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澳大利亚策略研究所》11月9日文章

译者| 北京海证


过去十年对澳大利亚稀土矿藏的勘探工作已初见成效,多家公司已接近投产。但中国在稀土的供应链上拥有绝对权威,而且这种情况短期内不太可能改变。上周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ASPI主办的澳大利亚稀土大会听取了来自16家公司的进展报告和地质挑战,此外还有资源部长Madeleine King、首席科学家Cathy Foley和学者的演讲。有一种感觉是,该行业正在达到临界规模,澳大利亚和美国的政策框架都在提供支持,未来的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然而,尽管前景看好,该行业主要充斥着小型和投机性股票。像必和必拓和里约热内卢Tinto这样的主要资源公司都专注于简化他们的资源组合,而不去面对困难的稀土行业。

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列出了35家稀土公司。全球领先的非中国生产商lynass以79亿美元的市值高居榜首,其次是市值38亿美元的Iluka。在澳大利亚政府发展国内稀土加工能力的战略中,Iluka是首当其冲的。今年4月,该公司获得了12亿美元的无追索权贷款,用于在位于珀斯以北约300公里的Eneabba建设一个稀土精炼厂。

Lynas和Iluka是S&P/ASX200指数中仅有的两家稀土公司。接下来是两位有前途的候选人,阿拉法特拉,身价5.3亿美元,黑斯廷斯,身价4.5亿美元。这两家公司在为自己的产品争取合同方面都走在了前列。紧随其后的是一批规模较小的公司,其中包括20家每家估值低于5,000万美元的公司。除此之外,还有几十家公司将稀土作为自己的利益之一,通常还包括其他关键矿产。该领域也有非上市公司。澳大利亚资源行业被小型企业挤占并不罕见。在ASX的65只锂股中,约有一半的股票价值不足5,000万美元,尽管这是一个富裕得多的行业,有十几家公司的价值超过10亿美元。

稀土行业规模较小的原因是加工的难度和市场缺乏透明度。它是黄金的对立面,黄金的加工简单,定价普遍。钕、镨和镝可能是未来的金属,但了解它们定价的唯一窗口,是对中国采矿和加工企业之间交易进行的昂贵的专有调查。没有哪个养老基金会在此基础上出资。日本政府为Lynas提供了突破,该公司在卡尔古利西北的维尔德山(Mount Weld)拥有世界上质量最高的矿床之一。2010年,在两国围绕岛屿主权的争端中,中国禁止向日本出售稀土。日本政府为Mount Weld矿山的开发和马来西亚加工厂的建设安排了资金,并安排客户签署承揽协议。花了八年时间,加工厂才生产出符合要求规格的材料,但日本很有耐心,一直在提供资金,直到操作成功。

为了实现起飞需要政府的支持,澳大利亚政府决定为Iluka的加工厂的发展提供资金。Iluka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矿砂开采公司。它曾经把富含稀土的砂子送到法国的加工厂,但由于当地反对放射性废料,这种贸易在20世纪90年代初停止了。Iluka一直在囤积稀土砂,这是该公司其他业务的副产品。政府提供了12亿美元的无追索权贷款,Iluka提供了2亿美元和其100万吨库存。不同寻常的是,这笔交易没有签订承购协议,但Iluka相信会有客户购买其产品。该工厂还将加工其他工厂生产的稀土。自2018年以来,北方矿业公司一直在从一个试点工厂生产价值极高的镝(一种重稀土)的精矿。上周,该公司宣布了一项向Iluka运送产品的协议。Iluka有信心其工厂能够处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矿石。

阿拉法特拉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它从最终用户那里寻求合同,为其开发提供担保。该公司已与现代(Hyundai)签署了一份不具约束力的承揽协议,并与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使其能够接触到电动汽车和风力涡轮机的终端用户。该公司还获得了3亿美元的政府债务融资,并计划建立一家加工厂。美国大型企业在与小型供应商打交道时遇到困难,但最近通过的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以税收抵免的形式,为那些从美国或其自由贸易伙伴(而非中国)获得关键矿产的企业提供了激励。黑斯廷斯还试图通过承购合同为其开发提供担保。它与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签订了承购合同,与比利时索尔维公司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索尔维公司接管了伊路卡公司曾经在法国大西洋沿岸的拉罗切尔(La Rochelle)运送沙子的加工厂。它将向他们出售一种混合稀土“碳酸盐”,而不是建造自己的精炼厂。另一家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稀土公司VHM上周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签署了一项出口协议,将其在维多利亚州天鹅山(Swan Hill)附近项目的产出直接出售给中国的盛和资源(Shenghe Resources)。维多利亚州西部富含稀土的矿砂储量巨大,业内一些人将其比作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

