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在问,我是不是应该不上市呢?因为好像跟我的理想好像越来越远一样.....”。

作者:刘猛

编辑:郝科科

风品:于焕喜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半年报来袭,顺丰控股又爆雷了。

7月13日,顺丰控股发布业绩预告,2021年上半年度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4-8.3亿元,同比下降78%-83%;去年同期37.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14元/股-0.18元/股。

消息一出,波澜又起。

01

业绩再爆雷 何解变革阵痛?

LAOCAI

要知道,尽管贵为快递龙头,但在规模方面,主打高端范的顺丰控股一直不占优势。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20年顺丰和三通一达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顺丰9.8%,中通20.4%,韵达17%,圆通15.2%,申通占比10.6%,其他合计占比27%。

自然,盈利能力成为顺丰最美好的资本故事。

2018-2020年,顺丰控股分别实现分别实现净利45.56亿元、57.97元、73.26亿元,同比增长-4.57%、27.23%、26.39%。近两年的强劲表现,也让其市值一度超过5000亿大关。

如今,净利严重变脸,资本态度将何去从呢?

对此,顺丰控股解释称:

公司围绕增强综合物流服务能力、打造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发展方向,加速多元业务板块的市场开拓及网络资源投入(包括中转场地及自动化设备、干支线运力等),夯实运营底盘、提升处理产能,以缓解前期产能瓶颈并支撑各项业务未来快速发展,该等投入导致公司成本阶段性承压;同时,经济型快递产品增长较快,因该部分产品定价偏低,一定程度影响整体毛利率水平。此外,因今年第一季度春节期间响应原地过年倡导,公司给予留岗员工充分的关怀和激励,收派员、仓管员、中转运作员等春节期间在岗人员数量与薪酬成本明显增加,也对公司盈利能力带来临时一次性影响。

简言之,即开发新业务、抢占市场、员工福利。客观而言,这些改变、变革都是利于企业未来的长远布局,值得肯定。

但治大企如烹小鲜,如何拿捏尺度力度、降低革新、拓新阵痛带来的失速骤降等不利影响、最终效果又如何,仍需检验考量。

实际上,2021年以来,顺丰控股的日子就一直不算顺心。

4月8日晚间,顺丰一季报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净利亏损9亿-11亿元。4月9日,顺丰股份股价下跌12.53%。

甚至在股东大会上,引得董事长王卫公开道歉:“首先跟股东做一个道歉,因为我认为第一个季度真的没有经营好。”并坦言管理上有疏忽,类似问题不会出现第二次。

4月22日一季报显示,一季度顺丰控股归母净利润亏损9.89亿元,同比下降209%。

这是顺丰控股自2016年以来,第一次亏损。

一季报同时,顺丰控股还公布了财务负责人伍玮婷的调任公告,也算是王卫对投资者的一个交代。

然上述动作,并没拯救多少市场信心。要知道,2021年2月18日,顺丰股价高达124.37元/股。截止7月16日收盘价65.3元,5个月累计跌幅47%,市值蒸发约2600亿元。

玩味的是,一季报顺丰控股给出的下滑原因,与当下几乎如出一辙。

顺丰控股称,一方面因为公司加大新业务开拓及资源投入力度,导致公司成本短期承压;另一方面因为今年一季度春节期间倡导就地过年,在岗人员数量和薪酬成本明显增加。

此外,由于下沉市场电商需求旺盛,公司经济型快递产品特惠专配的业务量增长迅猛,该部分定价偏低,一定程度影响整体毛利率水平。

想来,顺丰亦或王卫也不容易。

快递行业内卷已成不争事实,即使“贵族”顺丰也压力不轻。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初全国快递业务量受疫情影响较大,快递龙头公司均希望抢得更多量来弥补年初亏空,中通首先发起激烈的价格战,加速竞争格局分化。另外,以极兔快递为代表的新快递企业加入竞争,采取激进低价抢量策略,加速市场起价竞争。

数据显示,从2018年至今,共有12家快递企业陷入困局。快递价格战愈演愈烈,派件费大幅下调,快递员收入也受到影响。数据显示,快递业务平均单价从2007年的28.50元/件快速滑至2020年的10.55元/件。

