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小梨 编辑|曹杰军

“领先”一词,在浦发银行的词典里好像已经消失了。

5月以来,浦发银行产品经理被判受贿罪一案引起了金融圈的热议。

根据披露判决书,浦发银行总行的私行部产品经理张某在任期间,利用负责金融产品的引入、发行、运营的职务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贿赂共计205.371万元,一审获刑三年。

屡查屡犯、罚单不断

事实上,过去几年里,浦发银行由于违规,已经受到了监管部门多次严厉处罚,但在合规经营方面的欠佳表现始终难以改善。

2018年,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曾通过1493个空壳企业违规授信775亿元,换取相关企业出资承担其不良贷款,对此银保监会向该行开出了4.62亿元的天价罚单。

这一年浦发银行被罚多达60次,罚款金额高达5.43亿元,在全银行业中位列第一,其声誉也受到极大影响,在当年的企业黑榜中仅在ST长生之后,位列第二。

此后,浦发银行内部展开了长期整顿,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该行处罚信息在银保监会官网上依旧占据着较大篇幅。

据《证券之星》统计,2019年浦发银行被罚53次,合计被罚3058.06万元;2020年浦发银行共领43张罚单,合计被罚3812万元,被罚次数连续两年位居股份行队伍第一名。

2021年,据金融界不完全统计,浦发银行收到各级监管机构罚单共40多张,罚金合计近一个亿。2021年7月,浦发银行更是因存在监管发现的问题屡查屡犯等多达31项违规问题,领到了一张6920万元的巨额罚单。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内部管理漏洞频出,浦发银行的人事情况也是持续震荡。2021年以来,已经有原副行长穆矢,总行私人银行部产品管理处原副处长鲁志勇、产品经理张玉东等高管接连被查。

银行业中,许多违规现象是平衡合规经营和资产优化时产生的难题,也是始终困扰浦发银行发展的难题。内部管理问题此起彼伏,其表现已经越来越落后于竞争对手。

规模微增、业绩下滑

衡量一家银行的实力,除了管理情况,规模也是一大重要因素。

浦发银行成立于1992年,是第一家在上交所上市的银行,曾经是上市银行队伍中的“尖子生”, 如今的经营状况却是每况愈下。

A股上市银行中,六大国有银行是第一梯队,紧随其后的是招商、平安、兴业、浦发、民生、中信等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原本浦发银行招商银行都处在股份行中的头部梯队,二者规模相近、实力相当。

2017年时,招商银行的总资产规模为6.30万亿元,较浦发银行高出1603.98亿元;随着时间的推移,2021年,招商银行的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0.62%至9.25万亿元,而浦发银行仅增长2.35%至8.14万亿元,二者之间的差距已经超过了1万亿元。

原本浦发银行凭借双位数的高速增长,与招商银行还有一较之力。近年来业绩增长逐渐失速,营收、净利双降,更是被兴业银行中信银行迎头赶上。2021年,浦发银行在42家上市银行中,成为唯一一家营收、净利两端均负增长的银行。

拆解来看,利息净收入贡献了浦发银行的大部分营收,2021年时占比进一步增长至71.19%。而由于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26.23亿元、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也同比下降24个基点,因此对收入、净利两端均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此外,今年二季度以来降准降息的政策接连落地,意在帮助企业和个人减负从而刺激消费。但对于银行业来说则是对盈利能力的又一考验,对于浦发银行来说,今年面临的经营压力则又要加上一重。

经营状况的差距也直接体现在了市值变动上。近年来,相比于招商银行市值翻番、突破万亿的表现,浦发银行总市值一度停滞不前甚至产生回落。截至5月20日收盘,浦发银行股价8.04元/股,总市值为2359.92亿元,不及招商银行的1/4。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睿蓝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