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政府参与推动稀土项目的发展,是出于实现不依赖中国的供应的愿望。西澳大利亚州重要矿产分析师琼斯(Kingsley Jones)认为,中国不再追求稀土供应的绝对控制。他说,中国的现在的稀土战略是“主导”,即作为稀土的唯一买家。中国在全球原材料供应中所占的份额已经从85%下降到60%,因为中国的需求已经超过了本国矿山的产能,其中一些矿山已经因为环境原因而关闭。中国保持控制力的领域是加工和制造。开采出来的稀土必须首先转化为碳酸盐,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过程,然后再精炼成氧化物,这要复杂得多。然后,氧化物被转化为金属,在制造永磁体和使用部分稀土的大量其他产品之前,可能被合金化。中国拥有85%到90%的下游工艺。去年,全球永磁体产量为17.4万吨,其中日本占不到9%,其余几乎全部来自中国。莱纳斯公司仍在向中国输送氧化物,将其转化为金属,预计Iluka和Arafura也将这样做。即使是在中国境外进行的加工,也要依赖中国的化学试剂供应商。澳大利亚希望获得更多下游加工业务的愿望,必须面对澳大利亚大学冶金专业毕业生的匮乏。过去20年,冶炼厂和金属制造业的关闭,挤压了该行业的就业。与中国相比,澳大利亚的金属加工业是微观的,而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也处于主导地位。中国显然看到对稀土行业的绝对控制带来的地缘政治优势。不过,它还打算主导下游产品的制造,包括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和电池。

参考资料:
东吴证券:稀土行业整合加码 拥有资源增量和高配额的企业或率先受益(2022年11月7日)

东吴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广晟集团与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多领域深入开展合作,通过资源整合和产业互补,加快推进央地战略协同。中重稀土行业的整合,有望进一步巩固我国在稀土价格上的话语权,而拥有资源增量和高配额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建议关注:中国稀土(000831.SZ)、广晟有色(600259.SH)、盛和资源(600392.SH)。

东吴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中重稀土整合更进一步,头部资源有望超过80%

根据2022年下发的稀土开采指标,中重稀土方面,中国稀土集团和广东稀土集团分别拥有13010、2700吨(折稀土氧化物)开采量指标,占比分别为68%、14%。广晟集团100%控股广东稀土集团,间接控股了广晟有色。此番公告,倘若广晟集团和中国稀土集团能够实现资源整合,那么我国中重稀土行业的头部集中度有望超过80%,有望加强对稀土产品价格的话语权。2)除本次整合外,不排除六大稀土集团的后续整合进一步推进的可能,未来国内稀土行业格局的加速优化有望成为大趋势。

中重稀土:我国稀土资源安全的关键点

不同于镨钕等轻稀土主要下游为民用领域,重稀土主要应用下游为军工等领域。而全球已知的重稀土储量70%集中在中国南方的离子型稀土矿中。重稀土中的钆、铽、镝、钬、铒、铥、镱、镥和钇已知可采储量几乎为中国独有;而轻稀土方面,巴西、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储量亦不容小觑。因此,中重稀土因其用途和我国独天得厚的资源禀赋,实为我国稀土资源安全的关键点;通过行业整合对于巩固我国稀土价格话语权有着重要意义。

行业整合复盘:多次优化,南北双雄格局已成

我国稀土行业整合主要为两阶段:1)2011-2015年,六大稀土集团成立。2011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计划构建“5+1”南北六大稀土集团格局。其中“1”是指北方稀土,重点整合的是内蒙古、甘肃的稀土资源和企业;“5”是指中国铝业、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广东稀土和南方稀土,重点整合的是江西、湖南、广东、福建、四川等地的稀土资源和企业。中国稀土集团成立,南北双雄格局初现。2021年12月,原6大稀土集团中的中国稀有稀土、五矿稀土、五矿稀土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以及赣州稀土集团及所属企业持有的中国南方稀土及其它公司的股权整体划入该新公司。根据2022年稀土指标,北方稀土、中国稀土集团分别拥有轻和中重稀土的开采总量的74%和68%,整合后的南北双雄格局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