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荒已成为制约大数据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如何破解大数据人才荒难题?厦门通过委托大数据龙头企业评审和培训,有效缓解了制约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人才荒难题。

问道者 李 百

01  厦门首次评审大数据专业职称

近期,厦门公示首批大数据专业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职称评审名单。从公开的信息来看,全市共有400多人报名,通过最后评审的约有八成。

这是厦门首次就大数据专业职称进行评审,在福建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具有示范意义。此次大数据专业职称评审的特别之处,它由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权,委托厦门上市公司美亚柏科负责组织实施评审。

这也被视为福建省职称改革的一次试水,同样被列入试水范围的职称还有“机电元器件”。职称评审机构由政府部门转向企业,这是一个大胆先行先试的创新。

在此公示之前,类似的一线技术人员,一般只能通过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证书。但“以考代评”的做法,不仅在专业设置上过于宽泛,也将很多拥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挡在了职称评审的范围之外。

厦门人社局官员指出,由于产业不断创新,原有职称专业设置难以适应新产业新趋势的发展需求,无法为新产业引进、招聘、考核评价专业人才提供相应参考标准。

而人才是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通过对大数据和机电元器件人才制订评价标准,意在为企业选人用人和人才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使职称专业设置与城市战略需求同频、与产业发展同步,从而激发大数据从业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对厦门人社局来说,这是一次颇具象征意义的职称改革;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次有效缓解大数据人才荒的应对之策。

 

02  各地都在闹大数据人才荒

作为一家两次上过美国“管制实体清单”的上市公司,美亚柏科对大数据人才同样十分渴求。

不久前,美亚柏科刚面向全球持续招募新型智慧城市和网络空间安全板块相关人才,包括技术带头人、产品及销售负责人等。

美亚柏科这样的行业龙头尚且不得不面对“大数据人才荒”的尴尬,放在整个厦门更是由此可见一斑。

登陆厦门人才网,输入“大数据”,每天都会有几百条相关的招聘信息跳出来,信息对应的是厦门多达数百家企业对大数据人才的迫切需求。其中就有同样A股上市公司的盈趣科技和蔡文胜旗下的4399网络,一些企业的招聘信息甚至保持常年有效。

对大数据人才迫切需求的还不只是厦门。

麦肯锡早在几年前就预测,2018年大数据或者数据工作者的岗位需求会激增,其中大数据科学家的缺口在14万到19万之间,对于懂得如何利用大数据作决策的分析师和经理的岗位缺口则将达到150万。

两年过去,这一数字只增不减。

“厦门聚集了一大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这些高科技新兴产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厦门人社局官员如此解释推动大数据专业职称评审改革的原因。

 

03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以考代评”下,证书成为企业面试的第一道硬件。但证书只是证明持证人学过专业理论知识,也把很多掌握了技术的非科班人才拦在了职称外面,这必然不利于大数据人才流动。

不言而喻,这是造成大数据人才荒的一个原因。

掌握了技术的非科班人才“口说无凭”,拿到证书的科班人才却可能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尴尬,这又导致了人才专业的错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厦门职称评审在大数据专业上的,改革,显然遵循了这样的原则。

美亚柏科是中国大数据社会治理方案探索的先行者和国内电子数据取证行业的龙头企业,是网络空间安全和大数据智能化专家。

就厦门而言,由美亚柏科来组织实施大数据专业职称评审,无疑最具公信力。

美亚柏科很早就成立了大数据实验室,并在北京、深圳和厦门三地设立机构,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信用大数据实验室为支撑,以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的技术团队为基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围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新技术展开理论研究和应用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美亚柏科还有培训方面的专长,教学培训一直是美亚柏科的优势业务之一。因此,承接职称评审正好扬其所长。

从首次大数据专业职称评审改革取得的成效来看,厦门此次大数据专业职称评审改革可谓一举多得。

对厦门管理部门来说,这是职称评审市场化的一次有益尝试,“以评代考”让职称评审更加专业,也更贴近市场。

对企业来说,特别是对接受委托负责组织实施大数据专业职称评审的美亚柏科来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有更多的机会接近大数据人才,在解决大数据人才荒上有可能优先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