02

短板之痛、优势几何

“贵族”天花板冷思

LAOCAI

表面看,消费者通过这场“内卷”战,赢得了短期实惠。但拉长维度,明眼人都能看出,这种烧钱竞争无疑饮鸩止渴、不可持续,无利行业健康发展。

物流行业专家杨达卿表示,国内快递业当前亏损主要是“以价(低价)换量(数量)”的价格战的结果。低价战短期对消费者没有伤害,但长期低端竞争将影响服务升级,而市场整体的价格战势必拖延中国从快递大国迈向快递强国的进程。

所言不虚。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中,顺丰控股作为高端老大,冲击自然最重。

以2020年为例,顺丰净利整体表现虽不错,但一些关键数据不乏利空信号。

2020年,顺丰快递单票收入17.77元,同比下降18.99%,2019年下滑度为5.67%。2021年3月19日,顺丰控股发布2021年2月快递服务经营简报:公司当月单票收入15.11元,同比下滑16.93%,而1月单票收入已经下滑12.39%。

速运物流及供应链毛利率16.37%,同比下降1.02个百分点,且自2017年以来持续下滑。

2020年全年公司资本支出141.54亿元,同比增长9.59%,资本开支节奏加快。

市占率方面,挤压也扎眼。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和顺丰公告资料显示,2010年-2019年,顺丰市占率已从18.8%降至7.61%。

好消息是,2020年以来市占率开始回暖。但问题在于,主要是利润不高的经济型产品提升,回升的业务质量并不算高。

经营数据说话,顺丰控股的主要产品实效、经济、快运产品合计占营收比重超8成,其中,经济型快递产品2020年同比大增64%,占营收比重升至28.67%。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经济型快递产品业务量大增,与行业越演愈烈的低价内卷有关,顺丰也只能无奈应战。而该类产品的盈利空间不高,不仅影响到顺丰控股利润,也影响了一线快递员收入。如情况持续,对安身立命的“口碑优势”影响不可不察。

这应是个可贵提醒。

浏览黑猫投诉,一些问题漏洞值得警惕。

6月11日,黑猫投诉编号17353592382显示:我的顺丰快递早应该在6.9号派送到,却因顺丰快递系统有问题,地址识别有问题,而我的地址完全是十分具体的,没法送到下一站,延迟送货,期间找过好几次顺丰客服,之前有一个快递也是相同情况,我也和客服说明了情况,结果到现在还是没有处理,已经给我耽误三天,这服务态度我也是服气了。

6月26日,黑猫投诉编号17353783417显示:顺丰快递,包装不严谨,内部填充物不够,造成货物损伤,有保价,不赔付,诸多理由拒绝赔付。

并于次日补充道:收货员没有当面打包,也没提示需要签什么协议,收货时因保价问题都拍得有清晰照片,而且到达目的地也是多次派送不成功,其中原因无法知晓,收货方收到包裹后,明显感觉包裹里面有晃动,打开包裹后才知道里面填充物不够,所以造成物品损伤,附带发货前物品照片和收货后物品照片,屏幕上明显有被挤压造成的亮斑。

7月2日,黑猫投诉17353857009显示:我发的顺丰特快的,交的是顺丰特快费用,顺丰给我用重货发货,快件严重延误,且造成快件严重损坏,给我本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998元,,顺丰客服说只赔偿100元,并且不承认他们的错误......

(以上投诉均通过平台审核)

众所周知,顺丰一直坚持自营模式,以服务标准统一、服务质量稳定、安全性能高等特点著称。消费者之所以花高价也要选择顺丰,原因也在于:服务质量。

若品质体验下滑,无疑侵蚀根基,放眼市场不缺替代者。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京东物流、邮储等新力量崛起,顺丰控股广受好评的速度优势面临摊薄之忧。

统计数据显示,全国92%区县、84%乡镇的消费者均可享受京东物流当天下单最晚次日送达的高时效体验。随着今年5月京东物流在港上市,其次日达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

再看邮政,今年6月28日,中国邮政宣布将全面提速,共覆盖全国1000多个城市,将在全国主要城市实现次日达,6成以上特快专递实现次晨达。

另一厢,自身固有短板仍然刺眼——缺乏强力电商平台支撑。

互联网时代,电商流量对物流的重要性无需赘言。

申通、圆通、中通、百世、韵达最新财报显示,阿里集团持有申通快递25%股份,持有圆通快递21.91%股份,中通快递8.42%股份,持有百世快递27.43%股份,持有韵达快递2%股份。

