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世上有两种东西是逃不掉的,一个是纳税,另一个是死亡。

近来,距离新个税的开始实行已经有三个多月了,专项抵扣减免也于今年元旦开始实行了。其中有关租房房租抵扣减免的问题,被众多城市小白领们所热议。为了个人几十块钱的个税减免,让房东承担几百元的税收,从而进一步转嫁到个人的房租租金上边。

眼睁睁地看着新个税中提到的专项抵扣,就这么和符合抵扣要求的自己无缘了。

时隔七年之久的新一轮个税改革也终于落地了,自试行之日以来,将原来3500元的免征额直接上调至5000元,外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以及住房租金和瞻仰老人等多项专项抵扣。单从按照官方的宣传来看可谓是大快人心,大刀阔斧,其减税力度那真叫一个实在。

在笔者看来,却没有如此简单。免征额上调的1500元,背后却将原本单一的工资薪金变为综合征收,包括有工资薪金,劳务所得,稿费酬劳特许权使用。原本可不计入个税的薪酬所得如今也被包含在内,这样一来对于部分人而言,他的税赋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

对此,笔者想通过个人,企业,税务单位,以及整个宏观税收四个方面来看看这次减税问题。究竟是对我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否如宣传的那样。

个人:与其交税上节流,不如薪资上开源

众所周知个人所得税就是调节收入差,说通俗点就是"劫富济贫",但在实际征收的效果上却有点"杀鸡取卵"的意味。

首先,一刀切的免征额会带来另一财富分配不均,假如一小县城房价3000元/平米,月薪5000元就算是收入很不错了,但在大城市,房价30000元/平米,月薪5000元就会被列入低收入群体了。在一线城市对月薪几千元的中低收入群体收税,这不是挺搞笑的吗?

(北上广和江浙两省市地区,几乎囊括了过半的个税收入)

其次,反观高收入群体,依靠投资房产,股权投资,以及近年来出现的虚拟交易完全避开了个人"薪资收入"所得。众多企业高管更是"自降身段",前有贾跃亭,后有刘强东,自愿拿"一元年薪",不明道理的人还将此举当做"模范"来看,他们该怎么去收税?要知道个税的边际税率是45%,企业所得税税率也就25%。小米上市之际,高管直接给雷军送出价值99亿的小米股权奖励,这算不算雷军的个人收入所得?

最后,我们再看看各种专项抵扣:

子女教育:符合要求的为学前教育(3岁)至在读博士毕业。按照近年的全国平均为26岁的结婚年龄来看,也就是说个税中能抵扣这一专项的标准为,家里有和上学的孩子,且夫妻双方已经30岁的家庭。再有,个税覆盖面相对集中的大城市,其平均结婚年龄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继续教育:符合要求为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这一项抵扣要求不高,额度也比较小,多集中在刚入职场需提升的人群。

大病医疗:符合抵扣要求为一个纳税年,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支出超过15000元部分(80000元封顶)小病有医保,大病病不起,还在乎这抵扣下来的几百块钱减免?况且,所有使用药物需按照医保目录买单,否则无法享有抵扣资格。

赡养老人:符合要求的为父母超过60岁,今天来看父母超过60岁最小为59年出生,按照50后结婚年龄稍早于今天若是按照24岁来看,能拿到这项抵扣标准的最小为36岁。

房贷利息:首套房享受1000元抵扣额,夫妻双方只能抵扣一个。

住房租金:按地区享受800元、1100元和1500元的抵扣。租得起的小区商品房收入都还可以,出示抵扣资料得和房东好好聊聊;普通老旧住宅小区很少有房东愿意给你材料出示抵扣;城中村(农民房)更是不可能让你享有租金抵扣;保障性住房,门槛高,收入低,基本无需抵扣。

假如深圳市民某企业35岁中层管理甲某人,事业小有成就,加上奖金激励为年薪30万,月薪20000元,扣除社保公积金3000元,子女教育专项1000元,住房贷款专项1000元,赡养老人专项1000元以及5000元免征额。大概只需要交税690元,相比于新税改前省下了1680元。

假如深圳市民某企业30岁底层管理乙某人,事业正处于上升阶段,加上奖金激励年薪15万,月薪10000元,扣除社保公积金1500元,子女教育1000元,以及5000元免征额。大概要交税75元,相比于新税改前省下了370元。

假如深圳市民某企业25岁普通职员丙某人,事业刚起步,加上奖金激励年薪10万,月薪6500扣除社保公积金1000元,扣除继续教育400元和5000元免征额,相比于新税改前省下了102元。

​以上三种不同阶段的均是以最高规格予以减免,数据按照深圳市工资薪酬计算标准,排除大病医疗专项,若真是大病,单靠减税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由此基本可以得到这样三个结论:

一、此次减税可能会对于月薪过万的有一定力度,对于薪资较低的基本上是没有多大影响。

二、此次减税可能会对于职场老手有一定力度,对于刚刚步入职场的基本上是没有多大影响。

三、此次专项抵扣对于稳定的家庭有一定力度,对于刚毕业的新生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个税的出发点是调节贫富差距,真正需要值得保护的则是刚刚步入职场,正处于上升阶段的年轻力量群体。提高免征额固然是一大进步,但是相对于其扶持力度而言,在这次个税改革中还不足以体现出来,真正能得到其实惠的还是那些所谓的中产阶层。

