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稀缺 穿透

能否战略精准、步步为营?

作者:李晴雨

编辑:贺婧

风品:沈禾 车一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海天味业,最近应该比较烦。

7月2日至7月7日,海天味业连续4个交易日下跌。截至7月12日收盘,股价116.87元,市值4923亿元,相比开年168.12元的高点,下降约30%。

这显然与“酱茅”光环,不甚相符。泡沫,开始破裂了吗?

01

三高管套现1.36亿 482家基金清仓

海天被高估多少?

LAOCAI

股价涨跌,应是市场常态。然聚焦海天味业跌幅同时,还有“精准”躲过一劫的三位套现高管。

2020年12月8日晚,海天味业披露减持计划,因个人资金需求原因,公司副总裁吴振兴、公司副总裁黄文彪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不超50万股股份。公司副总裁管江华也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30万股公司股份。三人交易时间为2020年12月30日至今年6月28日,三人所持股份均为IPO前取得。

2021年6月28日,海天味业披露减持结果,管江华、吴振兴、黄文彪分别减持13万股、19.70万股、44.23万股,分别套现1716.22万元、2674.74万元、9210.56万元,合计套现1.36亿元。

三者原因皆为:“个人资金需求”,也刚好躲过了大跌。

另一厢,12万中小股东却没这么幸运。若按蒸发市值估算,仅7月2日至7月7日四天,12.04万股东人均亏损就超52万元。

质疑声,由此泛起。

不过,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这是意料之中事。

行业分析师郝瑞指出,海天味业市盈率一度超过100倍,现在依然在70倍左右浮动,相对偏高,高管高位减持不足为奇。而调味品行业盈利增长比较稳定,且易于预测,相比年化增速不到20%的固定水平,如此偏高估值显然不太合理,挤泡沫也就在情理中。

实际上,一些机构投资者早已“用脚投票”。

公募基金也在减持“跑路”。2020年四季度,有557家基金持有海天味业股票;而2021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数量减至75家。短短一个季度482家公募基金清仓了股票。

2020年底,有120家机构投资者持股海天味业,合计持股比68.19%;2021年一季度末,机构投资者减至49家,持股比降低至66.07%

02

营利增速三连降

LAOCAI

何以如此尴尬?海天味业被高估了吗、高估多少?

资本冷暖间,无论高估还是低估,说到底都是成长性症结。

拉长维度,“酱茅”海天味业业绩增速早已放缓。

2018年其营收增速从2017年的17.06%降到1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速从24.21%降到23.6%。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15.13%,增速低于2019年的16.22%;净利润同比增长19.61%,同样低于2019年的22.64%。

营收、净利增速三连降,这对企业成长性而言不是一个好信号。

业务细分看,海天味业的三大主营产品为酱油、蚝油、调味酱。2021年一季度,酱油营收40.98亿元,同比增长17.62%,蚝油营收11.69亿元,同比增长21.3%,调味酱营收8.83亿元,同比增长20.8%,三大类合计61.49亿元,同比增长18.75%。

看似增长不错,细品不乏考量。

主力产品酱油已进入发展成熟期,收入增速放缓。随着新品不断推出,其营业总收入比重已从2010年67.92%降到2020年的57.23%。

蚝油从2016年起成为海天第二大单品,过去几年增速基本维持在20%左右。但其产品周期也已从导入期进入到成长期,未来高增持续多久仍需观察。

另一厢,近几年主推的调味酱产品不算太如意,营收自2016年起就被蚝油超过,增速也低于后者。

同时,三者毛利率在2020年也有不同程度下滑。分别为47.38%、35.36%、44.20%,同比下滑3%、2.6%、3.36%。海天味业整体毛利率43.52%,同比下降3.71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成本压力是毛利承压的重要原因,而2021年以来,基础原材料的大豆等农产品价格又出现大幅上涨,海天味业财务负责人管江华在业绩说明会上直言,公司2021年面临较大的采购成本上涨压力,对公司成本影响还需看后期采购成本走势。

营利增速下滑、毛利率下降,在此背景下,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海天味业下一步打开增长空间在于:市场份额提升、产品均价提升。

但这两条路,似乎都不太好走。

2020年底,市场就曾传出海天味业可能产品提价的传闻。但海天味业随即通告称,公司2021年无提价计划,“公司将以更加精益求精的管理技术提高运营效率,以消化部分成本上涨带来的的不利”。

对于原因,海天味业董事长庞康回应称,因为疫情影响,餐饮等行业还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国家都在采取多种刺激政策来帮助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等发展,所以不具备提价条件。

更长远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酱油产量从2004年到2015年呈现出放量式的高速增长,2015年之后酱油行业总产量开始回落。

换言之,海天味业往期增长更多源于渠道拓展。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海天味业在全国拥有经销商7051家,实现了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100%覆盖率。净增长1245家,相当于平均每天净增约3.4家经销商。

下沉如此之深,值得敬佩。

要知道,不少经销商沉到镇级市场,就再难下探了。但这也意味着,当海天把对终端把控力做到顶峰后,想要进一步蚕食蛋糕,难度亦不小。不得不面临边际效用,不得不寻找新成长途径。

并非恶意夸言。

2020年,海天味业中西部市场增速保持领先,但西部区域毛利率也同比减少7.79个百分点,下滑幅度居首,这是因西部区域运费较高,按新收入准则将运费调整至营业成本所致。

