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异常不平凡的2021即将过去,2022迅速来临。

每一个岁末年初,无论机构,还是个人,都向往着新年新气象有更多精彩。

回顾2021年,“不平凡”这三个字尤其体现在下半年,“双减政策”、“房地产违约”、“互联网巨头们争相裁员”、“元宇宙是明天的希望吗?”,这些话题显然已经从微观行业蔓延至全社会,每一个身处其中者,其命运颠沛流离影响巨大,诚如那句经典的话“时代的一粒沙,可能是个体的一座山”,哪怕是不受影响的旁观者,恐怕也或多或少能感知到社会情绪的变化,不少人仍在彷徨与挣扎。

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中写道:愿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你将会越来越信任艰难的事务,和你在众人中间感到的寂寞。此外,让生活自然进展。请相信:无论如何,生活是合理的。

宏观经济与微观个体密不可分,经济总量更是涵盖了每一个在这里生活着的百态命运。

由此,即便下半年受相关行业波动,我们仍能欣喜看到,政策也在及时调整,比如近期的降准,以及高层对于稳经济的各项表态。

从门内看门外,还是从门外看门内,这是两种逻辑。从内看外,疫情下中国经济仍然是稳中向好,出口高速增长,近期财政部所公布的财政收支情况无论个税,还是企业所得税,都在高速增长,可见韧性之强。

从外看内,贝莱德、高盛等一批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纷纷加码中国,无疑,他们作为全球风向标的作用与意义,代表着这里仍是全球投资者最青睐的绝佳之地。

2022年中国经济有哪些看点?可能有哪些故事?政策层面与现实生活的接驳点在哪?投资策略又该考虑哪些变量?《港湾商业观察》特别推出年终专题“连线2022”系列,我们试图以深度连线的形式,为读者呈现专家学者们的多元思考与判断,希望能为坚韧不拔的你提供部分参考。

《港湾商业观察》李镭

对于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人来说,陆挺这个名字尤为熟悉。

既有外资金融机构的从业经验,也有中资券商的背景经历,且连续多次被《机构投资者》、《亚洲货币》以及国内众多媒体评为“中国预测最精准的分析师或冠军”,目前任职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的陆挺声名显著。

尤其是2021年,陆挺早在8月份就提出了中国房地产面临着“沃尔克”时刻,由此引发国内外众多机构以及媒体的关注。事实证明,陆挺的判断极为精准,某种意义上,对于房地产行业所可能引发的风险以及政策调整应对之策,陆挺堪称为最早“第一人”。

01 “沃尔克时刻”引发关注

回顾这一成功的判断,陆挺向《港湾商业观察》表示,“早在今年二季度时,就用英文写过关于经济调整方面的报告,其中就着重提到了房地产。到了八月份,用了一个更直接的‘沃尔克时刻’,一下子就引发了全球市场的关注。”

的确,早在2021年5月初,陆挺就发表了一篇名为《房地产调控和降低碳排放会扩大南北经济差距!》的文章,陆挺当时提出,需要关注房地产行业可能因为调控措施加码而减速。其次,因房地产调控、信贷增速下行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投资需求可能会有所下降。

陆挺认为,一个优秀经济学家的判读力需要具备独立思考,也需要更多去市场调研,实际分析,这些能力极为重要。

“我对房地产业相对比较关心,一方面因为它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非常高;另一方面也跟老家有很多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有一定关系,所以和朋友们经常会聊起”。

随着政策层面近期不断调整,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在12月15日有所下降,与此同时,1年期LPR也于12月20日下调了5个基点至3.8%。

“稳”经济预期已然成为2022年政策层面所考量的准基调。如何看待2022年中国经济的预期走势?《港湾商业观察》日前对话了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

02 出口增速的不确定性

对于2022年中国GDP增速目标,陆挺认为,“5.5%左右”可能性较大,但“5.0%左右”更为妥当。

“从目前各种信息判断,就2022年的GDP增速目标而言,中央政府设定“5.5%左右”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如果设置了一个诸如5%到6%区间的话,就会有一个下限,如果下限最后因为种种不利因素而达不到,既让政府难堪,又会令市场担忧。所以,“5.5%左右”这样的目标提供了更大的弹性。但从政策建议角度出发,考虑到未来一年包括新冠疫情在内的终多不确定性和各种下行压力,“5.0%左右”是一个更为周全妥当的增长目标。明年一季度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尤其大,政策需要进一步宽松才能遏制经济下行的趋势。”

陆挺尤其强调明年出口增速下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今年前十个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32.3%;10月份同比增长27.1%。根据陆挺的测算,今年前三季度9.8%的GDP增长中,出口贡献了四成;今年三季度4.9%的GDP增长中,出口贡献了一半。强劲的出口不仅创造大量外汇流入,也给中央政府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推动减碳和房地产去金融化等跨周期结构性政策。

陆挺指出,1,高基数恐难维持。出口同比增速从2020年10月的10.9%暴增到今年11月的20.5%,因此,从今年11月开始,同比出口增速可能会下一个台阶。2,尽管全球疫情又一次复发,一些地方重新关闭国门,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经济体会选择与病毒共存的战略,其消费重心由商品返回到服务业。而中国尚未与其他国家通关,在这个过程中商品出口可能受损,服务出口又不能受益。3,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耐用品消费在经历了去年和今年的高峰之后,由于其本身的耐用属性,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需求低谷。4,最后,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大幅刺激和财政赤字之后,世界各国的财政刺激力度和对家庭补贴的力度会明显下降,这也会影响中国的外需。同时,从竞争对手,之前遭受疫情重创的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生产出口在快速恢复,如越南出口同比增速由10月的2.3%上升至11月的20.6%。5,中国出口也面临价格快速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对于经济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陆挺从来不吝赐教,与判断房地产一样,他也常年勤奋地进行中英文写作。关于出口增速的明年预期,陆挺在12月初也写下了《如何应对出口下行风险》一文。

03 多项措施化解房地产

从2021年8月的“沃尔克时刻”,到人类即将迎来的2022年。几个月之后,陆挺对房地产市场的判断又是如何?

