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宏

新乡拓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拓新药业)于4月2日在深交所创业板获得审核通过。其成立于2001年8月,注册地位于新乡市高新区,注册资金9450万元。据称,拓新药业是集化学合成、生物发酵核苷(酸)类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2014年12月拓新药业在新三板挂牌,其后2016年寻求IPO,接受辅导机构为西南证券的辅导,但在2年后的2018年,由于自身原因终止IPO辅导。仅隔一年后,2019年9月5日,拓新药业再次启动IPO,保荐机构换成了中天国富证券。2020年9月18日,拓新药业的创业板上市审核再度中止。几经周折,2年后的今天,拓新药业终于2021年4月顺利过会。

可以看出,拓新药业的IPO之路可谓一波三折。这与其自身在众多问题是不可分割的。

| 未达规范要求遭遇禁令 美国销售被禁

拓新药业在报告期内2017-2020年上半年间,公司来自境外的收入分别为7344.78万元、7576.59万元、5652万元、4496.61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9.28%、19.43%、14.69%、18.64%。境外收入是拓新药业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2016,拓新药业因部分药品在生产、加工、包装或贮存方面,不符合美国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被FDA在年出具禁令,禁止该类药品在美出售。受FDA禁令的影响,拓新药业的境外收入也有所下滑。

境外收入是拓新药业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禁令为其境外的销售风险拉响了警报。拓新药业坦言,虽禁令仅针对美国市场且禁止向其出售的仅为药品,不涉及中间体及其他产品,但仍存在其他境外市场客户因FDA的禁令而取消采购的可能。

| 重大供应商疑点重重,信息披露严重造假

在拓新药业信息披露期内,2017至2018年间,作为拓新药业三氮唑甲酯的供应商科腾化分别占据了拓新药业第二和第一的排名,实属拓新药业的重要供应商。但经查证,该公司成立时间短,成立后的第二年别成为了拓新药业的第二大供应商,第三年别成为拓新药业的第一供应商,是属异常。另外,在该公司获得拓新药业第二和第一供应商的年度里,其公司社保缴纳人数为“零”,实在容易让人将其“皮包公司”联想在一起。科腾化工全称湖北科腾化工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无独有偶,报告期内拓新药业所披露的前五大供应商中,新乡市正祥物资有限公司、东台市凯悦化工试剂有限公司等公司的资质都存疑。

除了供应商不让人省心,拓新药业的经销商也存在诸多问题,招股书的中描述存在严重虚构情节。

2017年的第三大贸易商客户持诺化工,当年的交易额为1527.65万元。拓新药业在招股书中称,公司于2007年开始与持诺化工开始合作。但据公开信息显示,持诺化工成立于2015年,是印度AUROBINDO PHARMA LTD(印度上市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关联贸易公司。拓新药业在招股书中的描述的真实性收考验。

2018年的第四大贸易商客户是Hong Kong Dahua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Group Limited(简称“Hong Kong Dahua”),当年交易额为709.82万元。拓新药业同样在招股书中称,2001年就与Hong Kong Dahua达成合作,而该客户成立于2007年,是常州大华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PRIME EUROPEAN THERAPEUTICALS SPA的公司位列2017年外销客户的第五名,交易金额为474.24万元。该客户成立于2007年,而拓新药业称双方通过展会结识,于2005年开始合作。

在拓新药业的招股书中,描述的客户都在未成立时就产生了贸易往来或接洽,这些虚构的情节让人对拓新药业招股书中的描述客观性产生严重质疑,但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如此漏洞百出的招股书却将拓新药业顺利通过会审。

| 增资有水分 募投项目数据矛盾

早在2004年1月,当时的拓新有限在第二次增资期间,以专有技术出资540万,将注册资本增至1540万元。经查,该技术并非拓新有限独有,而是河南师范大学应用化学高新技术开发公司共同研发而成,产权存在争议的情况下,拓新有限用作独家增资的无形资产实有作假之嫌,增资亦存在出资不实之嫌。或许是公司对存在的虚假增资心知肚明,在2007年10月,自然人股东杨西宁、蔡玉瑛、渠桂荣、王秀强、董春红、何元庆六人以等额货币资金置换无形资产出资的540万元。但在2007年的置换过程中,实际到位货币资金为117万元,剩余423万元后在7年后的2014年4月才补足。

拓新药业项目募资金额及利润数据在不同场合的表述中存在前后矛盾的情况。

在此次IPO募集资金建设的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项目中,招股书称,环保方面涉及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治理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投入,预计环保方面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2,259万元。

根据公布的环评文件显示,该项目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项目的环保总投资为1,509万元,与本次项目募集资金环保方面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相差甚远,招股书披露的金额比环评披露投资金额多了750万元。

不仅是投资方面数据出现前后矛盾,在经济收益预估方面,两份文件同样存在前后矛盾的情况,两份资料中的多个经济指标数据不一样。

招股书中称,该项目年均利润为8,710.27万元,净利润为6,532.70万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9.06%。但是,在环评文件中,三个指标数据分别是8,692.69万元、6,519.52万元、19.03%,皆有较大出入。对于两份文件中的数据,究竟孰真孰假,外人无从考证,只待公司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