四通一达中,均有阿里系背景,除了资本,相应的流量加持更为可贵,看看每年双11的物流量即一目了然。京东物流更不必多说,早已是京东电商的标配。

而最后的大平台拼多多,主要面向三四级下沉市场,极致性价比、广泛覆盖面是其最大需求。以加盟制、价格战著称的极兔受益最大,顺丰调性的匹配度并不占优。

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认为,顺丰目前在下沉市场还处前期投入的试运行阶段。在这一阶段顺丰需要和四通一达抢占经济件市场,需用速度来快速建立差异化,成本必将攀升。但与此同时,初期货量不足,但物流线路必须开通,就会造成毛利承压的情况。

换言之,缺乏电商平台强支撑、面对行业低价内卷及竞品优势追逐,坚持第三方的顺丰控股成长压力自知,天花板隐现。

由此,也就好理解为何在此不利局面下,顺丰控股还要坚持加大新业务开拓及资源投入力度了。

03

第二增长曲线在哪

理想“远近”之思

LAOCAI

然顺丰控股正处两难境地:

一边传统业务价格内卷厮杀,另一边新业务投入压力不小。

尽管王卫曾表示,公司不会一味烧钱来做新业务,但短期利润承压若能换来长期竞争力,有机会将顺丰打造成为市场上不可或缺的选择,愿意调低未来1-2年利润率预期。

但最终效果如何,依然是摸着石头过河。即使王者也有交学费的可能,而这些都考验着资本耐心,企业信心。

比如当下焦点顺丰同城。

6月30日晚间,港交所披露了顺丰控股旗下即时配送服务平台--顺丰同城的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过去三年,顺丰同城订单量和营收大幅增长。2018年至2020年,营收分别为9.9亿元、21.1亿元和48.4亿元。订单数由2018年7980万笔增至2019年2.1亿笔,并进一步增至2020年7.6亿笔,复合年增长率208.7%。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分拆子公司IPO一方面可以提振资本信心,另一方面也可缓解顺丰控股的业绩压力。

还是数据说话,报告期内,顺丰同城归母净亏损分别为3.28亿元、4.7亿元及7.58亿元,累计归母净亏损为15.56亿元。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分别为3.67亿元、6.56亿元及5.63亿元。

巨大资金压力,主要是高昂的人员成本所致。

区别于顺丰快递业务的自营模式,顺丰同城的的供应商主要为外包公司。即委聘外包公司向其提供大多数骑手,来支援订单履约。

这不但导致品控风控难度加大,人力外包费用也持续攀高,分别支出10.5亿元、21.1亿元和48.6亿元,分别在营业成本中占85.4%、86.4%和96.6%。甚至超过了当年营收。

同时,市场竞争同样白热化。西南证券研报曾指出,2020年即时配送业已呈现双寡头垄断格局:美团配送市占率47.2%,蜂鸟+点我达市占率20.7%,两者份额已超67%,达达约4.1%,顺丰同城仅约1.2%。

涉及未来成长力的研发投入,也不算出色。2018年至2020年,顺丰同城研发开支分别为328.1万元、427.1万元、6937.4万元;而达达集团分别为2.70亿元、3.34亿元、4.29亿元,完全是碾压级别。

可见,同城业务不轻松,顺丰同城仍处大力培育期。

往期看,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急迫,困扰顺丰、王卫已久。从顺丰首个电商平台E商圈、支付平台顺丰宝,到定位中高端、主打生鲜和进口食品的顺丰优选,再到O2O便利店嘿店。可以说,为培育更多变现模式,顺丰在电商新业务不余遗力,但最终效果并不算如意。

换言之,顺丰同城责任重大。

问题在于,分拆顺丰同城,顺丰控股亦或王卫的问题烦恼就解决了吗?

作为资金密集、劳动力密集产业,面对价格战愈发激烈、自身优势摊薄、短板待解,顺丰控股的天花板突破有多轻松?而加速资本布局,即使上市成功,也非万能药,顺丰同城能否突围,也还需更多基本功打磨。

正如行业专家张书乐所言,若顺丰同城上市成功,其实暂时不会给即时配送市场的格局带来实质性改变。唯有模式才会带来格局改变,而不是简单地引入资本和补贴大战。

2021年4月,2020年股东大会上,王卫曾感慨道:“我经常在问,我是不是应该不上市呢?因为好像跟我的理想好像越来越远一样.....”。

然一转眼,加上顺丰房托,以及拟收购的嘉里物流,“顺丰系”或将集齐4家上市公司了,王卫俨然已成IPO收割机。

何以冰火之变?频频资本布局中,能否破题天花板?这次王卫“理想”是远还是近了?能解悔意、焦虑吗?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