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又送一家企业,来到IPO大门前。

KK集团即将IPO

11月4日,香港联交所信息显示KK集团已经递交了发行上市申请,正式启动赴港上市流程。

KK集团成立于2014年,目前公司旗下拥有KK馆、KKV、The Colorist、X11四个品牌,主要面向Z世代(95、00后)消费群体,是中国第三大潮流零售商。

截至目前,KK集团向消费者提供横跨18个主要品类中超过20000个SKU的各种潮流产品,涵盖美妆、潮玩、食品及饮品、家居品、文具等主要核心生活用品类别,全球门店数量达680家。

根据招股书披露,KK集团在上市前的股权架构中,吴悦宁通过MOGR持股24%,郭惠波先生通过Starlight,持股4.38%;上述股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28.38%,为单一最大股东组别。由此计算,吴悦宁身家48亿。

明星股东们也颇受关注。IPO前,现任阿里本地生活CEO俞永福通过eWTP持股为9.88%,上海纬砺持股为7.52%,CMC持股为6.29%,上海翀益持股为4.08%,京东旗下的JDAngara持股为1.38%。

如今即将IPO更是让KK集团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不知道的是,在这光鲜的潮流零售独角兽的外衣下,却隐藏着各式各样的问题。

理工男的逆袭

KK集团的创始人吴悦宁,出生于1984年,是一位妥妥的80后。2007年,在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他,顺势进入了IT行业。

但在IT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年,吴悦宁觉得自己并不想一直干这个行当,想要自己出来创业。于是在2014年,吴悦宁注意到了进口商品领域的爆发性需求,决定在广东东莞开一家容纳零食、美妆、个护等进口产品的集合店,取名为KK馆。

刚开始,位于风口之上的KK馆赚到了一点钱,意气风发的吴悦宁,同年就开出4家面积均在80平左右的KK馆社区店。

不过很快,KK馆以亏损千万的“战绩”逐步从KK集团的战略布局中退下。

尽管倒闭流言从未停止,但KK馆为KK集团征战新零售业“试水”的任务已光荣完成。

2015年,KK馆在原有基础上升级成集餐饮、咖啡、书吧等多业态于一体的2.0版本,一次性开出十家门店,之后依然是疯狂扩张,大力拓展SKU、升级店面。

接下来的几年间,吴悦宁又陆续推出主打精致生活集合的KKV、主打美妆集合店品牌THE COLORIST调色师、全球潮玩集合品牌X11等品牌。

从开店数量看,KKV目前有315家,几乎占据KK的一半门店,调色师以247家名列第二,KK馆只剩下97家,占总门店数的14%,数量最少的是后起家的X11,有21家店。

发展的越快,亏的就越多

店开的越多,KK集团的成长速度也就越快。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潮流零售市场的竞争激烈且分散,按GMV计算,2020年前五大参与者的市场规模为人民币305亿元,占中国潮流零售市场GMV约15.6%。按GMV计算,2020年KK集团是中国第三大潮流零售市场参与者。

KK集团提到,其成交总额GMV增长速度最快,远超排名前二的公司——第一、二大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1%及-1.7%,而KK集团达到了246.2%。

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分别实现GMV1.88亿元、6.52亿元、22.54亿元和22.13亿元。

从营收来看,KK集团确实增长迅猛,每年以超3倍速度增长,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营收分别为人民币1.55亿、4.63亿、16.46亿。在2021年上半年的营收更是超过2020年全年,为16.83亿元。

钱赚的确实很多,但表面风光的背后,却面临这连年亏损的困境。

根据招股书,2018-2021上半年,KK集团分别亏损7950万、5.15亿、20.17亿、43.97亿元。算下来,三年半亏了70亿元左右。

对于近几年产生的净亏损,KK集团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是为持续提升业务规模及门店网络的投资所致。同时,归因于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的公平值增加。

如果按照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算,KK集团经调整后的净亏损分别为0.42亿元、0.77亿元、1.71亿元、0.38亿元。

7轮融资,仍无法覆盖负债

同时,由于连年亏损,想要快速发展,就不得不疯狂融资续命。

天眼查显示,自2016年3月的Pre-A轮融资起,KK集团一共经历了7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40亿元,平均每年获取一轮。

2016年,pre-A轮,深创投进入,获投1500万元;

2017年,A轮,璀璨资本、深创投、黑藻资本进入,获投1亿元;

2018年,B轮,经纬中国、璀璨资本进入,获投7500万元。

2019年,C轮,eWTP科技创新基金、洪泰基金、经纬中国等进入,获投4亿元;

2019年,D轮,Kamet Capital、eWTP科技创新基金、五岳资本等进入,获投1亿美元。

2020年,E轮,CMC资本、洪泰基金、Kamet Capital、黑蚁资本等进入,获投10亿元。

2021年,战略投资,京东领投,新天域资本、CMC资本等进入,获投3亿美元。

其最近一轮融资后,KK集团的估值约30亿美金,折合人民币约200亿元。

图片来源:天眼查APP

可是即便如此,KK集团的现金流仍无法覆盖负债。

报告期内,KK集团的负债净额分别为1.01亿元、7.12亿元、27.10亿元和69.82亿元。与之对应的,KK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2812.6万元、2.33亿元、1.68亿元以及11.17亿元。这也意味着KK集团处于资金告急状态,IPO募资势在必行。

再不上市,就撑不住了

快速融资与扩张的背后,KK集团也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库存、运营压力。

首先是SKU的快速迭代导致的库存压力加大,招股书披露,2018年-2021年上半年,存货分别占流动资产总值的约41.0%、52.0%、57.8%及34.6%,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63天、301天、196天及150天。

对比名创优品,2019、2020财年货周转天数分别为63天、78天。也就是说,名创优品的商品变现速度约为KK集团的2倍。

相对于名创优品的SKU以自有品牌为主,KK集团更多的是集成第三方品牌。2018年-2021年上半年,销售自有品牌商品产生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1.4%、7.7%、12.3%及13.4%。

据悉,KK集团向1145个第三方采购商品,并委聘145个OEM及ODM合同商进行商品制造。2018年-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32.1%、27.1%、30.4%、和36.2%。

并且,项目长期不盈利、遭遇商场清退、与公司沟通不畅等一系列原因,正加速着加盟商纷纷逃离KK集团。今年4月就有媒体报道,KKV全国首店东莞国贸城一楼2000平米的旗舰店,突遭强行停电、封铺。

由于KKV长期未达到与商场签约时所承诺的业绩表现和租金贡献,全国多个商场与KKV存在矛盾分歧。包括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在内的全国多家KKV和KK集团旗下品牌THE COLORIST调色师也正在撤店当中。

此外,产品高度同质化引发的竞争,流量难以转换为购买力,无一不在诉说着这个新零售独角兽的困境。事实上,2019年起KK集团开始全线升级KK电商项目,正式进军新社交电商,目前看也尚未取得明显成效。

在外界看来,表面光鲜的KK集团,如今早已问题缠身。无论是,自身盈利能力有限,还是烧钱速度太快,都意味着,KK集团需要大量的钱才能将故事继续讲下去。而摆在KK集团面前的,除了上市,已经没有另外一条路可走。

但资本市场真的能对此买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