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600亿,卫龙再度冲刺IPO!“辣条一哥”这次能如愿吗?
时隔半年之后,“辣条一哥”卫龙再度冲刺上市。
根据港交所披露的最新资料显示,6月27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而这家“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正是我们所熟知的“辣条一哥”——卫龙。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冲刺上市已经是卫龙继2021年5月、2021年11月后的第三次冲击港股上市,卫龙本次能否顺利登陆资本市场,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而根据招股书显示,目前已经有中信产业基金、高瓴、腾讯等多家资本对卫龙股权进行了认购,已支付对价金额5.49亿美元,共获得卫龙5.86%股权;若按此比例来计算,卫龙的估值仍高达600亿。
作为行业龙头,卫龙的知名度自然无需多言,不过相比于2021年5月的第一次冲击上市,如今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消费已不再是风口,卫龙在上市后能否保持600亿市值仍充满未知性;此外,和去年相比,目前卫龙的经营状况大不如前之,“辣条一哥”是否还会受到资本的追捧,也同样值得关注。
“辣条一哥”的前世今生
卫龙发家于“中国食品名城”漯河,在它的不远处还有一家赫赫有名的大企业——双汇。
关于卫龙的历史,最早应该要追溯到24年前的1998年。当时,湖南平江县暴发洪涝灾害,大豆价格飙升,作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的“酱干”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在寻找大豆替代品的时候,师傅们发现面粉也能起到和大豆差不多的效果,捣鼓时无意间便创造出了“麻辣面筋”,而这正是辣条的前身。
1999年,此前在广东打工的刘卫平回到了家乡,无意间品尝到了“麻辣面筋”,发现味道出众,一定有大生意,于是便决定将这种“麻辣面筋”带出自己的家乡,开始下海创业。最终他选择来到了漯河这个地方,只是因为这里有一家知名企业——双汇。
刘卫平的创业起步并不顺利,因为资金有限,刚开始的时候刘卫平只能在一个狭窄的门店里面生产辣条。据媒体描述,当时的刘卫平“只是粗略地买了一些锅盆,然后将人造肉、豆皮,拌上湖南的辣味,便送到市场上销售”,足可见当时条件的艰苦程度有多高。
不过,虽然条件艰苦,但因为辣条的味道确实出众,而且以往又有制作“酱干”的经验,刘卫平的小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后来,在一次闲逛中,刘卫平无意间碰到了一位卖牛筋面的老太太,从这位老太太口中刘卫平找到了牛筋面的制作方法,这正是如今卫龙多款产品生产的关键。在经过多次尝试之后,刘卫平最终掌握了鳝鱼条、焦糖、辣椒面和面粉的比例,这才有了如今的“卫龙辣条”。
随着成功掌握了制作辣条的比例之后,刘卫平的辣条生意开始越做越大,2003年“卫龙”成立,而后的几年里,刘卫平相继成立了多个工厂,开始规模化生产,大面筋 、小面筋等产品也相继问世。
到2021年的时候,卫龙已经成长为了一家集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辣味休闲食品企业,一年可以卖出超过一百亿包的辣条,甚至一度超越双汇,成为了漯河第一的食品生产企业,而刘卫平也借着辣条获得巨大成功。
利润增长停滞,卫龙压力尽显
越不起眼的生意,背后往往藏着更多的机会,辣条便是如此。
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卫龙的总营收分别为33.85亿元、41.2亿元和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9.1%,而同一时期,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仅为4.2%,可见卫龙势头凶猛。
不过,相比于营收,在净利润方面,卫龙却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具体数据方面,2019到2021年,卫龙实现净利润分别为6.58亿元、8.19亿元和8.27亿元,其中2021年净利润增速仅为0.98%。相比于高速增长的营收而言,卫龙的净利润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停滞”现象。
而导致卫龙出现“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则是源于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卫龙的毛利率分别为37.1%、38%和 37.4%,对于毛利率下滑的原因,卫龙提到“毛利率下滑主要受对卫龙贡献收入大头的调味面制品所拖累,该类产品的原材料大豆油的采购成本大幅增加。”。
实际上,受到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近两年来多家食品龙头都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特别是以大豆为原材料的酱油、食用油企业,像海天味业、金龙鱼等企业的业绩都出现了明显下滑的情况,而卫龙大部分的产品原料也是大豆,由此来看,卫龙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也在所难免。
当然,除了利润增长停滞之外,卫龙还面临着“产品安全问题”、“产品过于单一”等多种问题,特别是在“产品单一”这一方面,虽然卫龙的产品繁多,但其实都是一个大的品类,定位都是“零食食品”,随着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的情况下,卫龙能否突破“零食食品”定位的禁锢将是一个关键。
“辣条一哥”不想只做辣条
实际上,卫龙也并非没有察觉到自己的问题。
根据媒体报道,自2015年开始,卫龙就开启了休闲化转型之路,首先推出了子品牌“卫来”,主打点心面、魔芋爽两款产品,后来还接连推出什锦果蔬脆、辣条火锅、辣条粽子等等,甚至在今年预制菜最火热的时候,媒体也传出卫龙将进军预制菜行业的相关传闻。
不难看出,作为“辣条一哥”的卫龙,很明显并不只是想要做辣条那么简单。
实际上,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曾经就说过“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卫龙自然也是如此,即便在辣条这个领域做得再成功,但总会有见顶的时候,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就显得更为重要。
不过,从目前来看,卫龙的转型并不成功。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目前卫龙的收入主要分为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其中,卫龙2020年来自调味面制品收入为26.9亿元,占比为65.3%;来自蔬菜制品的收入为11.68亿元,占比为28.3%,可见“辣条”仍是卫龙占比最高的产品。
对于卫龙而言,冲击港股上市显然是其扩张的重要一步,但能否成功转型则更加关键,毕竟相比于零食公司而言,一个连锁饮食巨头的估值显然更高,也更具有想象的空间。
最近更新
-
巴菲特也扛不住!二季度亏损2933亿,还要继续加仓石油吗?
