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赛道的“觉醒年代”,清晰医疗赴港能否具备后发优势?
伴随着老龄化加剧、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青少年近视比例的不断攀升,眼科逐渐成为了资本追捧的“宠儿”。
乘着“颜值经济”的东风,当眼睛这扇心灵的窗户不得不过早的蒙上一层玻璃镜片,许多人会选择视力矫正试图让自己摆脱这层镜片。
根据Frost&Sullivan、《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我国眼科市场2019年总体规模达1700亿元,预计2020年实现1938亿元,到十四五末,将超过3100亿元。
眼科医疗赛道热度骤升一时熙熙攘攘,在头部企业“爱尔眼科”的带领下,市场掀起了一股眼科医院上市热潮。
11月9日,在连续两次递表失效后,清晰医疗又一次向港交所发起了冲击,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由光大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
目前资本市场中已有不少比较出色的玩家,作为“新生力军”的清晰医疗此时冲击港股上市,又能把握住多少行业红利?IPO捕手将从以下几个维度为大家解读清晰医疗的上市之路。
千亿市场随风来
在当今消费能力大力提升的当下,人们身边几乎离不开电子产品,导致各类眼科疾病层出不穷,近视眼、青光眼等等。然而,随便去看一次眼睛、配一副眼睛就得花费少则上百,多则上千的价格。
我国约有5.5亿近视、1000万青光眼、600万白内障以及1160万眼底新生血管疾病患者。不考虑重叠发病,上述四大眼病患者人数就超过5.8亿,我国超过40%的人口受到困扰。
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在2019年眼科市场规模中,眼科医疗市场1240亿,占比73%,眼科器械市场267亿元,占比16%,眼科用药市场193亿元,占比11%。
爱尔眼科的业绩借助眼科诊疗市场的巨大需求得以飞速增长,据其财报数据显示,2009年-2019年,其营业收入从6.06亿元增至99.9亿元,11年间增长15.49倍;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0.92亿元增至13.8亿元,11年间增长14倍,可见眼科医疗行业的暴利。
那么,如此暴利的眼科医疗产业是如何火起来的?
随着眼科疾病数量的增长,眼科患者越来越多。在2018年有350万香港市民患有近视(占香港市民总人数的47%),基于社会压力及数码产品普及程度的上升,预计近视将于2023年影响380万名香港市民。另外,香港的老花人口在2018年也达到了320万人,预计在2023年该数据将达到350万人。
眼科患病率居高不下,正彰显出眼科医疗行业的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2020年,香港眼科医疗服务总市场规模约为8,463.4百万港元,市场规模预期于2021年至2025年期间以5.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于2025年达到11149.8百万港元。
于一家冲击IPO的企业来讲,市场规模的巨大纵然是一大利好,但企业的基本面也异常重要。
营收净利双增长
清晰医疗及其前身成立于2005年8月,最初提供治疗白内障的服务,随后逐步开展其他的眼科医疗服务。目前清晰医疗主要从事全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切除术、更换多焦距人工晶体、植入式隐形眼镜等医疗服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眼科医疗服务所得收入计,清晰医疗于2020年在香港所有私营医疗机构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5.0%。
据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年度及截至2021年7月31日止四个月,公司收益分别为2.07亿港元、2.18亿港元、2.22亿港元和7839.8万港元,净利润分别为3003.9万港元、2638.7万港元、3576.9万港元和514.9万港元。
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清晰医疗购买医疗耗材总额分别为1750万港元、2140万港元、1690万港元。对于一家医疗公司来说,医疗器械是架高竞争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随着日后进一步扩大适应症的覆盖范围、授权引进新药及多元化产品及疗法,清晰医疗的采购开支还将随着业务的增长而增加。
增速与突围的较量
2015年至2019年,中国眼科药物的市场规模以9.3%的复合年增长率从18亿美元增至26亿美元,并预计以18.6%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5年增至72亿美元,而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进一步提升至22.9%。
纵观国内眼科医疗市场近几年的发展,欧普康视与爱尔眼科堪称行业内的王牌企业。
欧普康视是一家眼科医药平台公司,目前拥有16种药物及候选药物的研发管线,涵盖所有主要的眼睛前部及后部疾病。爱尔眼科也毫不逊色,作为专业眼科连锁医疗机构,爱尔眼科主要从事各类眼科疾病诊疗、手术服务与医学验光配镜。
除了爱尔眼科与欧普康视这两位头部玩家之外,公立眼科医院凭借规模优势以及医改政策,在行业内的地位同样举重若轻。
虽然行业玩家众多,但行业痛点也多,并不是任何一家企业都能做好这门生意。
首先,眼科医疗行业进入的门槛很高,要掌握比普通经商更难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还得拥有完善的医学技术、场地、器械以及专业医生人员。
然后国内专业人员是比较缺乏的。清晰医疗与国内龙头爱尔眼科的专利数目相比,根本不是同一个量级。另外,国内很多机构都缺乏符合标准的医生,有些机构因为缺乏专业医生甚至需要去跨国寻找医生进行线上诊断。
其次,在未来,公立医院将向医疗服务行业靠拢,而眼科或将凭借高盈利、医疗服务为主等特点成为公立医院重点发展对象。作为相对更加权威的选择,不管是清晰医疗还是其他玩家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眼科市场正处于高成长发展阶段,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短期内我们还未能看到行业的天花板。目前清晰医疗不管是在创新能力、盈利水平还是商业化水平上都相对比较落后,想要复制爱尔眼科与欧普康视的成功,这次赴港融资能否为清晰医疗提供更多的力量与支持,加速其商业化进程,至关重要。
文|IPO捕手
最近更新
-
康沣生物欲赴港上市,“绿色通道”里的“创新宠儿”
理财 · 2021-12-22 00:10
-
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安迅物流缘何跻身“上市大军”?
