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蓝色多瑙河,编辑:小市妹

近期,以岭药业等中药股的大幅异动引发市场关注,叠加此前基金年报中私募大佬冯柳及“医药一姐”葛兰等明星基金经理重仓中药股的现象,这些是否预示着中药股的投资逻辑发生了改变?

本文将讨论三个问题:

1)中药股过去一段时间为何呈现出震荡走势?

2)领涨股有何特点?

3)支撑中药股长期向上的逻辑都有哪些?

【震荡的中药股】

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再到屠呦呦的疟疾新疗法青蒿素,中药是中国科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过去数年,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持续提高。按理说,中药理应享受到经济腾飞后的居民消费红利。

但事实并非如此。

目前,代表中药市场价值的中药指数(882572.WI)点位尚不及2015年初的历史最高水平。而同一时期,代表医疗支出的西药指数(882482.WI)与代表消费支出的白酒指数(866015.WI)相较2015年最高点均翻了数倍。

▲中药指数(882572.WI)走势

中药板块的这种市值振荡现象在其细分板块龙头股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

Wind数据显示,2015年3月至2022年3月末,品牌中成药OTC龙头同仁堂股价徘徊在25元/股附近;

同期,中药配方颗粒龙头中国中药股价在4港元附近震荡;

中药创新药龙头以岭药业在2015年3月-2020年3月期间股价围绕12元波动。

可以看出,过去7年,整个中药板块处在熊市当中。至于原因,与政策约束下的行业阵痛不无相关。

2015年之前,鱼腥草注射液、欣弗注射液等多次中药注射剂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中药发展蒙上一层厚重的阴影,由此引发政策的强监管。

2017年开始,国家对中药行业频繁出台监管政策,包括严格限制注射剂和辅助用药的使用、放缓对中药新药的审批速度、实施药品零加成、西医开中成药处方有资质制约、医保控费加码等,中药板块持续呈现萎缩趋势。

数据显示,2017-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中成药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14%、-19%、-1%、-4%。我国规模以上中药饮片加工主营业务收入2018-2020年的同比增长分别为-21%、+13%、-8%。

政策严监管下,我国中成药生产及中药饮片(包括中药颗粒)加工在整个医药行业的营收占比止步不前,2019年双方的合计营收占比为25%,远不及西药的48%。

好在目前这一局面正在得到改观,随着上一阶段监管政策的持续落地,中药行业正在迎来产能出清,结构升级的新局面。本次中药在疫情中明显的“防疫效果”亦是行业走出阵痛的催化剂。

【新冠概念成催化剂】

从K线图走势看,去年11月初至今,中药股经历了两轮上涨阶段。

第一轮是去年11月初至今年1月初,中药指数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大涨25%;第二轮是3月中旬之间,中药指数从8806的地位涨到10140左右,涨幅超过15%。

对比这两轮领涨的成分股可以发现,相对于第一轮多达56家公司超过10%涨幅普涨盛况,第二轮股价涨幅超过20%的成分股数量仅有15家。有意思的是,第二轮领涨前五的成分股,与第一轮股价涨幅超过100%的成分股多数重合。

这就大致能够得出两个结论:其一,资金早在3个月前已陆续对中药股进行了提前布局;其二,个别领涨股上涨逻辑清晰,良好的前景促使资金持续加码。

具体而言,我们以年初至今领涨的5个成分股做分析。

排名第一的青海春天,年初至今股价涨幅超71%,该股的主营业务为冬虫夏草、中成药、酒水饮料销售,公司股价大涨与新推出的高端白酒“听花酒”有关。

排名第二的以岭药业,年初至今股价涨幅约29%,公司是中药创新药的龙头,股价大涨与核心产品“连花清瘟”被纳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及海外市场的注册获批上市、销售有关。

排名第三的振东制药,年初至今股价大涨23%,公司股价大涨一方面与去年净利润大增有关,另一方面,与其中药拳头产品“岩舒牌复方苦参注射液”的出海动作有关。

排名第四的盘龙药业,年初至今股价涨幅达13%,该股的核心产品为中成药“盘龙七片”,用于治疗骨骼肌肉系统风湿性疾病,但股价涨停与公司“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及清瘟护肺颗粒”两大新冠药概念研发项目有关。

排名第五的众生药业,年初至今股价涨幅达13%,公司在中药创新药领域地位靠前,业务同时涉及中药与化药,公司股价上涨与抗新冠口服药物“RAY1216”研发进入关键临床前开发阶段有关。

不难发现,本轮中药板块的领涨股,多数与“新冠概念”有关,而且从上涨启动时间看,还与利好政策的发布紧密相关。

本轮上涨启动于3月中旬,主要受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发布、《“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及世卫组织确认“中药在救治新冠肺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等多个事件的催化。

不过,中药指数的上涨,如果仅以“新冠概念”为引擎,只能算是短期的“事件炒作”。与之相反,我们认为随着中药板块经营环境的优化,板块有望迎来长期牛市。

【长线逻辑清晰】

前文提到,过去5年,中药板块陷入震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的严监管。目前除了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限制尚未放松外,政策对“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创新药”的解禁均已全面启动。

中药配方颗粒方面。

去年2月份,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宣布从去年11月份起,中药配方颗粒的品种申请由此前的“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并将其使用范围由此前的2461家中医医院扩展到所有的医疗机构,还允许药品有不超过25%的加成。

中药创新药方面。

2020年9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对中药创新药注册进行分类优化,申报资料要求的细化等。公告更新释放出来的积极信号直接推动了中药新药申报数量和获批上市数量的攀升。数据显示,2021年的申报数量达到54个,获批上市的中药创新药数量达到12个,均创近五年历史新高。

上述政策改善的直接受益股有中药配方颗粒领域的中国中药、红日药业、及华润三九等,创新药领域的以岭药业康缘药业步长制药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已被部分省份纳入医保目录,而中药创新药尚未纳入医保。不过,从最近部分省级联盟集采的降价幅度看,中药集采较西药要温和许多,此外券商还预计中药短期在全国进行集采的条件并不成熟,这意味着集采对中药的利空并没有想象中的大。

另一大中药细分板块是品牌中药OTC,如片仔癀同仁堂广誉远东阿阿胶旗下的产品,与中药颗粒、创新中药相比,品牌中药OTC的保健消费属性更明显。

去年以来,中药OTC股受益于产能出清、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提价效应以及部分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催化等,屡获资本青睐。

同仁堂为例,私募大佬冯柳管理的高毅岭山1号远望基金(简称:岭山1号)2020年就开始重仓同仁堂

Wind显示,岭山1号在2020年三季度买入5000万股同仁堂,第四季度加仓1500万股,当年年末持有市值15.5亿元,到今年初这一数字变为29.2亿元,一年间翻了近一倍。

除此之外,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去年四季度也买入同仁堂2283万股,年末持仓数值超过10亿元,同仁堂也是该基金的第二十大持仓股。

过去一年,同仁堂除了受益于中药提振的行业贝塔值外,公司对营销渠道进行了全面梳理、股权激励计划也有望发布在即。

可以说,抛去短期“新冠概念”催化的影响,仅政策风向转变、行业出清供给优化与老龄化社会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增加而言,中药板块正在迎来最好的时代。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