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主题:聚焦智能制造,估值有望修复


一、公司概况:
1、公司是国内工业信息化和自动化领域领先的并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产品制造商和系统集成服务商。主营业务是基于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领域,围绕工业用户的行业应用需求,开展以控制技术和工业信息化相融合为主要特征的软硬件产品、成套系统与工程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业务板块分为智能制造业务板块、新能源业务板块和工业电气产品分销业务板块。

(1)智能制造:

公司智能制造业务板块下游应用主要涵盖交通、电力、化工、冶金、矿产、制药、 市政管廊、3C等行业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自动化、信息化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与实施。

(2)产品分销

海得电气主要是为机 械设备制造行业OEM用户和电力、交通、市政等项目市场的电气成套商与系统集成商等 用户提供电气与自动化产品的配套与服务。

(3)新能源业务板块

新能源业务板块包含大功率电力电子产品业务和新能源发电EPC业务。大功率电力电子产品业务主要包括风力发电新能源关键设备(风力发电变流器) 的研发、销售、技术改造服务,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1.5MW~5MW双馈变流器,2MW-7MW 全功率变流器(更高功率的全功率变流器产品已纳入研发规划)。


二、基本面:公司回归快速发展轨道,2020 年净利润创历史新高

2019-至今是转折期,公司聚焦智能制造主战略,采取稳健的经营发展策略,深挖自身潜能,围绕工业网络、工业计算和工业软件三个业务方向,提升工业互联网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业务拓展。2019年和2020年1-3季度,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0.58亿元和15.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6%和15.47%,公司重新回到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智能制造业务由于应用自主研发的技术,毛利率更高,并且由于智能制造业务占比提升,智能制造业务对公司的利润贡献从2016年和2017年的32.92%和36.15%,快速提升至2018年和2019年的 52.84%和50.76%,成为公司盈利的绝对主力业务。

其他方面:

1、期间费用控制良好致使公司净利润率快速提升。

2、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利润创历史新高。

3、近年经营性净现金流较以往年份大幅提升。


三、中国工业互联网处于快速成长,未来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23规模达万亿元。

我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远相比于已经在 4.0 阶段发展的德国,我们制造业目 前还处在工业 2.0、3.0、4.0 的并行发展阶段。

工业 2.0 时代,采用电力为能源的主要驱动力,使用流水线大规模生产方式取代“作坊”。

工业 3.0 的关键词是自动化。工业 3.0 的本质是自动化驱动的工业革命,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和制造,将人从繁琐、重复和危险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工业 4.0 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 (Cyber-Physical 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我国 5G 网络技术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利用 5G 技术的智能互联网具备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等优势,可以在工业互联网上率先应用人工智能、VR、AR 等新技 术,助力我国智能制造实现弯道超车。

作为工业智能化发展的核心载体,工业互联网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 聚、分析的服务体系,其主要由五部分构成。其中,边缘采集是基础,IaaS 层是支撑, PaaS 层是核心,SaaS 层是关键,工业安全是保障。公司目前产品涉及边缘采集、IaaS 和 SaaS 三个环节。

2021 年 1 月 13 日,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 明确到 2023 年,(1)初步建成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目标 在 10 个重点行业打造 30 个 5G 全连接工厂;(2)完善标识解析体系创新赋能,目标二 级节点达到 120 个以上。打造 3~5 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3) 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目标建设 20 个区域级分中心和 10 个行业级分中心。

在细分市场中,云平台和工业软件增长最为强劲。工业软件和工业云平台虽然占工业互联网整体比例较低,但其发展增速迅猛。

其中,我国工业云平台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2016-2019 年其年均复合增速高达 103.5%,过去三年每年翻一倍,预计 2020 年和 2021 年其增速将降至 42.6%和 34.8%,增长依然强劲。

工业软件在2016-2019 年年均复合增速为 22.6%,预计 2020 年和 2021 年增速为 48.3%和 31.8%。工业信息安全体量规模超过千亿,但随着社会和企业的重视 程度日益增强,预计其将延续 16%左右的增长速度。工业通信和硬件设备属于成熟市场, 预计未来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四、公司涉足工业互联网多个领域,各细分领域竞争焦点不同