科技 · 2021-12-17 16:55
-
业务结构单一,天润云能借IPO说出好故事吗?
理财 · 2021-12-17 11:14
-
年末IPO热潮掀起,国际永胜二度冲击港交所
股票 · 2021-12-16 10:48
- 利空风险还未过去!个股普跌后又迎普涨,哪些机会要注意?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5月26日投资逻辑
- 修复情绪,小时级别仍堪忧!
- 0526《排股掌内功心法》欧盟宣布光伏发电倍增计划;推荐受益技术迭代+平台型公司
- 刚刚!A股盘后传来重磅消息 缩量上涨还需担心?
- 【20220526早评】周四魔咒风险会否出现?
- 【复盘擒牛】重磅利好来袭,注意机会,明天就是!!
- 教学 | 6大看盘技巧!学会轻松把握买卖时机!
- 2022/5/25上证指数技术分析
- 探低回升,资金回流
- 搜狐24名员工被诈骗,盗贼冒充财务部发内部信,损失金额不到5万
- 0520《排股掌内功心法》
- A股鹤立独行拉升!题材板块轮番带节奏,机构在买什么?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5月20日投资逻辑
- A股行情牛冠全球!周末消息利好不断,下周该怎么操作?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5月23日投资逻辑
- 每周一股|本周重点关注:利好突袭!这一品种准备突破!
- 新冠还未走,猴痘行情又来袭!指数滞涨,现在该怎么办?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5月24日投资逻辑
- 指数中银下跌“洗刷刷”!5月行情渐行渐远,接下来怎么办?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5月25日投资逻辑
- 0525《排股掌内功心法》汽车行业:大压铸时代来临,龙头公司有望迎来业绩爆发期
- 利空风险还未过去!个股普跌后又迎普涨,哪些机会要注意?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5月26日投资逻辑
- 猴痘疫苗概念股梳理
- 走出低谷的王健林,该如何拉一把万达电影?
- 高景气赛道暗流涌动!指数呈现分化模式,哪些板块在蠢蠢欲动?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4月29日投资逻辑
- 高景气赛道重振旗鼓!指数报复性反弹,可以抄底了吗?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4月28日投资逻辑
- 2850点攻坚战!A股市场跌跌不休,到底该怎么办?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4月27日投资逻辑
- 节中美股先跌为敬!A股能否继续上攻,还有哪些投资机会?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5月5日投资逻辑
- 这只消费股业绩大超预期,净利润环比暴增2倍,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 两市超百股涨停!沪指4连阳,机构资金在买什么?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5月6日投资逻辑
- 美股V型反转,A股能否独善其身?接下来该怎么玩?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5月9日投资逻辑
- 粮食危机再升温
- 县城城镇化建设,关注新老基建
- 高景气赛道“熄火”!指数冲高回落,后市该怎么做?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5月17日投资逻辑
专栏推荐
-
研选 浓缩机构研究精华,提前捕捉市场风口 1211人已购
¥158.00/月 -
排股掌内功心法 股市修炼有三大要素,即方法、选股、择时。 9人已购
¥399.00/月 -
尾盘擒牛之如何选股? 学完这些方法,告别选股难! 1人已购
¥288.00/月 -
强庄集中营 板王掘金强庄集中营,热点强庄+涨停突破好股,你要的都在这! 73人已购
¥488.00/月
推荐阅读
-
创业板IPO“钉子户”亚香香料只差临门一脚,承诺涉及“双高”产品不再投产,但募投项目未做更新
-
“高含基”概念直线封板!券商ETF(512000)午盘狂飙2%,机构:左侧布局!
-
5月26日午间看市继续走修复,重返5日线
-
【稳健趋势向上票继续吃肉】
-
江特电机:中国锂矿小王子
-
完成C轮融资,银利电气的OBC能否取代快充技术?
-
历史性首次单季盈利,瑞幸跑出创新“加速度”
-
面对前有中通压顶,后有圆通申通的赶超,韵达老二还能坐稳吗?
-
万物新生2022年一季度报:营收同比增长46%,运营层面盈利
-
北交所“转板第一股”上市科创板,昔日“无人机禁毒第一股”首战铩羽
-
集采变局下药企的唯一出路
-
这份“专属保险”,给了民营房企久违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