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织里,一个不同于任何地方的城镇——斑斓的单调,是它的代名词。与其说它单调,不如说是专一。

白日的灿烂繁忙地穿梭在工厂的“一针一线”上,夜晚的霓虹收束在童装人搬货的背影里。一件件彩色的童装像破茧的蝴蝶从这里飞舞,中国童装之都在这里绽放色彩。

织里没有不做童装的,90%的人是做童装的,剩下10%是为90%的人服务的。在织里,人们只做一件事:童装。

春夏秋冬,房前屋后,织里童装人飞针走线,在激光裁片、流水缝制、打包装袋的数字化运作下,织出了全年童装销售额超 700 亿元、线上交易额突破 250 亿元、仅童装企业就超过1.4万家的产业大镇。

2023年,童装行业一片开门红。

“停不下来”,是兔年伊始织里童装企业的共同感受。

每天下午2点,骑着电瓶车穿梭在织里童装商城的街道上,已是一片熙熙攘攘的景象。市场里的档口,各地的客商、面料商、样衣商、布行的老板、拿样的设计师以及送货的师傅蜂拥而至。

谈起今年的发展,一位湖州童装企业的董事长表示,开年以来,公司整体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0%-50%,多条生产线开足马力赶制订单产品。截至2月份,公司已签约了十几家加盟代理商,同比去年实现翻番,遍布全国。

拐进泰康路上,一位俄罗斯人正拍摄着织里服装的介绍视频。据当地商家介绍,来自美国、韩国、非洲等外籍客户的身影不时会穿梭在织里的街道上。

一片繁忙的景象背后,织里正从中国的织里,变成世界的织里。

01 童装里的国运

织里童装的起源,源远流长。

早在明清时期,种桑养蚕,缫丝织棉就成为织里农民的主要产业。产品湖丝、棉兜、绵绸、棉纱带皆上市交易,“户户皆绣机,遍闻机杼声”是当时织里乡村的真实写照。

1970年代,善纺织的湖州织里人就在一条占地面积仅0.8平方公里的“扁担街”上开始创业,主要缝制床罩、枕套等织品,而生产织品剩下的边角料又被加工成了儿童肚兜和衣服,“中国国际童装之都”的胚胎由此孕育。

到了1980年代初,织里镇自产自销的家庭小作坊已达数千户,童装产业初具规模;1995年,电动缝纫机取代脚踏缝纫机;2000年,机器流水线开始进入工厂,也吸引了更多的上下游产业集聚于此,逐步形成了产业生态圈。

2011年,在电商兴起之时,织里镇的产业链优势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电商创业者,电商年销售额更是呈几何式增长。截至目前,织里镇的活跃电商企业超过8000家,童装电商的年销售额接近300亿元。

在数字化转型下,织里开始了工厂车间数字化改造。据织里镇相关工作人员透露,经过改造的数字化车间,制衣效率显著提升。目前,织里镇弗兰尼尔等15家品牌童装企业率先进行数字车间改造,整体效率提升20%以上。

据悉,力争到2026年,织里镇将实现童装规模以上生产型企业数字化车间改造占比超过50%。

数字化转型,带来了产业生产的规模化,随之而来的,是产量的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织里的童装产量便达5000万件(套),产值12.56亿元;2001年时,产量突破1亿件(套),产值25亿元。随着数字化的加入,2017年织里童装产量为13亿件,销售额450亿元;2018年全镇年产童装14亿件(套),年销售额达550亿元,占据国内童装市场的50%。

当品类走进大众的视野,商品品质,也开始崭露头角。

如今,全国每4件童装,就有1件来自织里。数字化发展下的织里,不仅升级成为中国童装的商贸、研发和品牌中心,还先后涌现出了蒂萨纳、花田彩、男生女生等30多家童装品牌。

织里镇童装类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专项显示,截至2021年,童装内在质量提升36%;全区入选“中国十大童装品牌”的童装企业由1个上升为7个。

数字化的转型下,企业的产品不仅得到了规模化发展,其「增量」也带来了巨大的效益,随之而来的品质提升,都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堡垒。

万事俱备的织里,在今年湖州市商务局组织参加的赴英国际春季消费品博览会上,打响了童装出海的开年第一枪,迎来下一条增长曲线。

尤其在拼多多跨境扶持计划的发展下,织里童装借助跨境电商平台更快融入了全球产业链当中,打通出海的大门,取得开门红。

此外,中国制造业强大的工业制造体系,也为中国跨境出口电商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据艾媒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工业增加值为37.3万亿元,中国制造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对世界制造业贡献的产值比重接近30%。

跨境出海,中国制造蓄势待发。

02 数济时代下的跨洋机遇

过去,中国制造业依托于人口红利,使得生产成本低廉,同时人口红利本身又包含着巨大的市场,中国制造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而现在,中国制造业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过去的优势都是聚集在生产成本层面,在新阶段下,人口优势在全球化视角下尤其是相比于东南亚逐渐走弱,而近两年也出现了很多制造业产业链外流的趋势。

数字化时代恰好蕴含这样的机会。从曹县的棺材,到浙江的小商品,许昌的假发,云南的咖啡等等品类开始在全球展现,更极致的案例是安客创新,SHEIN等细分品类利用中国制造业优势在国际市场舞台上展现价值的公司出现。

对于中国更广大的制造产业,显然也存在这样的机会,多多出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通过其在数字时代下积累的技术和运营经验,深度赋能制造业,扶持其出海,使得中国制造业更好的融入全球市场。

目前来看,中国制造业跨洋迁跃,能够抓住哪些机遇?