股票 · 昨天 14:00
-
2500万!继续加仓腾讯,段永平的“底牌”是什么?
股票 · 08-03 16:33
-
华夏基金周克平、高翔:成长股的反转刚刚开始
股票 · 08-01 15:16
-
亏损60亿,高瓴资本究竟看上了格力什么?
股票 · 08-01 14:43
- 分享一只低位芯片股!核心产品唯一自主研发,高成长+高盈利
-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能否国产替代?
- 33议重组标的:还剩8天发进展公告,订阅即可跟上!
- 每周一股 | 本周重点关注:核心补涨品种,抓住这一关键机会!
- A股企稳回升,半导体成新主线,值得投资吗?
- 车辙里的镇江商业文化(2)
- 巴菲特也扛不住!二季度亏损2933亿,还要继续加仓石油吗?
- 拜登将签芯片法案,狂砸5800亿,影响多大?万亿市场躁动!
- 周五大盘长阳反攻,下周可以加仓了吗?
- 大盘量化分析8月5日
- 30议重组标的:还剩12天发进展公告,订阅即可跟上!
- 29议重组标的:还剩13天发进展公告,订阅即可跟上!
- 军工产业具备什么样的价值驱动?各级链条关系潜在价值分析
- 31议重组标的:还剩11天发进展公告,订阅即可跟上!
- 32议重组标的:还剩10天发进展公告,订阅即可跟上!
- 分享一只低位芯片股!核心产品唯一自主研发,高成长+高盈利
-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能否国产替代?
- 33议重组标的:还剩8天发进展公告,订阅即可跟上!
- 每周一股 | 本周重点关注:核心补涨品种,抓住这一关键机会!
- 国防军工掀涨停潮!行业ETF大涨超4%!半导体龙头集体反弹,国产替代逻辑再强化?
- 高端合金龙头!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中报业绩加速增长
- 十八议重组标的:最多还剩20天,抓紧时间上车!
- 每周一股 | 本周重点关注:核心品种,技术面修复!一触即发机会来了!
- 二十议重组标的:还剩18天(也有可能提前)今天异动了,抓紧时间上车!
- 23议重组标的:还剩15天(也有可能提前),订阅即可跟上!
- 22议重组标的:还剩16天(也有可能提前),订阅即可跟上!
- 21议重组标的:还剩17天(也有可能提前)连续两天异动,订阅即可跟上!
- 十九议重组标的:还剩19天(也有可能提前),抓紧时间上车!
- 新能源+智能制造上游关键器件,景气度提升,股价频频异动
- 美联储7月什么时候加息 2022美联储加息时间表一览
专栏推荐
-
研选 浓缩机构研究精华,提前捕捉市场风口 1358人已购
¥258.00/月 -
排股掌内功心法 股市修炼有三大要素,即方法、选股、择时。 59人已购
¥399.00/月 -
尾盘擒牛之如何选股? 学完这些方法,告别选股难! 4人已购
¥288.00/月 -
强庄集中营 板王掘金强庄集中营,热点强庄+涨停突破好股,你要的都在这! 74人已购
¥488.00/月
推荐阅读
-
14年来最悲观!近七成美国人认为经济恶化 中期选举民主党前景堪忧
-
新股分析|汇成股份:主营半导体封测 客户及供应商集中度较高 营收依赖消费电子领域
-
重庆富豪张兴海的“贵人”运,从卖弹簧起家,背靠华为押注新能源
-
宠物疫苗产业喜获新政加持,国产化进程再提速空间广阔
-
齐心集团获机构调研:总部未停工 重点推进客户端自主拿单考核
-
半导体细分领域Chiplet概念股受关注,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回复
-
香飘飘上半年预计亏损超亿元,提价能否扭转业绩?
-
电池生产商力王股份闯关北交所,被质疑夸大宣传后“甩锅”第三方,业绩下滑抓住电子烟救命稻草
-
三亚旅客滞留,旅游ETF(562510)低开高走,中国中免跌幅不断收窄
-
【中指快评】7月融资月报——房企融资进入平稳阶段,展期情况加剧
-
乐华娱乐正式冲击“艺人管理第一股”,杜华凭什么说“乐华模式”可复制?
-
公告掘金: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