他谈到,明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仍将有所承压,比较艰难的时刻可能表现在一季度,从目前的各项指标来看,土地出让金、新房销售以及新房开工率都在持续恶化。“房地产对地方财政的影响存在滞后性,过去几个月地方政府卖地数量金额已经大幅下降,但对地方政府现金收入的影响可能要到明年春季才能充分显现出来,这或将影响到地方的基建投资支出。不过,本轮房地产调控明显可见政府对地产行业下行的容忍程度非常高,虽然中央政府在过去三个月已经出台了一些措施来缓解部分房企的融资困难,但中央政府还在强调房住不炒,还没有大幅转向的迹象。”

陆挺给出的解决办法是:短期有必要保障大部分资质较好的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和家庭按揭贷款的正常审批。但长期看,真正的出路在于市场和公共保障并举,通过供给侧改革,让市场和政府各就各位来平衡住房供需,并以此推动更有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具体为:

一是城市的住宅用地的供给数量应和户籍人口或参加社保人数等指标紧密挂钩,适度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倾斜。

二是中央的转移支付适度向户籍人口数量增加较快的城市倾斜,以此鼓励城市向农民工开放户籍。中央还可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兴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三是在增加热点城市住宅用地供应和征收房地产税的预期下,分阶段放松商品房和相关土地限价,限购限售政策也可小幅放松,鼓励向农民工和新毕业大学生出售二手房,并适度给其提供购房优惠和补助。

四是中央要做好保障房建设用地和资金的分配。

五是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使城市落户农民工有权自主处置农村宅基地,并允许其向落户城市转让复耕用地指标。

04 大刺激放水的空间有限

不过,陆挺也认为, 从11月初开始,政策纠偏的过程已经很明显,而规模更大的宽松政策的出台或将在2022年一季度末。“不少人预计中国经济在今年四季度就会见底,这有点过度乐观了。我认为虽然政策已经在反转,但经济增速见底要到明年一季度,明年稳经济政策还会聚焦在基建和地产方面。基建项目的选择,除了从一些国家战略角度来考虑布局之外,应该与人口流动、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尤其应考虑中心城市、城市群的基建。”

对于货币政策层面,陆挺认为2022年仍有一次降准机会,但降准空间越来越小,目前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空间已经很低了,大银行的存准率在11.5%,还有些空间。降息空间非常小,这是因为从2014-15年银行基准存款利率经过六次下调以后,即使后来经济复苏期间央行也没有上调基准存款利率,因此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处于1.5%的历史低点。央行在下调MLF和LPR利率的时候,如果不同时下调基准存款利率,则会挤压银行盈利。但目前1.5%的存款基准利率显著低于当下的通胀水平,降低基准存款利率的空间极小,因此央行下调MLF利率和LPR的空间也非常有限。

对于明年刺激政策的规模,陆挺认为需要清醒理性的看待。一方面,明年一季度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后,中央的宽松刺激政策必然会加码,否则经济失速的风险会显著加大,明年全年增速就会在5%乃至4%以下。陆挺估计明年春季除了降准之外,央行或许会加大购汇力度,这样可以引导人民币适度贬值,充实外汇储备,同时向金融市场提供人民币流动性,起到降低融资成本的作用。财政支出力度必然会加大,尤其是补贴受疫情影响较重的家庭和中小微企业。陆挺预测明年地方政府专项债的额度将会从今年的3.65万亿上调到3.75万亿,发行和支出都会靠前,因此基建增速会反弹。房地产方面也会有进一步的动作,除了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之外,政府可能会给地方政府更大的因城施策的空间,放松一部分限制,同时也会增加对人口流入较多的城市的土地配置。

但陆挺也提醒到,市场要理性预估刺激的规模和方式。他认为中央政府会吸取过去几轮周期中的经验教训,会更多的从人口流向等基本面出发,更多的从优化供给侧的角度出发,来规划实施新一轮的宽松刺激。虽然从规模上来讲可能会低于预期,不会形成大水漫灌的局面,但从中长期来看,可能会更合理。

陆挺认为类似于货币化棚改这样的房地产刺激政策不会再搞了。“当年货币化棚改的规模有3.6万亿,但它的影响远超3.6万亿本身,因为棚改资金带有导向性作用,3.6万亿下去之后,带动了两笔资金:一笔是居民的储蓄和银行按揭信贷,另一笔是地方政府的举债,所以这3.6万亿实际上最后带动了可能有十几万亿的投资,使得中国经历了一轮房地产和地方政府投资的繁荣。但因为这些投资和中国的人口流向并不一致,所以成本也是高昂的。”陆挺谈及。

他指出,有些人猜想央行的碳减排机制可能在规模上媲美当年3.6万亿的货币化棚改,但他认为未来三年央行在碳减排机制贷款金额方面可能会大幅小于3.6万亿,因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提出了不要‘碳冲锋’,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