对于众多底层白领或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群体而言,与其在减税上大费周章,还不如踏踏实实想办法升职加薪。与其节流,不如开源。笔者相信,基本上所有的公司财务会计都明白,除了给企业压成本,也会顺带考录一下员工的福利待遇。

对企业:减税大课题,个税之外的负担

假如你是一个在深圳的白领阶层,税前月薪资为10000元人民币,发现拿到手上只有8315元的收入时可能会感叹,人间不值得。而反观企业却要为此付出超过你到手工资一半,高达12671.8元的用工成本。中间超过你手上一半的支出被分摊在"五险一金"和税费之中。

当你在喊苦的时候,企业的苦是你所无法察觉到的。外加其他各种税费负担,中国的企业税负可是高达百分之三十,四十甚至更高。

一方面为企业压缩成本,一方面照顾员工的福利薪酬,原本就复杂的税费申报,如今让原本就复杂的个税,再加上各种减免,申报过程更是苦涩难当。

税务机关:征收方式的便捷才是纳税人的向往

亚当斯密曾经在《国富论》中提到税收的四原则:

1、公平,纳税人在国家的保护之下,应按照获得收益的比例进行纳税;

2、确实,必须明确应缴纳的税种,不可随意征收;

3、便利,在指定的时间、地点、方式上为纳税人提供便利,不可扰民;

4、节俭,征税要适量,不能过多,中间环节最小化,税为民用最大化。

作为税收主管部门的各级税务局以及税务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清楚,所有税种里边,就个税往往是最为繁琐的,如今的综合征收和专项抵扣则更是将原本征收起来就觉得累的个税进一步复杂化

在纳税人缴纳100元和你缴纳10000元的个税,在税务工作人员看来,他的征收流程是一样。可不可以对那些征收的少就随意一些,征收的多的就特殊对待?不可以的,不管缴纳多少,都不得有丝毫差错,这一点马虎不得,也更不会因为税额大有提成奖励。毕竟税务局不等同于银行!

潜意识里告诉我们税务部门的工作都是"肥差",但是做过财务的人都清楚,每个月会都有个"申报期"和"截止期"。在申报期外,税务相关工作会轻松一些,但若是在申报期内,尤其是是在申报截止期前,税务工作的压力可不就是那么轻松了。

换句话说,对于税务征收单位而言,过于繁琐的个税征收方式带来的问题是否会有点过于走心了。复杂的征税环节,难免会影响到纳税人的积极性。在还没有能力做到"强制性"的要求下,自觉交税的人不会通过复杂繁琐的过程来约束,反倒是游离在个税边界之外且大有人在的"避税"者,再复杂的征收流程他们也无所谓


社会总税收:复杂程度和整体比重不符

1月17日国家税务总局在京召开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表示:2018年全年税收收入为137967亿,较前一年增长9.5%,10月1日起的个税新政,直接减少了1000亿元的税收。这减少的1000亿元对全年的整体税收影响才0.72%,对全年的个税总收入估计也就只有6%上下。要知道近几年的GDP增长还不到7%。

2018年8月根据财政部国库司的数据统计,在1—7月全全国个税收入9225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20.6%,在所有税种里增长最为显著。

反观2017年全年个税收入11966亿元,同比增长18%。全国税务总收入为12.6万亿,个税占比只有微妙的8.29%,这还是近几年来逐年攀升到达的占比。按照恒大研究院的数据,当我们吧时间轴拉长十年或二十年时,我们的个税收入占财政收入只有7%。

(近些年来个税在整体财政收入占比)

从上边三组数据可以看出:

1、全年税收收入领跑GDP三个百分点,从整体的财税收入来看,财政资金不紧张。

2、近年来个税增长迅猛,工资收入增速跑赢免征额,个税减免程度比不上整体增长速度。

3、最为复杂和繁琐的个税收入,在全国的总税收占比并不大,仅仅只有8.29%而已。

一边是个税增涨凶猛,一边是加大减免力度!看似相互矛盾,实则让那些没有交税的都补上了,但是补上这部分不是高收入者。补上的只是哪些以前不走公账如今走公账,以前分两块发的如今合并一起发,以前没有拿固定收入的如今固定薪资,再加上随房价上涨的工资薪酬。

补上个税收入的也只是那些月薪几千,或者刚刚过万的中低层工薪阶层。隐形的高收入者,按照现行的税务法律法规是无法约束的,他们只需要象征性的缴纳一点即可,而底层的工薪阶层呢?以前还可以分类发放,如今却要统一征收。

最后,必须承认,由单一的按薪资比例征收向综合征收,分类抵扣的转变是税改的正确方向。尽管它会带来,更复杂的征税过程,更让人头疼的抵扣方式,但调节收入差距还是有一定的正面作用。虽力度不大,但方向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