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设立的重磅消息,令整个金融圈倍感振奋。在机构看来,北交所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不少“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通道有望进一步打通,提升了创业企业的市场流动性,同时也进一步激活了企业的直接融资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市场关于新三板公司上市路径变化的讨论,券商观点并不统一。部分机构认为,新交易市场的出现将可能撼动过去转板上市的模式;也有部分观点,两者并不冲突,企业上市路径增加,选择实际上变得更多了。

编辑 | Echo

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北交所沿用精选层体系

“专精特新”企业迎来机会

随着北交所设立的消息公布,这一新交易所的注册和制度出台的速度也快得令人应接不暇。

9月3日,北交所正式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本10亿元。同日,证监会就北京证券交易所有关基础制度安排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9月5日,北交所正式发布上市、交易、会员管理相关的三大业务规则。9月10日,北交所第二批业务规则也火速出炉,涵盖了公开发行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等规则。

在券商机构看来,北交所主要定位是精选层公司,北交所的组建也基本沿用精选层体系。尽管创新层、精选层、北交所的提出时点不同,但对于挂牌企业而言,进入北交所上市和此前进入精选层的条件并未发生本质变化。

联储证券投行业务负责人尹中余认为,挂牌公司进入精选层,总体遵循“市值和财务稳健性要求高低匹配的原则”,具体落实上位法“持续盈利能力”要求,市值标准由低到高梯度设置,财务条件覆盖不同发展阶段、行业类型和商业模式的企业,公司需符合四个标准之一。“北交所成立的主要思路是总体平移精选层各项制度,所以新三板公司在从基础层、创新层走入北交所的条件上没有明显变化。”

申万宏源证券相关人士也指出,进入北交所上市的主要条件包括市值标准、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标准、营业收入、研发投入标准等各项指标,相比此前精选层的条件并没有太多变化。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总经理助理诸海滨指出,精选层进入条件与公开发行条件相衔接,主要包括市值条件、财务条件、规范性条件,以及发行完成后的股权分散度要求等方面。具体来看,精选层进入条件通过市值和财务指标组合设定了四套标准,总体遵循“市值和财务稳健性要求高低匹配的原则”,具体落实上位法“持续盈利能力”要求,市值标准由低到高梯度设置,财务条件覆盖不同发展阶段、行业类型和商业模式的企业,公司符合其一即可。

东吴证券投行委委员、中小企业融资总部总经理方苏指出,北交所对精选层现有的分层管理、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股票停复牌等单项业务规则作出了体系化整合,同时吸收借鉴了现行上市公司监管的成熟经验,形成了总体监管架构和全链条监管安排。与精选层的挂牌条件保持一致,北交所设置了市值条件和财务条件的四套标准,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标准一侧重财务指标,市值起辅助作用;标准二侧重关注市值标准,适应盈利模式清晰、业务快速发展的企业;标准三针对具有一定研发能力且研发成果已初步实现业务收入的企业;标准四主要面向市场高度认可、研发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未盈利企业。”

恒泰长财证券成长企业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杨耘分析到,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京证券交易所是“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精选层各项基础制度将总体平移到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内容组建北京交易所。

“企业要想迈进北交所,首先得是挂牌满12个月的创新层企业,而创新层企业首先必须在新三板挂牌,可以是现有基础层调层,也可以申请挂牌的同时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直接进创新层。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北交所成立后的基础制度与原精选层变化不大,但随着改革推进有更进一步的制度要求也在情理之中。”杨耘表示。

与此同时,此次北交所设立的相关消息中,“专精特新”概念的提法瞬间引爆了市场的热情。据悉,“专精特新”概念的提出已十年有余,具体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公开资料显示,自2019年以来,工信部已累计公布3批共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名单。

在机构人士看来,北交所的设立无疑也为过去新三板挂牌企业中,有着“专精特新”特点的企业带来上市机会。

方苏指出,北交所的成立,主要是打造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专业化平台,进一步破除新三板建设的政策障碍,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夯实市场服务功能,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科技、创新和资本的聚集效应,逐步发展成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

“北交所的设立将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的注册制安排、探索交易所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支持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市场服务体系,创造积极向上的良性市场生态,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方苏指出。

“不少创新层公司已筹备申报北交所,有些准备摘牌转板的公司也重新调整了策略,希望可以在新的政策下排队北交所,一些项目储备充沛的券商又要开始忙起来了。”上述券商相关人士指出。

转板上市路径变化引发讨论

机构:未来配套制度将更加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北交所的设立,新三板改革中提及的“转板上市”路径变化也引发市场热议。根据公开信息,多层次市场之间联系还会进一步加强,鼓励优质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同时,也将进一步完善转板机制。不过,有观点认为,未来企业IPO融资的模式将重新出现调整,新三板公司上市路径有望缩短,选择转板上市的可能性将会变小。

有机构人士判断,由于此前转板制度的设立,很多新三板挂牌公司为寻求更多融资,往往选择“转板上市”,这也造成了精选层成为了无法长期留住企业的板块。而北交所的出现将使得新三板挂牌企业摘牌再走上市通道的案例减少。不过也有机构认为,不同阶段的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上市路径,两者并不会冲突。

华南一中型券商新三板相关负责人指出,新三板到现在北交所的成立,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尤其是具备一定独特性发展中的企业,他的选择机会增加了。对一些规模不一定非常大、处于成长期,尤其一些在行业中有特定性以及在新兴领域有一定地位的企业,选择和机会会突出一些。在交易机制定价机制、资源配置的这些功能基本齐备的这些情况下,如果在新生的市场中上市,对企业来说其实是有一定的机会,获得市场更多青睐。

“不过,从长期来说,其实我们看资本市场的发展路径,所有企业最终的定价还是围绕着他的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短时间由于不同市场定价的差异导致的溢价,从更长周期来说可能会导致一定的风险。”

对于企业上市路径变化的讨论,也有机构认为,可能未来会通过制度的精细化安排和调整解决现有的市场分歧。

申万宏源证券相关人士指出,之前推出的转板制度,主要是基于精选层还是定义为非上市公众公司,随着北京交易所的设立,已经明确定义北京交易所的企业是上市公司,投资者适当性也会做适当调整。

华东某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关键还是要看投资者的准入门槛。“为了提高市场流动性和活跃性,北交所不排除会降低投资门槛,最终和科创板一致(50万),但转板或将名存实亡;也不排除监管机构为了控制风险,维持投资门槛不变(100万),毕竟北交所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业绩波动和风险较大。”

不过,也有券商机构相关人士指出,北交所的门槛不应该降低,因为中小企业根基不扎实、风险大,门槛降低后容易引起“炒小炒差”的不理性之风,且很快将引起创新层和基础层的跟风,将造成严重的市场溢出风险,届时北交所和沪深交易所也将迎来同质化竞争,既不利于新上市公司质量控制,也不利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

杨耘分析,目前市场上已经有数家挂牌公司披露了转板上市的计划,预计现在及未来都会有公司按照转板路径进入沪深交易所。“但在北京交易所设立的重大政策出台背景下,市场憧憬着新时代发展思路下的可能超预期的政策红利激励,这对众多的发展中企业、投资机构、中介机构都是值得纳入更多更新考量的因素。”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所述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指导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