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观察团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作为一家以“精品银行”为战略愿景的明星城商行,上海银行背靠长三角,坐拥天时地利,曾稳坐上市城商行第二把交椅。但近年来,其业绩不断掉队,与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的差距逐渐拉大,净息差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今年来,上海银行频繁成为巨额罚单常客,年内已至少被罚超1.1亿元。

面对阵痛,上海银行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试图重回荣光。

01

罚单、追债,“祸不单行”

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上海分局官网显示,上海银行接到两张巨额罚单,合计被罚款1380万元,做出处罚决定的日期均为2023年11月15日。

根据两张罚单,上海银行涉及到违法违规事实高达32项。其中,沪金罚决字〔2023〕5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上海银行因不良贷款余额数据报送存在偏差;虚假受托支付,贷款资金长期滞留借款人账户;小微企业划型不准确等19项违规,被责令改正,并处罚款共计690万元。

而沪金罚决字〔2023〕52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则指向上海银行的理财业务,违法违规事实包括封闭式产品投资非标准化资产终止日晚于产品到期日;理财产品老产品投资新资产的到期日晚于2020年;理财业务数据登记错误;违规发行大额存单;为保理业务提供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严重不审慎;委托贷款资金来源审核严重不审慎;委托贷款违规用于购买理财;违规向委托贷款借款人收取手续费等等13项,被责令改正,并处罚款共计690万元。

而在今年4月,上海银行就因违规办理内保外贷、虚增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量等 “八宗罪”被给予警告,并被处以罚没款合计达9854.4万元,这是银行业开年以来最大罚单。

2020年,上海银行曾因违规办理内保外贷业务、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等23项违规被罚没1652.16万。

除了千万级罚单,上海银行还多次因合规漏洞被罚超百万元。例如,2021年7月,上海银行因个人贷款违规用于购房被罚460万元;2022年2月,又因同业投资业务违规被罚240万元。

尽管在罚单公开后,上海银行均回应相关问题已整改完毕,但也意味着上海银行在合规和内控方面仍需进步。

而根据Wind数据显示,近五年上海银行被罚没1.46亿元。也就是说,2023年至今,上海银行的被罚金额就占了近五年全部金额的75%。

除了罚单不断,上海银行还在今年卷入“宝能系”不良贷款难收回泥潭当中,进一步暴露出内容的暗雷。

10月14日,上海银行公告称,因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已向深圳托吉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托吉斯科技”)、宝能控股(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宝能控股”)、姚振华在内的六名被告人,追讨25.8亿元的借款本金,及相应利息、罚息和复利。

虽然上海银行对上述贷款计提了贷款损失准备,但“踩雷”事件的出现,难免会影响银行的品牌形象和业绩表现,特别是在上海银行业绩逐步“掉队”的当下。

02

业绩滑落第四,净息差垫底

上海银行官网显示,该行成立于1995年12月29日,总部位于上海,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1229。上海银行以“精品银行”为战略愿景,秉持“精诚至上,信义立行”的核心价值观,围绕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将数字化作为创新驱动、提升能级的核心力量,加快转型发展,努力实现新的质变。

近年来,上海银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品质稳步提升。目前,集团总资产已超3万亿元,年营收超500亿元、盈利超200亿元,资产质量保持银行业较好水平。上海银行是国内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列前百强。

不过,实际情况是,上海银行近年来业绩发展不尽人意,波动下滑。据最近发布的2023年三季报,该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92.73亿元,同比下滑5.76%;归母净利润173.45亿元,同比微增1.03%。

在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23年9月末,该行资产总额30591.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27%。同期,该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3.59亿元,同比减少454.1亿元,主要由于向中央银行借款产生的现金流入同比减少。

首先,从资产规模上看,上海银行已经落后于北京银行、江苏银行,降至行业第三位。而“优等生”宁波银行也在奋起直追,同期总资产达到2.67亿元,与上海银行的差距不断缩小。

在资产规模增速方面,上述四家银行仅上海银行增速为个位数,其余三家增速均超过10%,其中北京银行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5.34%;江苏银行总资产较上年末增长11.95%;宁波银行资产总额较年初增长12.85%。

业绩方面同样如此。2023年前三季度,上海银行在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方面均已降至行业第四位,且差距逐渐拉大。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前三季度营收均超过470亿元,而上海银行甚至不足400亿元,与宁波银行的差距也达到近80亿元。

营收增速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四家城商行中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负增长,而上海银行的增速又在四家中垫底。

2023前三季度上市城商行Top4业绩对比表

归母净利润方面,前三季度上海银行也远远落后于江苏银行(256.54亿元)、北京银行(202.33亿元),以及宁波银行的193.49亿元。而在增速方面,上海银行更是以1.03%的增速垫底,而同期江苏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25.21%。

