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购是上市公司利用现金等方式,从股票市场上购回该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的股票的行为。

通常上市公司开展回购计划主要有以下目的:

①传递公司信息,公司启动回购计划往往是在向资本市场释放公司价值被低估的一个信号。

②上市公司回购后如将股份注销,是改变公司资本结构的一种方式。

③相比更为常见的分红,在估值水平较低特别是明显低于资产净值的情况下,回购对于企业自身也是一个较为“划算”的操作。

进入5月份以来,虽然A股看似从底部反弹,但上证指数日均换手率创下近三个月最低水平,市场人气相对较低。

面临疫情的影响,不少公司的业绩仍未能走出“阴霾”,有投资者呼吁上市公司积极增持、回购。

早在2022年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召开后,证监会党委迅速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就抓好贯彻落实进行研究部署,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增持回购力度,引导基金公司自购份额。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截2022.5.11),A股共有591家公司进行回购,相比去年同期的477家增长23.90%。

最近两个月进行回购操作的上市公司数量显著增加,回购总金额655.7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19.40亿元减少8.84%。回购总股数72.78 亿股,与去年同期的75.40亿股基本持平。

总体来说,更多的上市公司积极的参与到股份回购中来,通过回购股份彰显公司资本实力、提振市场信心。

然而5月份开始,回购数量创近四个月最高水平,最近两个多月进行回购操作的上市公司数量显著增加,有多达82家上市公司累计回购规模过千亿。

在回购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中,较多上市公司的回购目的在于股权激励相关。

盐湖股份获近30亿元资金净流入外,还有7家公司获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0亿元,包括宁德时代天齐锂业比亚迪赣锋锂业横店东磁中兴通讯江特电机,其中中兴通讯尾盘获超千万主力资金净流入。

不光国内市场如此,越来越多的港股和中概股公司加入了股票回购热潮。

截至4月15日,今年港股上市公司回购总金额达约165亿港元,同比增幅高达140%,已经接近去年全年回购总金额的一半。

仅4月半个月时间,港股上市公司回购总金额就高达约48亿港元,占今年回购总额的29%。

考虑到目前很多企业估值水平仍然较低而且随着业绩发布期过后股票限制买卖期限的结束,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公司宣布回购股票。

除了公司股价被低估的原因之外,一些以往很少或者几乎不回购的国企近期也在港股启动回购,如中国移动。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表明从公司管理层角度股价也具备吸引力。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收官之年,国企激励制度正在持续完善,各方也在积极推动多元化的激励方式,包括股权激励、员工持股和骨干员工跟投等中长期激励方式。

境外上市公司还有一种常见的操作方式,即从二级市场买入股份作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蓄水池,作为实施股权激励股票来源。

其中,腾讯、友邦保险、小米集团和中国燃气4家上市公司的回购金额超过10亿港元,占回购总额的67%。中国移动、药明生物和三生制药的回购金额均超过5亿港元,另有7家上市公司的回购金额超过1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