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批发型零售企业”进化为以科技为驱动力的“制造型零售企业”,福建最大的便利店连锁企业正在实现由追赶到超越的华丽转身。

问道者 李 百

01  见福的“数字零售”

最近,见福“数字驾驶舱”在海沧见福产业园区上线运行。

见福是福建最大的便利店连锁企业,在“2020年中国便利店TOP 100”排名第10位,目前门店已超1700家,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和四川三地。

“数字驾驶舱”被见福定位为数字指挥中心。表面上看,见福“数字驾驶舱”只是一个配有键盘的多个巨大屏幕,实际上,见福“数字驾驶舱”是一个基于单店经营单品管理的智能BI分析系统。它相当于一台电脑的主机,连接这台主机的是见福体系的所有门店和数以万种计的架上商品。

大屏幕很直观,可以即时看到见福旗下门店货架商品数量的变化和每家门店的顾客进出及其数据。这个“数字驾驶舱”的上线给见福带来了巨大变化:

原来需要现场察看门店经营状况,现在在线就可即时了解;原来需要由门店自下而上报送缺货清单,然后由总部统一配送,现在通过见福指挥中心就可即时了解门店的库存情况,从而制定包括烘焙、便当等在内的生产计划,最终再由总部自上而下及时配送。

变化的结果,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门店产生不必要的库存,并根据门店销售特点调整商品结构,从而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这只是见福“数字零售”的一部分。近年来,见福每年在科技方面的投入近千万,持续驱动见福向“制造型零售企业”转身,其核心点在于,如何通过数字中台实现物流和会员数字化,管理、商品和运营数字化,以及员工培训数字化等,每个领域都科技感十足。

见福在全国零售业中首创了定位和无纸化配送的物流箱QR码管理系统,这套系统代替了原来人工验货流程,借助手机一扫二维码,指挥中心能够跟踪配送的进度、节点和结果。

见福在全国便利店行业中首家引进CRM人脸识别认知服务系统,这套系统实现了顾客在见福门店的人脸识别和支付,帮助实现了见福会员数字化。

在见福门店还有一套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首先它将自己的商品ERP系统与厦门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系统信息联网,让商品真正可溯源,有保障。

见福还自主研发食安管控系统,这是基于二维码的商品保质期提醒场景,主要应用于见福自建的鲜食厂和烘焙厂。门店在销售带有专门二维码的面包、三明治、便当等产品时,如遇临期,收银枪扫描时将无法识别出售。

食安管控系统还是见福实施明厨亮灶计划的承载,扫描二维码即可直观看到相关生产线的生产(生产原料、后厨操作,环境卫生),主动接受相关部门和消费者的监管。

在管理数字化方面,则体现在巡店系统的研发,这是见福今年即将进行的一大管理辅助工具。它将通过影像采集与声频采集,对门店管理人员进行到店定位、人脸录入与关键字抓取,主要用于考核门店管理人员的到店服务。

运营数字化方面,早在2015年见福就自主开发的“见福便利店管理系统APP”,可实时提取、查看及分析经营数据。门店按实际需求在手机上,可进行商品加单和实时追补商品,这项技术获得了2015年度CCFA中国便利店创新大奖。

现代科技与线下实体门店的深度融合,便构成了见福与众不同的“数字零售”。二者的打通,使见福的核心竞争力在福建便利店中独树一帜。

02  制造业和零售业的打通

今年是见福创立的第14个年头,这个年头将是见福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除了 “数字驾驶舱”的上线,最近,同样布局在见福产业园区内的烘焙生产车间进入最后的量产调试阶段,便当生产车间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见福的烘焙生产车间刚建成不久,目前进行设备调试。按照计划进度,将于10月底实现量产。由见福烘焙生产车间制造的首批产品将是面包,未来,烘焙生产车间的产品将覆盖见福便利店所售的全部面点。

