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加拿大法院拒绝了一份汇丰银行为孟晚舟提供的证据。而这份证据,恰恰证明了美国检方对孟晚舟的诬陷。

拒绝汇丰的新证据

当地时间7月9日,加拿大法院判决,不同意引入汇丰银行提供的新证据。

汇丰提供的这份最新证据,涵盖会议纪要、内部客户管理系统、提及PPT的报告、相关员工所发送的一系列的邮件对话等,证明了汇丰有高层知晓华为与星通的实际关系。在今年4月易简财经就曾对汇丰提供的关键文件进行分析。(详见《汇丰与华为达成重要协议,孟晚舟回国出现转机》)

因此,新证据对孟晚舟极其有利。此前美国检方同时指控孟女士有两项罪名,其一为“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其二为“金融欺诈”。

第一项指控在加拿大仅是“价值观”契合,意思就是跟着吆喝,没有什么法律依据达成引渡;而第二项指控“金融欺诈”在美加两国之间都属于犯罪,因此成为孟晚舟是否被引渡到美国的关键。

在案件初审阶段,加拿大法官就认定孟晚舟的双重犯罪成立。

现在,孟方律师引用新证据,并提出“汇丰根本就清楚华为与伊朗的业务;并没有承受任何实际损失”。而美国检方没有做客观陈述,纯属断章取义的诬告。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本周一的例行记者会上说,孟晚舟近日向加拿大法院提交的汇丰银行内部文件再次充分证明,美方对孟所谓‘欺诈’指控纯属无中生有、凭空捏造,这进一步暴露了孟晚舟事件的政治迫害本质。

银行亦为鱼肉

美国为何要利用银行对华为痛下狠手?

2015年,奥巴马时代的美伊关系升温。伊朗为了在核议题谈判上取得进展,应美方要求提供了一份含有30家公司的资料,华为和中兴榜上有名。美方从此打开了调查的突破口,为孟女士近几年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于是在2016年,美国动用法律武器,通过司法部要求各大银行提交资料,汇丰及其他几家与华为有业务往来的国际金融机构,都被迫提供了相应的资料。

美方在调阅汇丰文件之后,发现了华为介入伊朗业务的”蛛丝马迹”,尤其是拿到其首席财务官亲自陈述的PPT,如获尚宝。

美国检方过滤了对孟晚舟有利的证据,保留了片面不利的证据,断章取义的指控孟欺诈汇丰。于是导致后来公众视野中的那一幕:美国和汇丰“合谋构陷”孟晚舟。

整个过程中,汇丰被美国检方强行捆绑,有苦说不出。

汇丰之所以被强行捆绑,原因也很简单,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占比为86%,万一被美国政府踢出美元结算体系,没有哪家跨国银行受得了。

这就是当今世界不合理且让人无奈的现实,任何机构和企业凡是需要进行美元结算的,就会受到美国政府的长臂管辖。

孟晚舟三年应诉之路的重大转机出现在今年4月。当时,在香港法院程序框架下,汇丰跟华为主动达成和解后,向孟的律师团队提供所需的相关事实资料。这些文件明明白白地证明了孟晚舟的无辜,也让美国司法部的伎俩大白于天下。

随着美国无法把控的真实证据浮出水面,汇丰上传下达和内控机制失效的嫌疑,可能会令其遭致不少诟病。而它依法将对孟晚舟有利的全部证据提供给华为,让事实公之于众,“构陷者”的污名不攻自破。

美国的政治企图也随之昭然若揭,那就是不择手段,将一家快速崛起的中国科技企业和一家历经百年洗礼的国际银行在法律上“对立”起来。

一石二鸟的大阴谋

在笔者看来,美国司法部精心策划的孟晚舟案,其实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阴谋,那就是一石二鸟。一方面美国不仅可通过该事件打击华为,进而打击中国科技发展,和经济的转型升级,甚至制约国家崛起。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炮制“对立”,挑拨汇丰与中国政府、舆论和大众的关系。如果任由事件不断恶化,迫使汇丰撤回投资,鉴于其促进中国与世界金融互通的影响力,将在全球金融圈层内造成极大震动,影响其他国际机构对中国的投资,进行达到破坏中国金融开放的目的。

放眼全球,世界各国依旧是以美元为主流结算体系,美国长臂管辖依旧是金融机构难以绕开的软肋。而瓦解长臂管辖的对策除了阻断法体系,更重要的是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削弱美元的主导地位。

另外,与外交战略同理,在金融开放经济超越的进程中,中国也需要更多元化的外资金融伙伴,与之合作共赢。

然而,迄今为止,很少有美资银行,会全力支持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战略。而欧洲第一大银行汇丰,不仅是中国金融业最大的外资投入者,也是最主要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全球推动者,同时,为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引入了最多的海外投资者。

如果美国人的阴谋得逞,动摇了欧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根基,这对中国金融开放极为不利。

好在,中国的监管机构依然以开放的姿态欢迎汇丰等机构,而同时汇丰也在加速战略东移,将更多资本和资源向中国和亚洲倾斜。

近年来,中西方力量对比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赶超美国,《阻断法》和《反外国制裁法》等法律体系发挥威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中国企业和国际银行受制于“美国规则“的局面也将大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