首当其冲是,海外广阔的市场和需求。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互联网人数为54.7亿人,同比上涨了17.4%;渗透率为69%,相比2021年增加9.5%。随着互全球互联网用户人数的增长,电商潜在消费者数量也在提升,将进一步促进跨海电商的发展。

在跨境电商出口规模上,2021年其规模为1.44万亿元,同比增长24.5%,艾媒咨询师预计,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2024年有望达到2.95万亿元。

中国制造业经过多年的长足发展,大部分产品的品质和款式都遥遥领先国外,更能满足国外消费需求。以童装为例,国外的童装目前畅销的都是3-5年前的旧款,而织里的品牌商家一个新品季就能上新500-1000个新款,有效弥补海外童装品牌空白的同时,又进一步刺激了海外消费需求。

此外,拼多多Temu的上线给了海外消费者更多样化选择的同时,也给了产业链商家们一个全新的机会。在这种双重势能的叠加下,temu 在逐渐固化的国外电商平台流量竞争中异军突起。

除了大环境气候的下的养成,拼多多出海扶持计划下的「健康内循环」也为中国制造出海提供信心。

打响价格争夺第一枪,成为跨境发展的开始。

出海的Temu延续了拼多多在国内的打法,主打性价比路线吸引海外消费者,以极致价格优势快速蓄攒流量。截至2023年2月23日,TEMU新增下载量超过4000万,还有️网友调侃:“我们这里有人戏称——拼多多终于来整顿美国网购市场了。”

除了平台强大的流量归集效应,Temu更大的优势还在于拼多多平台在国内催生的近千家制造业品牌,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带资源,其中很多都是行业优质隐形冠军,拥有走向全球市场的潜能。

拼多多跨境电商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助力中国制造业一站销全球,拼多多向国内制造业的品牌商家、中小企业、源头工厂全面开放,并对入驻的商家提供0佣金、0保证金的优惠政策,以及流量支持、资源补贴等一揽子扶持政策。

面对新一轮跨海机遇,一位童装工厂表示出自己的担心:“从来没接触过国外市场,尺码、款式和标准都有什么区别?物流和仓储怎么解决?跨境电商应该怎么运营?”经销商渠道的附加值低,自建品牌成本很高是目前大家的犹疑。

为了更好服务企业和商家,拼多多为制造业企业打通“全链路”的跨境通道。对出海的制造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基础设施服务,包括国内外仓储、跨境物流以及售后服务等。

2022年8月,其与海航货运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航空物流领域的合作。

据悉,2022年拼多多海航货运已建成一个拥有600余架飞机腹舱运力、2000多条航线、覆盖国内外30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运输网络;长期运营北京、上海浦东、广州、海口等地的定期国际出港“客改货”航线,覆盖欧洲、北美、澳洲等全球主要城市航点。

海航的加入,无疑对Temu是一个重要助力,能保障国内货物通达美国,乃至北美市场,提升Temu平台的履约能力。

此外,多多跨境还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出“反向定制”模式,推动了制造工厂的转型升级。在该模式下,多多跨境平台将海外消费者的需求即时反馈给工厂侧,工厂按需精准生产,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损耗和库存压力。

多多跨境后台还支持接入工厂的ERP系统,实时赋能后端的生产、销售和库存,进一步提升工厂的数字化能力。

目前,这一模式已经应用于广东佛山的童装制造工厂。去年春节前,工厂据此实行定制化生产,日销4000件,成为该工厂的主要生产品类,占据整体产量的80%。

拼多多跨境电商还将对出海企业提供一体化的出海解决方案,包括语言文化、产品标准、知产服务、法律援助、贸易仲裁等,维护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拼多多不仅成功打造了全新海外电商 temu,还对内通过技术赋能产业链,让中国制造有能力通过更完善的跨境电商基础服务设施,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

其实可以发现,多多出海业务之所以在短期之内取得较大的成功,除了其本身在技术,运营,产业链等方面的积累,还有其对于全球电商发展过程中关键时机的准确把握,更加离不开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来的深厚积淀。

毕其功于一役,在数实结合时代下,多多出海与中国制造业的化学反应势能就这么释放了出来。这就像是苹果砸在了牛顿头上,物理学的发展就迈上了新的台阶,有苹果的功劳,也有牛顿对这个命运时刻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