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年健康的招牌上,或许又要落下一只“黑天鹅”。

综合网络信息和相关媒体报道,从今年4月至8月,有关美年健康的投诉就频繁出现。先是4月12日扬州某女子购买了1999元套餐后,体检过程中没能检测出乳腺纤维瘤和宫颈息肉,两次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并且在事后以虚假信息糊弄用户,借以推卸责任。

而后5月14日,昆山一名男子购买的998元体检套餐,被检测出脾脏、肝功能存在异常。但是随后该用户前往医院检查时,却被告知没有异常情况发生,因此投诉质疑美年健康医生不专业导致误诊。

到了今年6月份,抚州市一名48岁女子在美年健康做体检时,于彩超检查环节被告知可能患有子宫肌瘤,体检中心建议该女子前往医院进一步检查。然而该女子在医院检查时,却被告知她并没有患上子宫肌瘤,而是怀上了身孕,并且经医院彩超检测,她怀孕时间已达到53天。

但是,由于美年健康的彩超检测没能查出是否怀孕,该女子在体检过程中接受了多个含有放射性项目的检测,也服用了不利于胎儿健康的药物。因为担心影响胎儿的先天发育,最终只能选择人工流产。

在这场医疗事故中,尽管尚且无法定论,美年健康是否需要承担直接的法律责任,但根据该女子接受媒体采访时的陈述,美年健康在体检过程中并没有展现出足够的专业态度。同时在后续问题处理上,美年健康的涉事机构也在不断推卸责任,坚持声称与事故没有关系。

甚至到了8月11日,仍有消费者投诉称,在体检过程中遭遇到美年健康医生的诱导消费。众多投诉,不禁令人联想起2018年美年健康所涉及的“假医门”事件,时隔多年,莫非美年健康又要重演昔日的窘境?

一、“假医门”教训历历在目,美年健康两次导致孕妇人工流产?

“假医门”事件,几乎可以说是美年健康上市后,栽得最狠的一次跟头。

彼时,由于遭到美年健康广州某体检中心销售岗前员工的实名举报,美年健康陷入了“使用无资质人员上岗执业及冒用医生签名”、“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即违规开展放射诊疗服务”、“胁迫员工购买体验卡”等质疑。

尽管经过有关部门调查后,部分举报经查证并不属实,但也证实了存在医生执业行为不合规、体检报告审核不严格、违规开展放射诊疗服务等情况,最终予以责令整改和立案处罚。消息传出后,2018年7月30日,美年健康一字跌停,当天就蒸发了约68亿元市值。

相比之下,这一次涉嫌导致孕妇人工流产的医疗事故,其影响或许并不足以企及“假医门”引发的后果。但是医疗健康板块在今年7月份持续走低,月底更是迎来了连续三周的迅速跳水,进入8月后也没有太多起色,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美年健康的股价,自然也少不了要经历一轮动荡。

在今年3、4月份,经历了一轮从7.22元下跌至最低4.69元的断崖式下跌后,美年健康的股价始终徘徊在5元上下。随着此次医疗事故的新闻发酵,自7月22日起,美年健康开始了新一轮的下跌,截至8月10日收盘,其股价已然跌至4.85元。

根据东方财富网的调查数据,截至10日下午5点,有79.24%的网友对美年健康报以“看跌”观点。在贴吧、论坛等社交媒体渠道中,也充斥着大量股民被套后,对美年健康管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的质疑。

更何况,在本次事故之前,美年健康就曾经历过一次类似的事故。只不过发生于年代较为久远的2016年,同样是在美年大健康体检过程中,体检中心没能查出女子怀孕,反而诊断为子宫肌瘤,后续同样是进行了X光等放射性检查和药物服用,并最终导致该女子选择人工流产。

时隔6年之久,期间又经历过“假医门”的教训,美年健康以近乎完全一致的方式,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这样的“巧合”,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如果不是员工个人工作疏漏导致的相似事故,那么问题的源头,很可能要指向美年健康在培训管理和医疗流程的缺失。

