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产业科技

近期,达美乐披萨中国运营主体——达势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达美乐中国”)更新招股书,继续冲刺港股,保荐人为美银证券。今年3月,达势股份首次递表但已自动失效。

招股书显示,达美乐品牌于1960年在美国创立,1997年正式进驻中国。2010年,达势股份收购了达美乐比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及浙江的特许经营商,并于2017年与达美乐总部签订了特许经营协议,获得达美乐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10年的特许经营权。

根据弗若斯特沙文报告,按照去年收入计算,达美乐中国是中国第三大比萨公司,仅次于1990年进驻中国的必胜客和1998年在杭州创立的尊宝比萨。2021年,必胜客、尊宝比萨、达美乐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7.4%、为6.0%、4.4%。门店数量分别为2590家、2150家、468家。

亟待扭亏为盈

身处快速增长的中国披萨市场,达美乐中国门店数量迅速增加,2019年-2021年门店数由188家以35.53%复合年增长率增至468家,2022年上半年增至508家。

门店数量扩张的同时,达美乐中国门店销售额上涨明显,2021年单间门店日均销售额同比增长7.32%至1.07万元,日均订单量由117单增至118单,每单交易金额由85.1元增至90.5元,同店销售额增长率由9.0%增至18.7%。

从财务数据看,达美乐中国营业收入稳步增长,2019年-2021年收入分别为8.37亿元、11.04亿元和16.11亿元,2022年上半年收入9.09亿元,较去同期7.67亿元同比增长18.6%。

虽然收入逐年上升,达美乐中国仍延续亏损,2019年-2022年上半年净亏损分别为1.82亿元、2.74亿元、4.71亿元以及0.96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68亿元、2.00亿元、1.43亿元以及0.83亿元。针对亏损原因,达美乐中国表示,与其疫情期间逆势拓店及加大品牌推广等有关。

承诺“30分钟必达”的外卖服务,成为达美乐中国的竞争优势所在。达美乐中国通过半成品的加工和科学的选址及路线规划,实现高效配送,超出配送时效则向消费者赠送一张披萨券。

根据招股书,2019年-2022年上半年,达美乐中国外卖渠道收入分别为5.86亿元、8.22亿元、11.80亿元、6.50亿元,占比约为75%。

为保障准时达口碑,达美乐中国构建了庞大的配送队伍,进一步增加成本压力。截至2022年6月底,达美乐中国全职员工3199人,兼职员工9705人,多为骑手及店员。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间,达美乐中国员工薪酬开支分别为3.36亿元、4.69亿元、7.04亿元,分别占总收益的40.1%、42.5%、43.7%。同期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分别为2.28亿元、3.11亿元、4.27亿元,分别占总收益的27.3%、28.1%、26.4%。

下沉挑战重重

凭借满足一线城市快节奏的消费需求,达美乐披萨在一线城市占据保持较大优势。2022年上半年,达美乐披萨在北京及上海的门店规模为283家,新增长市场(深圳、广州、杭州、天津、南京、苏州、无锡、宁波、佛山及东莞)的门店规模为225家。

门店过于集中于一线城市,达美乐中国也面临市场饱和的烦恼,正将发展目光转向规模效应与下沉市场。招股书显示,达美乐中国计划在2022年开出120家新店,2023年开出180家新店,并认为“未来披萨餐厅在低线城市的增长预计将更为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下沉市场庞大的人口基数及消费规模蕴含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乐凯撒、尊宝比萨等本土披萨品牌崛起,从区域走向全国连锁化,挑战达美乐披萨市场地位;另一方面,披萨属于舶来品,介于正餐或者休闲餐之间,加上美团和饿了么在下沉市场占据较大份额,达美乐披萨在消费习惯与运营成本上缺乏护城河。

平衡好扩张与造血之间的关系,是达美乐中国面临的难题。招股书显示,达美乐中国本次上市募资,将主要用于扩张门店网络和扩大中央厨房的容量;提高技术能力从而提高经营效率、服务能力和顾客体验以及用于一般企业用途。

仍未盈利的达美乐中国,在走向资本市场的同时,也在等待规模化的拐点,要做的正是加速本土化战略获取市场,通过数字化技术重构供应链原材料管理、有效获客、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产品研发上新、产品质量控制、库存管理,提升消费者体验,加快建立品牌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