异质结技术可以提高双面电池广电转化效率,光电转化效率有望从20%提升至27%,平价且高效的清洁能源指日可待。

过去十年间,中国陆上和海上风力发电成本分别下降了39%和24%,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装机,将引发基础设施到科技服务的投资机会,例如围绕风力叶片维修、光伏电场自动化管理、机器人自动巡检等“卖水人”的投资机会。

除了电力生产,交通作为碳排放持续增长且脱碳迫切性更高的领域,产业优化机会巨大。尤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在航空、海运领域,电气化、氢能、生物质燃料替代也展现了巨大潜在机会。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能源来源的改变也引发汽车工业变革。传统汽车行业并不具备电子制动、电池储能、电控系统以及自动驾驶带来的新产业机会。

在二级市场,中国已经孵化了“电动三傻”以及大量关联产业链公司,特斯拉国产化也将进一步催化国内新能源交通变革。碳中和在建筑、农业、制造以及信息技术方面也引发相关的产业机会。

与此同时,碳交易加速提上日程,为碳排放问题提供了金融解决办法,简单来说,公司或组织可以通过减排或是转移自身碳排指标,将排碳份额出售给需要碳排放的企业,实现国家协同内的碳中和。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2013年1月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后,高额碳价引发清洁技术创新,吸引风险投资,仅2016年就有14亿美元清洁技术风险资金进入加州。

根据2019年3月《地方政府参与全国碳市场工作手册》显示,中国目前已在积极制定碳交易办法,同时也将强化排放检测与核查(MRV)要求。

对于碳交易体系而言,企业配额、覆盖范围、排放数据等检测与核查会成为支撑碳交易的重要技术,生产碳排放检测设备的企业,也将成为香饽饽。

关于碳中和更多细致投资机会,亿万后续还将持续为大家整理。

参考资料:

1)《迈向 2060 碳中和 ——聚焦脱碳之路上的机遇和挑战》,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高瓴产业与创新研究院,2021年3月

2)《地方政府参与全国碳市场工作手册》,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交易研究中心/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