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特尔发布2022财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631亿美元,同比下降20%;净利润80亿美元,同比暴跌60%。

其中四季度最为惨烈,实现营收140.42亿美元,同比大跌31.6%,净亏损6.61亿美元,去年同期还有净利润46亿美元。

而且公司预计亏损将延续至2023年第一季度,其给出的一季度业绩指引为营收105亿美元至115亿美元,远低于此前市场预期,而且大概率会继续亏损。

漫长的PC时代,英特尔一直是PC处理器之王,和微软组建的winter联盟称霸全球市场。因此这次财报突然雪崩,被分析师认为是“历史性崩溃”。

英特尔称霸的时代,已彻底结束!

英特尔暴雷,首先离不开行业周期下行。

财报显示,四季度英特尔各大业务板块全线崩溃:

个人电脑芯片业务(CCG)营收为66亿美元,同比下滑36%,利润同比暴跌82%;

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业务(DCAI)营收43亿美元,同比下滑33%;

网络与边缘事业(NEX)营收21亿美元,同比下降1%。

个人电脑芯片作为支柱业务,无论营收还是利润都遭遇滑铁卢,几乎是英特尔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至暗时刻。

英特尔的CPU卖不动,主要受全球消费电子需求萎靡影响。

2020年疫情爆发后,线上经济、居家办公一度成为主流,大幅拉动了全球PC出货量。随着疫情散去,员工回到办公室办公,PC市场再度遇冷。

2022年,全球PC出货量一路下跌,二季度全球PC处理器出货创下近30年历史新低,同比降幅超15%。

三季度,全球PC销售额同比大幅下滑15%;四季度出货量同比暴跌近29%,创下20多年来最大季度跌幅。

整个2022年,全球PC销量为2.86亿台,同比下滑27.8%,联想、惠普、载尔等PC巨头销量都出现明显下滑,惠普更是一度裁员6000人。

而这些企业的PC产品大都搭载英特尔处理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PC卖不动,手机同样卖不动。据IDC预计,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4亿台,同比下滑9.1%,原因是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挑战显著抑制消费者需求。

今年1月,苹果被曝由于需求疲软,已向部分供应商砍单,减少包括AirPods、Apple Watch和macbook零部件的生产。

1月31日,三星电子也来业绩暴雷。

其最新财报显示,2022年四季度营收为70.5万亿韩元,同比下滑8%,营业利润4.3万亿韩元,同比大跌69%,创下10年来最大跌幅。

其中三星芯片业务暴雷最大,四季度营业利润仅从2700亿韩元,同比暴跌近97%.....

三星电子在财报中指出,芯片业务营收下滑主要由于下游客户存储芯片还在消化库存,而且需求下滑,存储芯片的价格也在下降。

可见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寒气,不止传到英特尔,苹果、三星等巨头也无法幸免。

面对历史性崩溃,英特尔立即启动降薪节流计划。2月1日,外媒称英特尔将全面削减管理层薪酬,以节约资金用于扭亏计划。

其中,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基本薪资将下调25%,最高行政领导团队的薪资将下调15%,高层管理人员减薪10%,中层管理人员减薪5%,7级以下员工和小时工不受影响。

英特尔在声明中说,“这些调整意在对高管产生更大的影响,将有助于支持投资和人力所需,以加速转型,实现我们的长期战略。”

降薪、裁员之类的动作,虽能降低运营成本,却无法解决英特尔的深层危机。

从上世纪80年代,英特尔推出PC处理器后便基业长青,贯穿了整个PC时代,称霸芯片行业。

几十年来,英特尔在PC处理器领域独大,不论Windows系统,还是苹果系统,几乎都得用英特尔自研、自产的CPU。

正是因为这种垄断地位,英特尔常年是全球收入最高的半导体公司,净利润最高达到210亿美元。

直到苹果iPhone诞生,全球跨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苹果、高通、华为等手机处理器巨头相继崛起,英特尔的王座才开始松动。

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前,曾找到英特尔请求合作,却被英特尔以手机芯片市场太小拒绝,无奈之下只能找三星代工其芯片。

苹果之后,高通、华为海思等芯片设计企业都瞄准移动手机芯片业务,吃到了智能手机10年红利,而心高气傲的英特尔错失移动互联网大潮。

即使在其最坚固的PC处理器领域,英特尔也出现裂痕。

前几十年,英特尔凭借X86架构高歌猛进,独霸全球PC处理器,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公司之一。

垄断带给英特尔超额利润,却让苹果等合作伙伴深感压力。因为英特尔处理器一直偏贵,2020年苹果Mac终于放弃英特尔,使用基于ARM架构的自研M1处理器。

苹果抛弃英特尔后,ARM以及RISC-V架构逐渐崛起,有分析师预测,到2026年,ARM架构将占据30%的PC市场份额、50%的云服务器市场份额。

对手挑战下,传统的Wintel联盟已岌岌可危。

此外,英特尔在芯片制造环节的领先优势也被瓦解。

从1947年晶体管被发明,70多年过去,全球芯片产业已非常成熟,各国分工明确,主要分为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

比如日本专攻材料,荷兰阿斯麦设备独大;美国的高通、苹果、AMD、英伟达等巨头专攻设计;中国台湾的台积电专攻制造。

唯独英特尔和三星一直不愿意搞分工,仍旧坚持IDM模式:集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于一体的生产模式,基本不需要依赖别人。

多年来,美国大部分芯片制造厂已关闭,转由台积电、三星等企业代工,本土芯片企业专心做设计。

英特尔坚持保留生产线,它认为兼顾设计和生产有助于创造出更好的半导体产品。

在苹果扶持起台积电之前,英特尔在芯片先进制程上领先,随着台积电的代工模式跑通,英特尔连最后的优势也丢失了。

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曾提出“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芯片上可容纳晶体管的数量,大约每2年就会增加一倍,性能也跟着提升一倍。

英特尔近些年的技术创新常被指责挤牙膏,早已偏离摩尔定律设定的轨道,被台积电、三星反超。

2020年7月,英特尔宣布其采用7nm工艺的CPU将推迟半年发布,此举震惊行业,因为当时台积电5nm芯片都量产了,英特尔连7nm都搞不定,这已经属于彻底掉队。

从那之后,英特尔在全球芯片行业的地位一落千丈,市值也一路下滑。

截至2023年1月31日收盘,全球主要芯片巨头中,台积电市值4809亿美元,英伟达市值4806亿美元,AMD市值1212亿美元,英特尔市值仅剩1169亿美元(约7879亿元),彻底落后于对手。

2020年缺芯危机刺激,加上台积电在芯片制造的强大,深深刺痛了各大芯片强国,倒逼美国、韩国、欧洲加大对半导体行业的扶持。

美国也不会看着英特尔衰落,决定投资500亿美元(约3215亿元)用于重振半导制造,从而减少对亚洲代工厂的依赖。

其中,英特尔公布“IDM 2.0”战略,试图扩大采用第三方代工产能,打造世界一流的代工业务,从而与台积电、三星抢夺市场。

2021年3月,英特尔宣布投资200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建两座晶圆厂;2022年初,又宣布将投资200亿美元在美国俄亥俄州建造两个芯片制造厂。

新建大型芯片制造厂,无疑要持续烧钱,建成后能否在先进制程上赶超台积电也是问题,英特尔的反击之路充满变数。

从2022年财报暴雷来看,所谓的IDM 2.0战略或许已于事无补,属于英特尔的时代彻底落幕了。

而对于华为、中芯国际等大陆芯片企业而言,外界施压越大,或许未来成长空间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