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尽浑身解数的吉贝尔药业,终于于5月18日在科创板上市,虽然该公司成功闯关科创板,但是该公司背后产品单一,创新投入乏力的长久问题,不可能简单通过上市便能解决的。相关问题在市场上已有反响,吉贝尔上市当天股价在上涨乏力后就出现大幅下挫。
40年产品独大
 接近40年前的1982年,当时还叫“利血生片”的利可君片获得批准上市,目前仍是吉贝尔药业的倚重产品,且唯一。
 吉贝尔药业成立于2001年,虽然该公司声称“形成了以升白药物利可君片、复方抗高血压一类新药尼群洛尔片等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多元产品系列”,但是通过招股书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出,该公司仅仅是依靠利可君片这一条腿走路。
 2016年度,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为4.44亿元,而利可君片一项的收入便为3亿元,占67.7%,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公司单一倚重的趋势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加明显。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8亿元,但是利可君片的收入占比高达72.05%。2019年上半年,占比进一步飙升至72.53%。
 而该公司宣称的多远产品系列的另一味药尼群洛尔片占比则一直在3%左右,仅仅是到了2019年上半年才勉强到达4.69%。
 玉屏风胶囊是吉贝尔药业近年来主推的另一款主要产品,在2016年时其销售占比尚能达到13.64%,如果按照这个趋势,该公的单一产品趋势或可改变,不过该产品却逐年下降,到了2019年上半年,销售占比仅为7.2%,但已经是吉贝尔销量的亚军了。
 招股书看到,玉屏风胶囊在2016年的销量是210.88万盒,随后便一直下降,2017年156.12万盒,2018年140.89万盒。
 吉贝尔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尽管公司目前有多个品种上市,覆盖各类用药领域,但销售收入和利润主要来自于利可君片,尚未充分开发尼群洛尔片、玉屏风胶囊等其他产品市场,与国内外大型药企相比产品收入结构不够丰富,业绩表现短期内受制于单一产品的发展。”
 但该公司没有明言的是,其实利可君片正面着严峻的危机,其总体市场容量在逐年萎缩。
 利可君片是用于预防、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临床上治疗该症的药物包括以利可君片为代表的化药制剂、中成药制剂以及以生物制剂。
 但是化药制剂的总体市场份额远远小于生物制剂,并且在逐年缩小。根据米内网的调查,2016年化药制剂的市场占比为9.12%,生物制剂的占比为90.88%。2018年,化药制剂的市场份额仅剩5.14%,生物制剂的占比到达94.86%。
 不知在这样的市场趋势下,只有单一拳头产品吉贝尔药业的将如何自处。
 不仅如此,利可君片也面临着被仿制的风险。若其他药企突破该技术壁垒或开发出新的技术路径,成功仿制利可君,则该公司利可君原料药独家生产企业的地位将受到冲击,从而影响利可君片的销售。若后续其他企业开发出技术先进、疗效优越、使用方便的创新性升白药物,利可君将会被新技术、新产品所替代或淘汰。
 其实不仅仅是产品形态上的单一,在销售区域上吉贝尔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以2019年上半年为例,华东的销售额为1.3亿元,占到总销售额的53.88%。其次是华中地区,却仅有18.94%,再次是华北,仅有9.25%,这种不平衡的区域销售带来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营销费用驱动
 除了产品,通过招股书我们也能看出吉贝尔在日常经营之中各个方面的短板。
 当下,吉贝尔面临的是子公司的经营困境和其自身的裁员。
 招股书显示,吉贝尔拥有两家子公司,亳州吉贝尔和西藏永瑞。但是,这两家公司经营状况都属于亏损的状态。亳州吉贝尔2019年上半年亏损为8.24万元,西藏永瑞也不容乐观,2019年上半年亏损1.39万元。
 同时,该公司也开始了裁员。截至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2月31日、2018年12月31日、2019年6月30日公司员工总数分别为1074人、1015人、939人和919人。虽然其表示因为:“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为适应市场政策变化,进行了销售资源整合,加强了销售队伍建设,加快了销售人员的优胜劣汰。”
 同时,该公司的融资渠道也相对匮乏。目前,该公司研发投入主要依靠自身的留存收益,部分资金缺口通过银行贷款予以填补。将来需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现有融资渠道的匮乏劣势已经逐步显现。
 可能是看到了自身的危机,吉贝尔表示将:“公司需要同时对多款创新医药产品进行研究开发”,但我们能够看到,作为一家药业公司,其对研发的投入实在少的可怜。
 招股书显示,2018年吉贝尔的研发费用约为2000万元,仅仅占营业收入比例的4.04%。
 其中研发人员工资、奖金、福利、五险一金计入研发费用,这部分金额达到了100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吉贝尔表示该公司有6名核心技术人员,他们同时也是董事长、副总经理、研究所所长等管理人员。招股书显示,2018年,他们6人的公司加奖金一共约300万元,也就是说,在本来就不多的研发费用中,这些高管的薪酬就被分走了一大部分。
 但是反观销售费用,这部分却大的惊人。
 2018年,吉贝尔的销售费用达到了2.5亿元,占到了营业收入的51.35%,大约是研发投入的13倍。这些钱都用作了学术推广、差旅和销售工资,也就是说,是销售工作在推动着这家公司的前行,而不是研发。
 本来,科创板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具有核心技术、行业领先、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口碑的企业,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支持创新的资本形成机制。”
 但是,从吉贝尔的投入来看,我们真的很难称其为“创新”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