与此同时,同样是在今年6月份,网络中也大范围流传着一份,有关美年健康在上海地区通过VIP上门服务收取“天价核酸检测费用”的海报。根据海报所标注的价格,2小时出核酸检测报告的单采费用为每人3000元,4小时出报告的费用则是每人2000元。

由于上海的疫情在6月份仍没有完全结束,这一行为也被网友称作“趁火打劫”。海报中提及的上海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声称这些服务内容都不存在,而美年健康董事长俞熔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公司内部曾探讨过上述方案”。

尽管美年健康考虑到收费不合理,并没有实施这一方案,但这样的价格设计本就不该出现,董事长亲口承认公司内部曾考虑过其可行性,几乎可以算作是一场不小的公关危机了。

而在众多“黑历史”之外,美年健康在经营方面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现金流面临断裂风险,盈利暴跌遭投资机构抛弃?

首当其冲的,莫过于美年健康的盈利现状。

根据美年健康前段时间发布的2022年半年度业绩报告,今年上半年的亏损高达6.3亿元-6.8亿元。其中,仅是前三个月,美年健康的净利润亏损就达到了4.311亿元。

综合近些年的财报信息,美年健康在2019年之前都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从2014年净利润突破1亿元大关之后,只用了4年时间就达到8.206亿元的盈利巅峰。然而在2019年,美年健康直接亏损8.665亿元,此后的2020年归属净利润短暂恢复至5.51亿元,到2021年更是直接跌至6414万元。

只是对比营收数据,净利润下滑严重的这三年中,美年健康的营收水平却相对健康。即便是严重亏损的2019年,总营收也达到了85.25亿元,同比增长0.79%。

其后,2020年美年健康总营收78.48亿元,同比下跌7.94%,到了2021年总营收又以16.66%的幅度,增长至91.56亿元。至于为什么在业绩营收逐渐攀升,触及百亿营收关口的同时,美年健康的利润表现如此糟糕,或许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深陷增收不增利困境,遭投资者抛弃现金流压力巨大。

对比近三年的营收和利润表现,明显呈现出了增收不增利的境况。尤其是2021年,在营收增长如此明显的情况下,美年健康自2014年以来首次利润跌破1亿元,很难不令投资机构质疑其商业潜力。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共有99家投资机构“抛弃”美年健康,2022年第一季度机构持有数仅有12家。受其影响,美年健康的市盈率已经跌至负值,投资价值临近冰点。

与此同时,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美年健康的流动负债高达66.97亿元。而同期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只有12.63亿元,根据天眼查的融资历史,“烧”掉上百亿资金后,在融资能力大幅缩水的当下,美年健康的现金流或许正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甚至于,在6月2日,美年健康曾发布公告称,将向董事长,也即是实控人俞熔借款不超过8000万元,用于支持公司的日常运营和战略发展。考虑到2021年6月曾向俞熔借的2亿元,至今仅剩1318万元左右,美年健康很可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2.营业成本居高不下,疯狂扩张导致入不敷出。

根据公开资料,美年健康现在的主要业务模块,分别是健康体检、中医养生、健康管理、旅游疗养、临床检验。其业务拓展方式主要以大规模的并购扩张为主,据不完全统计,仅是旗下的体检中心,2016年时仅有263家,到了2019年就达到599家的规模,几乎是每年新增100家。

然而也正是这样的疯狂扩张,严重加剧了美年健康的成本投入。根据财报信息,亏损幅度最大的2019年,美年健康的资产减值损失高达10.47亿元,营业亏损更是达到4.857亿元,总营业成本79.23亿元,几乎将整体营收挤压殆尽。

即便是到了2022年,体量的盲目扩张依旧持续影响着业绩平衡。在今年第一季度,美年健康营业总收入13.52亿元,但营业总成本却高达18.52亿元,营业亏损5.198亿元。

或许,即便没有医疗事故的发生,美年健康也来到了“至暗时刻”,半只脚踩到悬崖边了吧。

参考资料:

《误诊、漏诊层出不穷,美年健康的信任危机从未解除》——猿人财经

《股价遭膝盖斩,上半年预亏损超6亿,美年健康的至暗时刻还未过去》——于莹

《柿野丨8000万元都要向实控人借,俞熔和他的美年健康正在“失速”》——银饰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