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相争,必有一伤。

曾经风靡一时的全时便利店,也要败走京城了?

5月11日,北京全时便利店在公众号发布《“全时便利店”进行营业调整告知函》,文中提到,因公司战略调整,全时北京区域所有门店,将于2020年5月20日结束运营,并于在此之前,将对全场商品进行进行6-7折销售(不含香烟)。

这是继4月份天津大规模关店后,全时又一次在京关店,规模前所未有。

此时,距离被新东家山海蓝图接盘还不足一年半,结合各类“经营亏损”、“关店风波”及“接盘传闻”来看,全时这次应该是玩完了。

停业的消息确实有些突然,不过这一消息又很快被删除。据《新京报》报道,全时市场营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是资金链断裂,而是因为疫情影响严重,我们进行战略调整”。

此前,全时便利店曾于2018年,因母公司资金链问题而一度面临倒闭,门店长期处于货架空置状态,后又被山海蓝图接盘收购。

至此,这个曾经在全国开店800家,一度是北京便利店霸主的全时,又在经历“二次死亡”。

曾经的全时,也风光一时。

成立于2011年的全时,早期对标“7-11”在北京的发展,短短几年就完成了跑马圈地,并将规模扩展至全国。

2017年,高调的全时提出“百城百万”计划,宣称要投资百亿,5年覆盖100个城市,100万个终端。同年年底,全时完成了全国布局,并率先实现了一二线核心城市的快速扩展,门店数近800家,仅在北京就有350家门店。

然而,巅峰时期而至,转折也随之到来。

2018年,全时因母公司“复华商业”受旗下P2P平台暴雷事件影响,资金问题几近倒闭,自此卖身传言开始扩散。

据报道,自2018年11月起3个月内,全时便利店就深陷裁员欠薪、拖欠供应商账款、商品供应不及时等负面传闻,仅在北京就关店近百家。

2019年2月,全时以“拆分”的方式出售给罗森中国、山海蓝图等企业。

其中,新东家“山海蓝图”斥资3亿元收购全时品牌及门店,罗森则接手位于华东、重庆地区的部分全时门店。资料显示,北京山海蓝图商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2月26日,其出资人蔡学彦,为厦门银鹭集团的创始股东。

至此,全时便利店才完全恢复正常运营。

这一次,全时便利店突然大规模关店,似乎是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早在4月中旬,全时的艰难处境就已初现端倪。而在当时,就有人在脉脉上匿名爆料,全时正在疯狂裁员,不过,该消息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纳入山海蓝图麾下的全时便利店,其门店遍布北京、成都、天津、廊坊四个城市,拥有门店数量500家,员工2500人。其中,截至2月13日,全时在北京的店铺有320家左右。

然而,被收购的全时,还是脱离不了圈钱模式的玩法。在“金融加盟”模式的运作下,向加盟商收取一定的“加盟费”,并按月对其还本付息。这种玩法,看似是加盟,实则是圈钱。

没过多久,双方就因矛盾纠纷被激化,最终演变成加盟商上门讨债并发生流血冲突。而这翻闹剧,更是加速了全时的衰变。

另据企查查显示,北京全时的运营主体早已显示“经营异常”,而它的收购方山海蓝图的法定代表人和股东均有被列入被执行人,股权已被冻结。

万万没想到,在山海蓝图这个新东家手中,全时竟运营到了全面关店的境地。从目前来看,全时在有2个接盘侠情况下,不但没有因此重获新生,反而还陷入了新一轮陷阱。

而这,对于正在疯狂扩张的全时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无论最终结局如何,全时都曾在北京本土便利店的发展中辉煌过。

今年持续蔓延的新冠疫情,更为便利店的未来发展增添了变数。疫情当下,大量企业延迟复工,人流的变化极易导致便利店业绩下滑。

此外,便利店运营成本高、利润率低也是原因之一。

据《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便利店行业运营成本快速上升,其中房租成本上升18%,水电成本上升6.9%,人工成本上升12%。

更何况,在北京便利店市场竞争中,至少有包括便利蜂、711、多点在内的5000多家品牌连锁便利店。如今,在风口和资本追逐下,便利店大都依靠资本的输血,能够实现盈利的屈指可数。

没有那金刚钻,就不要去碰便利店。

有钱,有时候看起来可以“为所欲为”,但便利店的高门槛,也不是所有投资者都能随意驾驭的。相比之下,夫妻店往往都是最赚钱的,而连锁店却只能年年亏本,其根本原因就是成本控制。

尾语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资本市场从未停止脚步,“资本故事”一直在继续。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齐白石说的一句话;对于今天的创业者来说同样适用。

成功只代表过去的正确,全时便利店未来将何去何从,还有待观望。

蝴蝶翅膀已经扇动!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资料:新京报、中商视点、 华尔街瞭望、联商网资讯、便利店老板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