公司主要产品与服务主要涉及连接与边缘计算、云服务平台、工业数据分析与可 视化平台以及系统集成。

(1) 连接与边缘计算平台竞争的关键在于设备整合和协议转换

专注 M2M 的通信技术企业重点布局商业物联平台,目前市场第一梯队已经基本形成。

当前,不断积累工业协议数量以提供通用化连接服务成为工业物联平台发展重要 方式,红狮控制的数据采集平台目前支持 300 多种工业协议,可以接入不同类型品牌 的 PLC、驱动器、控制器等产品;KEPServerEX 平台集成了 150 余种设备驱动或插件;树根互联云物联平台提供网关、SDK 植入和云云对接 3 种灵活连接模式,支持 400 多 种工业协议和 300 多种设备私有协议,适配国际通用硬件接口。这些企业正积极将工 业协议接入服务向更多平台企业提供,未来有望成为工业连接领域领导者,驱动工业物联平台市场走向集聚发展。

(2) 云服务平台和通用 PaaS 平台将形成 IT 巨头主导的产业格局

由于需要高昂的资金投入和复杂的技术集成能力,云服务平台和通用 PaaS 平台成 为 IT 巨头“势力范围”,呈现出高度集聚的特点。

一方面,云服务平台市场马太效应初现端倪,领军云计算厂商成为当前市场最大 赢家。亚马逊 AWS 云和微软 Azure 云成为国外 GE Predix、西门子 MindSphere、PTC ThingWorx 等主流平台首选合作伙伴,国内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也受到越来越多的 企业青睐。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通用 PaaS 平台都是 IT 巨头主导建设。

未来,云服务平台和通用 PaaS 平台可能会被 IT 巨头整合成为通用底座平台,凭 借技术和规模优势提供完整的“IaaS+通用 PaaS”技术服务能力。其他企业在通用底座 平台上发挥各自优势打造专业服务平台,形成“1+N”的平台体系。

(3) 工业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平台向场景化分析服务转型

打造工业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平台是众多主体布局的切入点和关键点,与行业场景 和业务需求深度结合成为工业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平台未来发展必然趋势。

长远来看,伴随着技术成熟普及,通用化数据分析工具将向底层通用 PaaS 平台下 沉,与工业场景深度结合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平台逐步向业务 PaaS 平台和工业 SaaS 演化。

(4) 业务 PaaS 平台竞争核心是满足专业定制化需求

不同领域龙头企业依托传统业务优势布局业务 PaaS 平台,加快积累深度融入领 域知识的业务组件成为赢取市场竞争的核心。

工业场景的复杂性和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带来平台解决方案的定制化需求,借鉴消 费互联网平台经验,构建工业业务服务中心成为平台企业更深层次满足个性化业务需 求、更广泛拓展平台应用的必然选择,通过在业务 PaaS 平台中积累成熟可复用的服务模块,借助客户、合作伙伴和第三方开发者力量开展工业 APP 创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五、公司将深耕工业互联网,看好公司前景的四大理由

1、调整战略,聚焦智能制造

公司主营业务板块分为智能制造业务板块、新能源业务板块和工业电气产品分销业务板块。

新能源业务在 2018 年出现巨大亏损,导致公司 2018 年出现上市后经营业绩首次亏损,而同期智能制造和分销业务依然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公司及时总结了过往主营业务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明确将智能制造战略作为公司发展的主战略,以传统优势的自动化集成能力为基础,结合新一代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打造 IT 和 OT 相融合的应用集成能力,为行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应用和服务。

新能源业务方面,公司采取了更加稳健的经营策略,对项目的预算和风险严格把 控,加强对项目和订单的跟踪落实,加大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同时有效推进降本增效,2019 年新能源业务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

通过该战略的调整,给公司经营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首先,公司优势板块智能制造业务得到显著增强,该项业务在 2019 年和 2020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分别提高 29.20%和 16.24%,其毛利分别同比提高 17.03%和 20.67%。

其次,通过对新能源业务加强费用管控;减少新能源业务的研发支出促使近两年 公司期间费用率大幅降低;最后,通过对新能源项目的预算和风险严格把控,加强对项目和订单的跟踪落实, 加大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公司减值损失大幅降低,存货周转期和应收账款周转期大为缩短,公司经营效率得以提升。

2、公司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在智能制造领域,当网络出现故障时,客户期望问题能够尽快解决,这对工业互 联网提供商的快速响应能力要求较高。而在智慧城市领域,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吸引外来投资,通常倾向于将项目交给当地企业或外来投资的企业。

当前,公司产品分销业务和智能制造业务分别有各自的营销网络。其中,分销业 务主要为客户提供电气和自动化产品的配套与服务;智能制造业务通过智能化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致力于帮助客户向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方向转型。而这两块业务客户是部分重叠的。