不良率方面,2023年三季度末,上海银行不良率为1.21%,上年末为1.25%,下降0.04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北京银行1.33%的不良率,但远高于江苏银行的0.91%、宁波银行的0.76%。

除了与行业横向对比中业绩掉队,上海银行自身也难以回归当初的荣光。

新经济观察团统计发现,2018年-2022年全年,上海银行营收增速分别为32.49%、13.47%、1.90%、10.81%和-5.54%,不仅由正转负,且增速大幅回落。

同样,近五年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同行从2018年的高点17.65大幅下滑至2022年的1.08%。

上海银行近五年业绩表

而上海银行的之所以不断掉队,与低位下滑的净息差密不可分。所谓净息差,就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不考虑其他因素、同等规模下,净息差越高盈利能力越强。

但自2012年以来,上海银行的净息差就始终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23年前三季度,其净息差逐步下降到1.26%,在城商行中排倒数第二。

而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在净息差方面,今年第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3%。这意味着上海银行的净息差低于行业0.47个百分点。

03

消费贷“狂飙”后遗症,持续战略转型

面对业绩的波动,上海银行积极尝试转型和调整资产结构,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上海银行的消费贷往事。

在互联网贷款飞速发展的初期,上海银行也加入了阵营。2016年财报中,上海银行46次提到“消费”这个词,“并大力发展消费金融等零售资产业务,零售信贷余额突破千亿元”,将消费贷款为主的零售业务作为该行转型的重点。

在该战略指导下,上海银行开始与蚂蚁金服、微众银行等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联合消费贷业务。新经济观察团查看财报发现,2016年,该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仅为276.7亿元,占个人贷款的比重为23.23%,占比低于住房按揭贷款的45.96%。同年,上海银行拿下了消费金融牌照。

而到了2017年,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直接攀升2.5倍,达到692.5亿元,超过住房按揭贷款成为占比最高的个人贷款类型。2018年,该数据再次翻番超过1500亿元,在个人贷款总额中的占比超过半数。2019年,该行消费贷余额达到巅峰期的1750.6亿元,是2016年的6.3倍。

上海银行近七年个人消费贷业务情况表

但规模迅速膨胀的同时,上海银行的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持续暴露,相应的不良贷款率从2016年的0.37%飙升5倍,至2020年的1.87%,远高于个人贷款总的不良率0.98以及全行不良贷款率1.22%,直接拖累了盈利能力。

从行业来看,在互联网助贷业务中,大量银行沦为资金批发端,获客、风控等核心业务均归助贷机构,银行躺着“拿钱”忽视风险,导致后期风险显现。2020年,监管部门针对互联网平台联合贷款出台《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商业银行的相关业务更加谨慎,并设置三年过渡期。

而上海银行这边,伴随政策导向压缩个人消费贷业务,2020年开始缩减该业务。2022年底,其个人消费贷余额已降至1107亿元左右,2023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到1031亿元,在个人贷款业务中的占比降至25%以下,虽然规模还在千亿之上,但占比基本上回到七年前。

然而,同样将消费贷作为转型重点的宁波银行,却实现了靠个人消费贷业务实现腾飞,在拿下消金牌照后继续精准发力,将上海银行远远地甩在身后。

除了个人消费贷发展坎坷之外,因过去多年里将房地产作为贷款投放的主要产业之一,上海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处置也备受关注。

2023年上半年,该行对公房地产业贷款余额 1225.87 亿元,占全部客户贷款和垫款余额的比例为 9.02%,较上年末下降 0.92 个百分点。对公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2.06%,较上年末下降0.50个百分点。

尽管与2021年3.05%的不良率高峰相比有所下降,但上海银行仍多次提到房地产业务的风险问题,强调要 “加强单户集中度管理,积极调整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促进房地产业务健康平稳发展”;“推进房地产总量和结构双重管控,严守银政合作合规红线”等等。

进入2023年,上海银行仍在强调战略转型和结构升级等关键词,并将数字化能力作为重点之一。

2023年三季度,上海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强化数字驱动,夯实一体化经营,聚焦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和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数据显示,2023 年 9 月末,上海银行普惠型贷款余额 1,338.59 亿元,同口径较上年末增长24.84%;绿色贷款余额 978.10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49.63%;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 1362.38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31.16%;制造业贷款余额 854.17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7.90%;民生金融贷款余额 1053.40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8.40%;线上供应链贷款余额 543.83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4.31%。

整体来看,上海银行的已进入低速发展的阵痛期,如何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复苏,还需继续努力。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