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消费者报道 作者:刘嘉伟

近日,《消费者报道》发现在晚上八九点左右,多家烘焙店在打烊前,会有一些前来取“剩菜”的顾客。他们大多二三十岁,进店后向店员出示手机上的取件码或订单信息后,店员会将一个包装好的袋子交给他们,完成交易。更有多家便利店、超市在十点以后也会将今天未售罄的三明治和面包线下特价销售。

从开始的线下特价售卖到后来很多消费者喜欢的物超所值“剩菜盲盒”,这种看起来既环保又省钱的方式,且性价比较高,受到了一些年轻人的追捧。

“盲盒”形式销售临期食品:是好办法还是馊主意?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数据显示,每年约有25亿吨的食物被浪费,重量相当于25万个巴黎埃菲尔铁塔。仅2021年一年内,就节约超过5200万份食物,按照每人每天三顿计算,足够5万人吃一年。

由于便利店、超市主要销售即食食品、休闲食品、酒水饮料、面包酸奶等商品。而在这些品类里,即食食品、酸奶乳品由于保质期较短,贮藏条件苛刻,早已是过期产品出现的重灾区。所以,一般会将当天未售罄或临近保质期但还未过期的食品进行打折销售。

例如,坐标广州天河区猎德街道附近的一家711便利店选择将保鲜柜里的即食食品在晚上五折销售,仍然卖不出去的食品需要拆封销毁,保质期相对较长的面包类会单独放在一排货架半价销售。同样是坐标在周边的全家便利店则是选择在晚上开始将临近保质期的酸奶、面包类买一送一销售。还有一些超市选择用快过期或者临时食品去做捆绑销售,或者买其他商品,赠送相关的产品。更有在门口展开试饮和免费赠送等其他类型活动,吸收消费人群。

随着盲盒经济的兴起,临期食品也逐渐衍生为掀起热潮的“剩菜盲盒”,商家会将当天没有卖完的食物进行随机搭配,以更加优惠的价格促销,受到消费者欢迎。“剩菜盲盒”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剩菜,而是烘焙蛋糕店将临期食品或者当日未售完的商品,以“剩菜盲盒”的形式在APP或小程序上出售。通常袋中食物的价值会超过单个商品的零售价,主打的就是一个高性价比 。

“以14.9元的价格买到4—5块原价共约34.5元的面包……”类似这样的讨论贴和笔记在社交平台上已有数千篇。而在平时,以正价购买这些商品需要多花近一倍的价钱。并且部分购买过的消费者表示还需要蹲点抢,会手速慢了抢不到。

(图|来自消费者分享在社交平台)

而众多年轻消费者喜欢新奇、喜欢创新、喜欢探索未知,所以开盲盒这种做法,能很好的满足这种猎奇心理。让我们从烦恼“今天吃什么”,到期待“今天会吃啥”。“剩菜盲盒”也代表了一种“节约粮食”的理念。很好的体现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减少食物浪费、培养节约的好作风的有益尝试。

“剩菜”可以盲盒,食品安全不可“盲”

近几年,以更低的价格成本维持生活品质已成了消费市场的趋势。在《2023中国消费者报告》中表示,2022年消费者的整体支出趋于保守,消费者通过更严格的取舍来维持生活质量,较低收入的消费者转向更具价格竞争力的渠道,或选择同一品牌价格更低的产品线,还有消费者会推迟购买计划,等待促销优惠。从整体上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加务实,趋于理性,该趋势或延续下去,重塑中国消费市场。不少消费者认为这种形式经济实惠还不浪费粮食,但同时也有人对“剩菜盲盒”的食品质量表示担忧。

(图|来自社交平台消费者分享)

在体验“剩菜盲盒”和物超所值的临期食品同时,也有消费者反应未达到预期,体验感不加,或是出现了食品卫生等相关问题。“盲盒”自带的不确定性和“剩菜”本身的安全问题,使“剩菜盲盒”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与衣服鞋帽盲盒有所不同,“剩菜盲盒”本质上是一种食品类商品。既然是食品,食品质量和安全保障问题就不能被藏匿。

并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超过保质期食品监管,规定对超过保质期食品及时进行清理,并采取停止经营、单独存放等措施,主动退出市场。食品经营者与食品生产者或供货商有食品退货约定的,要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办理退货手续。

严格对超过保质期食品和回收食品的处置。食品生产经营者要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对超过保质期食品和回收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包装一并销毁),也可以通过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后转化为饲料或肥料等。

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建立超过保质期食品台账。如实记录并同步保留可供查阅的影像资料等,相关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两年。

消费者更要以食品的具体情况和自身需求情况来进行判断,一旦超出安全期限不建议食用,一切以自身身体健康为基本出发点,合理购买囤积临期食品。

“剩菜盲盒”需要保证食品安全的前体下,大众的消费才能更加放心安心。在购买时,消费者要多辨别,要多注意产品的外包装、保质期,发现问题及时要求商家更换。对于违反规定的商家,要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不能为了便宜、为了新奇就忽视了食品安全。不宜大量购买储存。另外,若发现存在胀气,变质等现象,必须果断放弃食用,以免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最后,剩菜盲盒”相关平台或小程序应对消费者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并在发生消费纠纷的时候,及时处理,保证平台有效运行。对于消费者而言,选购的时候应谨慎购买,不必一味寻求低价。一旦出现食品安全的方面的问题,需要及时向市场监管局、消费者协会或消保委等有关部门进行反馈,维护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