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泰汽车大股东铁牛集团收到法院预重整申请的受理登记才半个余月,力帆股份控股股东力帆控股也向法院申请进行司法重整,这一切都在预示去年“四大车企破产”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8月7日,力帆股份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向法院申请司法重整的公告》,公告显示,力帆股份控股股东力帆控股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进行司法重整。

据悉,力帆控股的重整申请能否被法院受理,以及重整成功与否都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如果力帆控股重整成功,力帆股份股权结构或改变,并仍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的风险;若重整失败,力帆股份有可能被宣告破产,之后将被实施破产清算。

淘汰赛已开始

力帆股份表示,此次申请司法重整的原因是力帆控股无法自我解决债务危机。

《国际金融报》记者获悉,从2014年开始,力帆股份的资产负债率便大幅上涨,到了2017年底,资产负债率为75.72%;力帆股份真正暴发债务危机是在2019年,这一年末,其资产负债率涨至85.4%;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资产负债率继续上升,达85.95%。截至6月中旬,力帆股份涉诉金额近30亿元。

巧的是,伴随资产负债率大幅上涨的却是销量颓势。2014年起,力帆股份的销量开始走下坡路,而这恰好是很多自主品牌借助小排量购置税减半的刺激政策崛起的时机。力帆股份错过这波红利后,又因为遭受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的打击,销量一蹶不振。

今年6月份,力帆股份乘用车(包括新能源)销量仅180辆,上半年累计仅1527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是拦腰斩断。

债务危机发生后,力帆股份试图自救,曾先后转让生产基地和出售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此后,力帆股份方面曾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重庆市政府还牵头地方金融办及相关银行机构债权人等帮助力帆汽车组织成立了债委会。

但这一切自救行为都已经太迟。力帆股份在公告中表示,“2017年以来,力帆控股持续面临债务风险,虽竭力制定相关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化解相关问题,但仍不能彻底摆脱其流动性危机。为妥善解决力帆控股的债务问题,保护广大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利益,力帆控股认为其具有重整价值。”于是,力帆股份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法院申请司法重整。

事实上,在力帆控股申请司法重整之前,力帆股份曾于7月9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旗下10家全资子公司早已因无法偿还债务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进行重整

除力帆控股外,7月21日,*ST众泰也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铁牛集团于近日收到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通知》,对铁牛集团的预重整申请受理登记。

这不禁让记者联想到去年10月业内广泛流传的“四大车企破产”的传闻。当时,某银行通知排查猎豹、众泰、华泰、力帆四家车企破产风险的邮件被泄露,称这四家车企预计涉及上下游汽配供应商产业链合计约500亿元坏账。

众泰汽车和力帆汽车都曾出面否认这一传言,现在却走上了重整的道路。而猎豹汽车和华泰汽车也早有拖欠员工薪资、降薪、大规模裁员等消息传出,经营遇到了很大的难题。

吉利收购力帆?

今年6月份以来,市场有消息称,吉利汽车打算收购力帆股份。

就在力帆控股宣布向法院申请司法重整的前一天,有自媒体报道称,据一位接近力帆股份的人士透露,吉利汽车收购力帆股份已成定局,届时力帆股份将仅保留摩托车板块,其余部分包括上市公司壳资源、生产资质、金融牌照等均由吉利汽车接盘。

上述消息还称,“吉利汽车接盘力帆股份后,将获得力帆股份在重庆当地的鸳鸯地块,此地块目前价值100亿,而当地政府当初收储只给了30余亿元。”与此同时,力帆股份上市公司的身份可以为吉利汽车在A股上融资。此外,力帆股份还拥有吉利汽车梦寐以求的金融牌照,这对于吉利旗下曹操出行等板块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上述消息,吉利汽车相关负责人仅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并不知情”。

其实,去年年中,力帆股份就有将公司业务重心重新回归摩托车业务的迹象。力帆股份在半年报中直言:“将聚焦公司优势产业,加大对摩托车产业的研发投入,优化产品质量和结构梯队,巩固并增强摩托车产品竞争力。”

力帆股份本就是靠摩托车起家,鼎盛时期,力帆摩托车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后来,随着“禁摩令”的出台,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明善将眼光转向乘用车。然而,力帆股份的乘用车之路并不顺利,尤其在2015年力帆股份正式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后,“烧钱”更甚,而且收效甚微。

不同于乘用车业务的默默无闻,力帆股份的摩托车业务一直很稳健,该业务每年为公司贡献营收高达30亿元以上,毛利率也高达15%左右,且一直在反哺乘用车业务。

记者 肖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