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有部分银行保险机构、助贷机构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到位,对监管规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贷款中违规收取应减免费用,强制捆绑销售,收取高额服务费和代理手续费,抬升了综合融资成本,削弱了小微企业获得感。”

这是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银保监会办公厅11月21日在通报《部分银行保险机构助贷违规抬升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典型问题》中的一段话,并对相关机构违规事实点名通报,中国平安、光大永明人寿等两家险企成为保险业违规典型的两个代表。

不仅发文机构突破行业监管部门,通报行文措辞也既有实证又严厉,这背后传递了什么信号?

01.拿着金融牌照干高利贷勾当

医疗领域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顽疾问题,而在融资领域,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而言,也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顽疾问题。

如果说大中型企业是整个国家经济的骨骼和血肉,那小微企业就是整个国家经济的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不仅承担着亿万人就业的社会保障问题,也对整个国家经济能够健康稳定增长产生显著性影响。

所以,高层在融资政策、视察喊话中等多次表明了金融机构要重视好和解决好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但从这次通报来看,一些金融机构的表现显然没有达到高层预期,并无视禁令、顶风违规。

对于光大永明人寿而言,它是在民生银行违规向小微企业销售人身意外险事件中被牵出,当作违规实证。“民生银行杭州分行2016年9月至2019年11月期间2684笔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主贷款的客户购买了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的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客户向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支付保费1847.24万元,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向民生银行杭州分行支付代理手续费1477.79万元,代理手续费占保费的80.02%。”

保费1847.24万元,涉及数量2684笔,这意味每个客户要贷款平均需要购买6882元的人身意外险。光大永明人寿实收保费仅369.45万元,对这些客户的潜在人均赔付金额也仅为1376元。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储户去银行存款,结果却被忽悠买了一份保险。而这次通报中,我们又发现小微企业主去银行贷款,却被逼买份保险,这很难不说保险公司也在起着共谋串通的角色。而大部分保费都被用来支付通道费,这很难真正说“保险姓保”,说句“保险姓银”也挺合适。

如果说在违规抬升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事件中,光大永明人寿可能是串谋角色,而中国平安则是主谋角色。根据通报,平安保险(集团)下属平安普惠与兴业银行合作发放小微企业普惠险贷款,强制捆绑销售保险,收取高额服务费,推高综合融资成本。

具体来看,某客户2019年5月贷款本金为382万元,期限3年,贷款利率7.6%,采取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兴业银行预计收取贷款利息46.4万元,中国平安财险预计收取保险费16.34万元,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预计收取保费4538元和服务费81.14万元,年化综合融资成本达22.16%。

如果不是国办、银保监会明文实证出来,真不敢相信中国平安在违规的路子上胆子这么肥。要知道,俗称“高利贷”的民间借贷从司法层面,最高利率也不过24%,而这家金融牌照王给小微企业做到了22.16%,可谓是拿着国家发放的金融牌照,干着高利贷的勾当。

02.违规搭售保险产品有前科

从通报来看,违规抬升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等问题并不只存在于光大永明人寿和中国平安等险企身上,而这两家被当作违规典型个例报道出来,虽然有点“倒霉蛋”角色,但一点也不冤枉。

作为多年财经媒体人,保观察觉得,随着媒体式微,这些违规问题很难被报道和揭露出来,而这次违规通报的推手应是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这从通报中也能达到印证,“近期,按照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组织开展了小微企业融资收费专项检查,对群众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的有关问题线索进行了核查,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对有关突出问题进行了暗访督查。”

公开资料显示,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上线于2019年4月22日,主要对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线索进行汇总整理,并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带有普遍性的重要问题线索,由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直接派员进行督查。经查证属实、较为典型的问题,将予以公开曝光、严肃处理。

这次通报是国务院“互联网+督查”上线以来的第24次,而11月份以来曝光速度在明显加快。早在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也曾曝光过建行北京分行和平安银行北京分行在办理小微企业贷款借贷搭售保险产品等问题。

以建行北京分行为例,该行强制要求小微企业借款客户在办理贷款过程中购买“贷无忧”人身险产品,并“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小微企业借款客户为抵押购买财产保险,并承担相应保费,客观上增加了小微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

而平安北京分行违规向个人经营贷款借款人搭售平安福人身险产品。在2017年6月14日至2019年4月30日间,该行办理个人抵押经营贷款业务4721笔,累计发放金额133.73亿元,而卖出保费合计2327.78万元。

作为综合金融企业代表,平安当年首创银保渠道推动了保险业大发展,而如今它利用这种优势,成为违规抬升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的典型案例,这不得不令国家和社会有所反思。

有句老话说,“再一再二不再三”。这已是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第二次通报平安违规抬升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还会发生第三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