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已至,万物复苏,IPO阵营却遭遇了倒春寒。

数据显示,截至2月23日,A股IPO年内终止企业已达45家。多数为企业主动撤回。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铑财表示:主动撤回的企业顾虑可能有很多,例如担忧背后隐藏的问题被发现、时间成本较高等等。

累亏8亿 造假质疑

聚焦云知声,公开信息显示,其成立于2012年,主营业务为企业和用户提供智能语音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一度是“AI语音第一股”的有力冲关者。三位创始人梁家恩、康恒、黄伟均为博士学历、技术出身。

2020年11月3日,云知声递交招股说明书,冲关科创板。2021年2月19日,云知声主动终止了IPO。

前后不足4个月,何以来去匆匆?

看看基本面,也许是个明智选择。

根据招股书,云知声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 6114 万元、1.97 亿元、2.19 亿元、8469 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分别为1.77亿元、2.29亿元、3.17亿元、1.1亿元。

三年半亏损8亿,烧钱能力算得强悍。

招股书中,云知声坦言,“未来一段时间内,预计公司未弥补亏损将持续扩大”。

行走科技前沿,难免不断试错。只是自2012年成立以来,云知声方向调整似乎次数多了些:经历智能语音方案、物联网芯片、人工智能综合服务商等多次转变。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AI行业技术更迭一日千里,业务方向频调不利企业稳健发展不利,易让企业陷入“高投入,低转化”困境。

数据显示,云知声三年半营收为5.62亿元,研发投入达6.03亿元。

主营业务毛利率也低于行业水平。2017年-2019年云知声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1.41%、24.97%、26.28%,而同期行业均值为48.13%、47.58%、48.84%。

另一方面,应收账款高企。招股书披露,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4276.26万元、1.14亿元、1.23亿元和7126.38万元,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69.94%、57.95%、56.32%和84.25%。

除了坏账风险,市场话语权提升性也很急迫。

玩味的是,招股书中云知声称,在智慧生活的子领域白电市场,公司通过与白电巨头合作,市场占有率高达70%;其语音病历录入系统优势地位显著,市场占有率高达70%。

份额之大,显然很对资本胃口。

然上述表述,似乎忽视了科大讯飞的存在,最终让云知声惹上“造假”嫌疑。

坐拥千亿市值的科大讯飞,在AI语音赛道堪称"领头大哥",不少语音识别的行业标准其都参与了制定,对行业发展路径影响深远。企查查显示,科大讯飞智能语音方面的专利超1900件,软件著作权超600件,云知声为594件专利和57件著作权。

IDC咨询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软件及应用半年度研究报告,2019H2》显示,人工智能市场之语音语义市场,科大讯飞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

中国语音产业联盟发布的《2020中国语音产业发展白皮书》中提到,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广证恒生等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200亿美元,谷歌、苹果、微软、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占有80%以上市场份额。

那么,问题来了:云知声的语音病例录入与白电市场的市占率均达70%,科大讯飞占多少?

互动易上,有股民对此提问。

科大讯飞回复称,云知声关于其语音病历市场、家电智能语音模组领域占有率高达70%的表述严重失实。无论出货量还是收入规模,云知声在家电语音应用领域的份额不到科大讯飞的十分之一。并从家电业、医院覆盖量等、招股书体现得出货量、细分业务营收三角度全面反驳。

面对科大讯飞的硬钢,云知声并未做出回应。其AI语音独角兽的成色,是否要打几分折扣?

不过,也有舆论分析表示,数据来源与统计口径不同,得到结果也不同。因此,无论科大讯飞反驳,还是云知声援引的灼识咨询数据,相对而言都无法判定准确与否。

孰是孰非,留给时间作答。

值得注意的是,云知声创始人梁家恩,与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同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只是,科大讯飞拿到第一笔融资时,梁家恩还在读本科。

说到底,数据口水仗打的再欢,终究还要市场说话。

然细分供销大客户,云知声较为依赖关联方世贸集团及其关联方。

2020年上半年,云知声来自第一、二大客户的营收占比合计37.6%,分别是天津津南新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世贸集团,而前者为世茂集团持股25%参股公司;

2020年上半年,云知声前五大供应商中,世茂集团旗下另一子公司上海世茂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为其第一大供应商,采购金额2248.67万元,占总金额22.15%。

另外,内部管理方面也有烦心事。招股书显示,目前,云知声与控股股东云知声前合伙人CMO陆勇毅的股权纠纷仍未解决。

种种问题下,云知声的主动撤回也就在情理中了。

云知声总经理黄伟表示,“先发展业务,再看看”,停止审核主要是公司业务发展的考虑,希望抓紧时间把业务做好。

的确,先变强,再上市。相比仰望上市的星辰大海,如何打好实力基本功,更为关键。

净化源头 带病冲关“好日子”到头

更深层看,这与监管风向息息相关。

2020年10月30日,证监会发布《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征求意见稿)》。

2021年1月29日,《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正式发布,包括现场检查适用范围、检查对象、检查程序、监督管理措施等内容共23条,明确检查设计单位和人员的权力义务,压实了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并加强对检查人员的监督。

1月3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便组织完成了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第28次抽签仪式,共407家拟申报科创板、创业板企业参与,其中20家被抽中。

效果也是立竿见影,20家抽查企业中,柔宇科技等6家已撤回申请,终止审核。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铑财表示,系列举措对日后的科创板上市影响很大,一是有利防止企业带病上市,为资本市场有序健康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源头活水。二是对“带病上市”的企业能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经济学家余丰慧对铑财表示,一方面来自制度层面,目前我国IPO制度有待完善,监管层加大审查审核是必须之举。从企业本身看,有的企业没有准备充分,或在包装过程中财报有修饰成分、炒炒概念、弄虚作假的嫌疑。如果不撤回,上会之后也无法通过。

的确,注册制包容性很强、为扶持创新力各方也不予余力,但这不意味着审核放松。从上述动作看,IPO的审核标准未变,但审核逐步趋严。强化IPO各方责任,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职责,通过现场穿透式重点检查,能对带病冲关者带来震慑作用,从源头净化IPO市场环境。

一句话,价值投资、良币效应,不只是口号。带病上市者的“好日子”,还有多少呢?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