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一道桥,扒来瞧一瞧。

本文主角,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园。

01  碧桂园多项指标增速降6成

3月27日下午,碧桂园公布了2019年业绩报告,几项关键数据值得关注 :
首先,权益合同销售金额/面积双双增长,前者破5500亿元,后者破6000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逾10%和15%。

其次,毛利/净利几乎同比例增长,前者额度超1200亿元,后者超600亿元,增速分别约为24%/26%。

再者,碧桂园现金余额达到2600亿元,为历史之最。

数据增长背后,是房主不炒等强政策调控下,房企增速下滑。

碧桂园关键指标增速对比

如上表格所示,2018年合同销售金额/面积增速分别为31%/23%,毛利/净利增速更是分别达到74%/69%。

具体比值,除销售面积增速下滑3成外,无论销售金额,抑或毛利/净利,碧桂园2019增速较2018年增速下滑约6-7成

翻阅2019年房企销售政策,恒大/碧桂园等头部房企,都将打折促销当成常规武器。

这就不难解释,房企屡屡高呼危机,但销售面积增速却仅仅是小幅下滑。

与相对下滑不同,碧桂园员工绝对量出现了大幅减少。

2019年底,碧桂园有员工10.18万名,这一数据较2018年底的13.2万下滑了23%,一年净裁员人数约29000名

围绕近期碧桂园裁员问题,2月29日,商评君曾在《名调架构实裁员,碧桂园无法摆脱的人事殇》一文中做过详述,故不再展开。

但裁员背后的业务变化,尤值一提。

2019年初,碧桂园将机器人与现代农业,确立为房地产之外的两大核心业务。

不久前,碧桂园主席杨国强放话,围绕地产打造高科技产业版图,包括博智林机器人、现代农业以及机器人餐厅,核心依旧是机器人与农业。

稍早2018年12月,从杨国强一次讲话提及机器人近50次,更可看出其对机器人的青睐。

02 一年3换帅,输血供养机器人

一年之后,成果几何?

新一年财报,碧桂园总裁莫斌给出了几组核心数据。

招研发人才3256名,递交专利申请1843项/获授327项,在研建筑机器人50款,投放工地测试32款

“测试之后,明年实现量产”,这是莫斌的期望。

而杨国强的要求,更加急迫。

有媒体消息显示,杨国强曾要求机器人开足马力,两个月需完成一项机器人落地项目,被媒体解读为碧桂园“机器人高周转”模式。


显然,杨老板的要求,让机器人“科学家们”犯了难。

博智林机器人成了一块烫手山芋,机器人项目总裁们一换再换。

在碧桂园2月份,34名高管被免职的人士调整中,博智林机器人执行总裁张志远便出走湖南(任湖南区域总裁),至今机器人项目群龙无首。

实际上,张志远是在去年9月接替的周小天,而周小天又是去年5月接替的沈岗的位子。

短短一年时间,博智林机器人项目三易其帅

近日碧桂园官方微信公布,博智林“清洁机器人Bijing C200”获得“2020年德国iF产品设计奖(iF Design Award 2020)。

知情人士透漏,碧桂园机器人项目核心技术聚焦在建筑机器人领域,但目前尚无爆款产品。继而,只能去而求其次,在餐饮领域小试牛刀。

但即便小试牛刀,也需大笔投入。

财报显示,仅机器人研发费用一项,2019年碧桂园便投入了近20亿元。

此前信息,碧桂园有意5年投入800亿元,将机器人应用于房屋建造、社区服务、生活物业等多个场景。

从总裁一年3易主,到建筑机器人核心技术乏善可陈,再联想至巨额投入,机器人项目是杨国强的心头肉,更是老大难

一年多来,杨国强招兵买马,大肆投入,不惜以房产业务输血机器人。此时,现金流就是手中的核武器。

在上文数据中,碧桂园现金余额创纪录达到的2600亿元,便是明证。

在万科郁亮之后,杨国强在今年也喊出了“活下去”口号。无论是房地产业务还是机器人业务,都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由不得碧桂园不备足钱粮。

除机器人外,现代农业是碧桂园的另一发力点。

今年3月,碧桂园农业耗资3亿,收购华大农业80%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在莫斌口中,碧桂园的的农业逻辑在于,“庞大的社区产业链是基础,社区零售是方式,通过减少流通环节,为社区家庭生产/提供好产品。”

但商评君了解发现,碧桂园农业涉及到社区供应链零售环节,也是个长期项目。

不少媒体发问碧桂园为何大面积裁员,其实不难理解:房地产不能当作短期刺激目标,只得收缩。

​而机器人以及现代农业项目,又需长期资金投入,只得通过房地产业务输血,获取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