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周连续大跌后,昨日市场再度走弱。三大指数集体收跌,个股普跌。从指数分时图来看,个股较指数更为弱势。盘面上,仅有酒店餐饮、景点旅游、整车、饮料制造等少数板块逆市收涨,大多数板块收跌,其中数字货币、国资云、信创等板块集体跌幅居前。两市合计成交仅6651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大幅萎缩1338亿元。

1、豆粕减量替代。据农民日报,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全面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促进养殖业节粮降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点评:豆粕是大豆压榨生产食用油后得到的副产物,因其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与动物需求相近,全球在动物养殖中广泛使用。

我国饲用豆粕主要来源于进口大豆压榨生产,每吨大豆可产豆粕约780公斤,国内大豆压榨企业每年豆粕产量为7000多万吨,绝大部分进入了饲料生产。

减量替代:(1)推广低蛋白日粮,有1500万吨的减量空间。(2)挖掘利用现有资源,有700万吨替代潜力。(3)增加优质饲草供应,可减少100万吨豆粕需求。

其中畜禽养殖低蛋白日粮主要是添加工业合成氨基酸补足短板,降低豆粕等蛋白原料用量。如在养殖业全面推广应用,可将豆粕用量占比降至12%,相当于节约1500万吨豆粕。相关,梅花生物:全球产能最大的赖氨酸和苏氨酸供应商,饲料氨基酸营收占比39.85%。星湖科技:公司拟收购伊品生物43.78%的股份,并成为伊品生物控股股东。该公司主要产品为动物营养氨基酸、食品添加剂、增鲜类调味品及复混肥等。

不过减量替代实为无奈之举,作为动物饲料的重要蛋白质来源,豆粕仍不可或缺。长期来看,还是要解决大豆源头问题。前面提到大豆主要来自进口,而进口大豆绝大多数又为高产的转基因大豆。那么要实现这一块的粮食安全,国内放开转基因大豆商业化或迫在眉睫。结合近两年的政策铺垫,以及转基因品种审定试行标准的出台,今年底到明年或为转基因大豆玉米商业化的转折之年。相关机会值得关注。

2、财联社9月19日电,五部门就边境旅游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鼓励边境地区打造具有特色的边境旅游目的地。落实“放宽边境旅游管制”和取消“边境旅游项目审批”的要求。

点评:意见稿为促进边境游发展、加强边境游管理提供了政策基石,为打造特色边境游目的地提供了方向指引。不过,实质拐点还是要看防疫政策的变化和疫情的演化。

3、中国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9日表示,预计9月国家和各地合计投放猪肉储备20万吨左右,单月投放数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投放价格低于市场价格。

点评:我国居民月均猪肉消费量400万吨左右,20万吨约占5%,抛储只会扰动市场情绪,难以改变供需格局,当前生猪价格已处于较高水平,生猪养殖头均利润明显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价格进一步大涨不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因此后几个月国家工作重点还是防范价格过快上涨,春节前猪价景气逻辑不变。

年内确定性比明年高。目前短期变现行为增加,因为各口径的体重数据都在持续上升,另外近期二育的热情也较为高涨,原因是养殖户认为目前高价会刺激大规模母猪补栏利空明年,包括今年产能也没去够,不敢看多明年,大家都在追求今年的确定性,对四季度价格充满信心。

4、大米正酝酿涨价风暴?印度开征出口税后 越南和泰国也打算涨价。

财联社9月19日电,继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国印度近期开始对大米征收20%出口税后,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和泰国也紧随其后,准备提高大米出口价格。据称,越南和泰国可能将大米出口价格提高约20%。

点评:2021年,全球大米出口量达到5163万吨,其中印度出口量占比高达41%,其次是越南和泰国,各占12%左右。三大产米大国集体开征出口关税将对全球大米价格形成较强刺激。

俄乌冲突、自然灾害、供应链受阻、能源涨价与需求复苏是本轮粮食危机的主因,2022~2023年粮食减产预期仍存在,预计粮食价格将维持震荡,价格区间仍高于往年,当前粮食危机未去,种业与种植业投资价值不减。全球“保护主义”盛行,粮食安全题材或将再度发酵。

昨日市场虽然继续走弱,但也出现了极端缩量,可见经过连日的大跌后,投资者再度锁仓惜售。这是一个市场可能将出现止跌企稳的信号。不宜过度悲观。不过,也不宜过于乐观,一两天的缩量不能说明问题,需要进一步观察缩量的持续性。

同时也要看到,资金卖出意愿较小的同时,入场的意愿仍然偏弱。因此,此时也不宜激进。暂时观望,寻机参与或为较好选择,恐慌大跌之后可能会有一个阶段反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