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疫情影响,全球金融都受到了终创,股市跌、债市跌、黄金跌、大宗商品跌、买入期权和卖出期权都跌,唯一涨的就剩美元了。

这是因为美元的流动性阻塞,对所有市场造成的虹吸效应,就连一直比较抗跌的上证50,也因为北上资金着急抽水回去救火,而出现了大跌,那外资造成的大坑,谁有能力来填呢?

答案就是险资。

3月22日上午,国新办就应对国际疫情影响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表示,将深化保险资金市场化改革,允许偿付能力充足率较高的、资产匹配度较好的保险公司适度提高权益类资产投资比重,突破30%上限。

这是什么概念呢?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底,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为18.85万亿元,其中投资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2.43万亿元,占到可投资余额的比例为12.89%。

如今险资可投资比例放宽到30%,今年险资流入A股的增量资金约为5000亿元。

其实这并不是险资第一次出现,2015年因去杠杆引起的资金枯竭,险资也是“在关键时刻与祖国站在一起”,在低位开怀大肆收廉价筹码。

这才有后来万科A、格力电器等等与“野蛮人”保能系的纠缠不清的爱恨情愁,以至于险资在很长时间不被某些人欢迎。

不过,这次有很多节制,不会像之前那样“兴风作浪”在某些个股上,掀起一波波上涨潮。

2016年至2017年之间,原保监会出台系列政策,从产品端管好资金来源,从投资端管好资金用途,从源头规范保险投资。

比如,严格限制关联交易,防止保险资金被股东以及一致行动人挪用于投资二级市场;规范限制险资举牌行为,规范对大额未上市股权和大额不动产投资行为,约束重点公司和重大投资行为,将保险机构战略投资、财务投资分开,实施不同地监管要求等等。

不仅保险公司的股东、保险资金的去向被严格管了起来,整个金融业也在发生变化。

过去,金融产品结构复杂,资金可能通过银行、券商、保险等资管产品层层包装,大量非标准化的金融产品缺乏透明度,使得保险行业入股审查的难度大,股权代持、表决权转让、一致行动约定这类行为难以识别,造成种种乱象。

近年,随着资产管理行业整顿进行,资管新规的出现,过去的乱象也得到抑制,保险公司治理、保险资金的流向也受到更严格的监管,险资非理性举牌已经不具备土壤。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在国家让险资入市,也是想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股市中来。

就像2008年的时候,美国因为次贷危机,导致很多人失业,还不起房贷。因此资金大量流入股市,导致美股从2008年一直上涨了十多年。这下投资者都有钱了,还房贷还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嘛。

现在就是号召大家买股票,别炒房,等股票赚了钱再买房,态度这么明确,你还没看懂吗?

10年了还在原地踏步的股市哪里找?绿油油的一片正是将要花开时!

现在中国已经率先控制住疫情,金融工具也十分充足,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机构投资者增加权益资产配置是必然选择。

况且A股已经历了一轮去杠杆,相对健康,绝对有能力战胜国际市场的影响,走出独立行情。

未来,险资的投资路径有两条,第一条主线是:政策托底预期较高,有利于刺激经济的行业,比如,基建、地产和汽车。

第二条主线是:改革预期强烈,有利于激发市场活跃度的板块,机构多头资金会主动加仓未来政策刺激机会。

这些大蓝筹,如果跌到一定数字,投资风险也会变得比较低。

大蓝筹板块具有消费、长期稳定增长、和红利属性,还是一个强品牌效应强护城河效应,如果真的能够跌透了,其实是比较重要的战略布局的时间。

重要提示: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投资者参考,仅出于传播股市资讯的目的,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