公司十分注重两块业务的协同,通过内部技术、产品、客户、渠 道等资源共享的方式,共同拓展两块业务。同时,基于分销形成的广大客户群体,两块业务共同合作,在分销业务积累的良好用户体验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公司自身智能化产品和系统性解决方案,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对于智能化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增强用户粘性,促进公司两块业务做大做强。

3、公司案例应用领域广泛,不断向新兴领域拓展

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在数据采集、分析和控制融合为特征的工业数字 化、智能化方面的应用逐步形成了覆盖制药、石油石化、冶金、能源、供水、轨道交 通、汽车、电子、港口、机场、城市管廊等多个不同行业及领域。

传统领域方面,在轨道交通行业,公司参与了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网络系统、杭州 地铁 1 号线 ISCS 综合监控系统、天津地铁 2、3 号线传输系统等项目建设;在高速公路行业,参与了高速公路隧道综合监控平台、高速公路 ETC 联网收费应用、广东惠(州) 深(圳)沿海高速隧道监控系统等项目建设;在能源矿山行业参与了煤矿综合自动化万兆环网等项目建设。

新兴领域方面,在制药行业,公司能够实现物料管理系统、生产批记录系统、压 片机自控系统、配料称重系统、生产数据采集及监控 SCADA 系统和清洗机等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在光伏制造领域,公司自动化控制产品已应用于蓝宝石长晶炉和真空镀膜机;在 3C 领域,公司能够提供精密 3D 玻璃热弯成型机应用方案。

目前,公司以数字化为基础,以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应用为方向,聚焦数据,按 照“连接、融合、优化、智能”的推进步骤,围绕工业网络、工业计算、工业软件三个业务方向,发展工业互联网相关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不断提升 IT 和 OT 相融合的系统集成能力,帮助工业客户实现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未来公司将继续落地智能制造主战略,聚焦行业、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帮助轨道 交通、能源矿山、高速公路、医药食品等行业客户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持续推进 1-N 复制的模式,实现经营业绩可持续增长。

4、公司有望通过外延式发展,加强智能制造技术能力建设

公司自上市之后一直走稳健发展的道路。公司仅在 2015 年进行过一次非公开发行, 募集了3.23 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而自上市后的 13 年间,除 2018 年,公司已累计 12 次分红合计 2.37 亿元来回报投资者。

从公司发展历程来看,公司主要采取了稳健的经营管理策略和通过内生增长的发 展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经营质量,公司发展步伐相对稳健。

公司计划寻求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进行股权投资(包括参股专注于智能制造相关领域投资的股权投资基金)、重组并购等手段 加快智能制造业务所需市场和技术的能力建设,以带动公司智能制造业务乃至整体业 务更好更快发展。


六、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

1、盈利预测假设

(1)公司智能制造战略实施效果良好,2020-2022 年公司智能制造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产品分销业务和智能制造业务协同效应显现而较快增长,新能源业务受益于平价上网快速增长,但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公司加大对智能制造产品的研发力度,2020-2022 年智能制造业务毛利率逐步增长,产品分销业务和新能源业务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3)公司降低对新能源业务的投入,销售费率和管理费率逐步降低,针对风电专用 产品和智能制造集成应用方案的研发投入方面,公司通过加强管理,研发投入更趋向于精准化和市场化,公司研发费率小幅提升;

(4)公司总股本为 239,393,449 股。

2、公司估值有望获得修复

A 股上市公司中,和公司业务最为接近的是东土科技,但该公司近两年亏损,不予考虑。在边缘采集领域,我们选取汇川技术和中控技术;在 IaaS 领域,我们选取工业互联、浪潮信息紫光股份;在 SaaS 领域我们选取用友网络宝信软件东方国信;新能源业务选取锦浪科技作为估值对比。


按照 2021 年 2 月 4 日收盘数据,公司对应 2021 年 PE 为 29 倍,参照公司平均 PE 为 48 倍;公司当前 PB 为 4.1 倍,参照公司平均 PB 为 9.8 倍;公司总市值为 42.64 亿 元,参照公司平均总市值为 922.24 亿元。公司目前 PE 仅为行业平均的 60%,PB 为行业平均的 41%,总市值为行业平均的 4.5%。


公司估值大幅落后行业平均水平,随着公司战略聚焦智能制造业务,其收入和业绩增速将超越行业平均水平,公司估值有望获得修复。


我是你们的九点君,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正文就这么多,没有聊到的,或者大家有什么想聊的,我们留言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