在见福产业园区还有一个便当生产车间也接近收尾,它主要生产快餐和其它速食。随着见福产业园区在年底全面交付使用,这条便当生产线也将建成投产。

面包和便当将是见福门店的全新商品,它是见福便利店现有商品结构的重要补充。在自制食品上线后,烘焙及便当生产车间,与物流配送中心、实体门店,将构成见福新零售体系的“三驾马车”。而“数字驾驶舱”将是连接“三驾马车”硬件的软件系统。

随着见福烘焙生产车间的量产调试和见福便当生产车间建成后实现量产,见福将由一家“批发型零售业”正式进化为以科技为驱动力的“制造型零售企业”。

2020年,注定将是打造见福不平凡的一年。

此前的见福与多数传统便利店连锁企业相比,并无太多过人之处,依托终端门店的规模优势,与供应商谈判更具竞争力的采购价,通过自建的物流配送中心输向连锁门店。

因此,和多数便利店连锁企业一样,门店规模和物流配送成为见福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赋能和制造零售业的打通,意味着见福完成了一次跨越式的产业升级,实现了由追赶到超越的华丽转身。

03  规模取胜的传统模式

走成见福今天的样子,并非一蹴而就。

见福第一家门店始于2006年11月的厦门乌石浦,那个时候的福建零售业已是狼烟四起。福建本土崛起的大型超市就有永辉和新华都,并都相继上市。外来的超市品牌更是聚集了几乎所有叫得出名字的巨头。

当时的厦门便利店行业同样硝烟弥漫,比较有影响的就有美资的倍顺、台资的88,以及厦门本土的悦士,彼此之间交战多年,对于刚起步的见福来说,它们都是大哥大。

  

见福的成长,是一个从小米加步枪到现代装备的进化过程。早期的见福必须先学会适应优胜劣汰、适同生存的丛林法则,于是,在竞争中逐渐摸索出从0到1,从1到10,从10到50,乃至后来达到200家、1000家,到现在1700家门店不同体量的管理经验。

也就是在一路竞争中,见福日渐壮大,早年的一些竞争对手慢慢没入历史烟尘。

现在,见福1700家门店的规模,放眼福建没有对手,但放在整个中国甚至全球,排名中国便利店第10位的见福在规模上并没有太突出的优势。2020中国便利店百强排名第一位和第二位的中石化、美宜家的门店都数以万计,一些跨国便利店企业的经营历史和门店数量更是在此之上。

几年前,当无人售货便利店风口突然袭来时,见福董事长张利曾感到过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他意识到,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零售,单靠规模显然已经很难取胜,要实现由追赶到超越,还得依靠科技赋能和产业重塑。

就是在这个十字路口,张利为见福谋划了一个融合现代科技的“制造型零售企业”。

04  韬光养晦的自我改造

从那个时候起,在看不见的硝烟中,见福悄悄地推动着以产业升级为方向的自我改造。

2016年,见福先与微软合用;2017年,见福引入瞳门科技;此后,见福又陆续与观远、海康威视和海鼎合作,前赴后继不惜代价的结果,见福在“制造型零售企业”上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现在,站在见福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前,已经能够实现对所有门店及其会员的可视化精准管理。

科技为见福赋能,资本则帮助见福实现了腾飞。

2018年,见福引入红杉资本完成A轮融资;今年8月,见福又引入京东系的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做第二大股东,并在战略上进一步强化与京东的全方面合作关系。通过一系列的线上数字化合作,实现了见福的全渠道战略发展。

最后是位于海沧东孚的见福产业园区的投资建设,它是见福推动产业升级的一大硬件,高达近6亿元的重资产型投资实际上为见福立起了一道坚固的壁垒。

在“三驾马车”和“数据驾驶舱”逐渐到位后,见福的核心竞争力已由过去的门店规模优势,进化为以科技为驱动力的“制造型零售企业”。

见福制造业与数字零售打通立杆见影的好处是,可对生产、运输、终端等各个环节进行更加严谨的管控,从而实现总成本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