而放眼线上渠道,依然没有太大成绩。2020年,海天味业实现线上销售收入3.8亿元,同比下降8.65%,只占当期营收的1.76%。

在6月18日回应投资者问询时,海天味业相关负责人称,“由于国内市场消费总量无法准确获得,我们依据调味品协会提供的数据,估算公司酱油的占有率大约在15%。”另外称,“行业的集中度持续加强,报告期内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行业前五大品牌企业的发展普遍快于中小企业。但同时行业竞争也不断加剧,更多的大品牌、大企业参与到调味品行业的竞争中来,使企业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的确,调味品市场门槛并不高、竞争壁垒并不明显,赛道上竞品如过江之鲫,即使王者也无躺赢可能。

目前看,行业一波扩产潮汹涌:从2020年开始,千禾味业进一步优化公司产能,提升规模效益,投入5.7亿元扩建年产36万吨的调味品生产线,其中包括3万吨蚝油和3万吨黄豆酱;卡夫亨氏旗下味事达已于2020年8月宣布在广东阳西新建的酱酒厂投产,满负荷产能高达20万吨,主要生产味事达味极鲜系列酱油,未来将拓展更多的酱料及调味品......

除了后浪,李锦记700亿的体量也是海天味业难以跨越的大山。

前狼后虎间、高企横亘的市盈率显得扎眼,海天味业还是同业最“优质”标的吗?

2021年4月,基金一哥张坤投资了中炬高新,未选龙头海天味业,彼时曾引发热议。

有舆论认为,中炬高新估值比海天味业低,但盈利能力(毛利率)与海天接近,动态市盈率46倍,后者已达85倍,更大上涨空间显然是中炬被重仓的原因。

截至7月12日收盘,海天味业的动态市盈率依然高达73.01。要知道,贵州茅台的动态市盈率也才51.8倍。

03

多元、推新是与非

协同性几何?

LAOCAI

可喜的是,为破除天花板,海天味业也进行了诸多努力。

回望2020年,也是海天味业频繁上新、多元,突破自我的破壁之年。

2020年8月,海天味业在天猫旗舰店推出四款火锅底料,包含韩式辣牛肉、韩式部队、新疆番茄、云贵酸汤四种风味,正式入局火锅底料市场。口味、包装、宣传等方面力求年轻化,瞄准年轻增量群体。

不过,这个赛道亦龙头林立,新手破局并不容易。

据新浪财经报道,海天味业复合调味料目前已有几个亿规模。

这与颐海国际、天味食品等行业巨头差距依然悬殊:2020年前者营收53.6亿元人民币,后者为23.6亿元。

主业上,也不乏上新动作:

2020年11月,海天味业上新了一款名为“即简裸酱油”的高端酱油,单价接近40元(460ml/瓶)。几乎同一时段,推出的高端酱油还包括“清简酱油”,零售价为29.9元/瓶,同样强调简单配方。

满满高端范,让网友直呼“凡尔赛”。

然试水效果并不明显,海天天猫旗舰店中,高价酱油月销大多几百甚至几十件,与动辄月销上万的普通酱油没法比较;

2020年12月,海天味业又在其天猫旗舰店上线了一系列“快捷方式”中式复合调味料,声称针对的是厨房小白或懒得想菜谱的人群,满足一周七天变换不同口味需求,主打个性需要;

2021年1月开始,海天味业瞄准食用油,上线新品牌“油司令”,分为玉米胚芽油和一级大豆油两款产品。同样定位高端,4.9L装食用油的售价为98元,比同类型产品价格要高出不少;同时又瞄准大米,在天猫旗舰店官方上新系列新品大米“北上海软香粳”、“讷河珍珠米(粳米)”等。

一系列多元、推新,凸显海天味业展现更多成长性的决心,值得肯定。不过这种高端、个性、多元战略效果如何,仍需时间检验。

另外尴尬的是,在食用油领域,“海天”商标并不在海天味业手中,市场上已有江西青龙高科油脂有限公司旗下“海天”品牌在销售,双方关于商标权的法律纠纷正在进行时。

……

一定意义上说,粮油并不是一门绝对的“好生意”。一方面,金龙鱼和中粮集团合计已占据食用油市场70%左右份额;另一方面,粮油市场价格受国家管控,利润率远低于调味品。据金龙鱼年报,其厨房食品2020年的毛利率仅13%。

上升到竞品层面,无论复合调味品还是粮油,就品类而言,海天味业新入局的这两个市场已处较激烈竞争,前者有颐海国际、天味食品等龙头企业,后者更是充满金龙鱼、中粮集团、西王食品、山东鲁花等强势品牌。

独立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海天主营的调味品属于快消行业领域的“慢”消品,有一定使用周期、成长周期。不像休闲食品企业,能在一年做到十亿量级销售。新品培育周期较长,消费者教育、消费习惯、品牌认可及忠诚度的养成也需一个较长过程。

这也意味着,无论主业推新还是跨界多元,都需海天味业精耕细作,难以立竿见影。

另外,自家后院篱笆也得扎牢,海天向外突击扩张之际,其调味大本营也不乏新入局者攻击。

据媒体公开消息,粮油巨头金龙鱼正大力进军调味品行业。要知道,金龙鱼截至2020年底共有5097家经销商,远高于中炬高新和千禾味业1400多家的水平。

凭借其品牌、渠道、资金等能力,已然成为海天味业最有力的“新”竞争对手。

二者为寻增长“互攻腹地”,厨房战争两强相遇,又会激发出怎样的看点?

或也基于此,海天味业的扩张野心仍在延续,甚至已走出了厨房。

企查查显示,海天味业于2021年5月31日申请注册多个“海天添丁”商标,国际分类包括33类酒、32类啤酒饮料、31类饲料种籽。目前均处于申请中状态。大有向酒饮领域多元扩张之势。

跨界尝试是好事,急于寻找增长点也没错,但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多元也要讲求一定协同性。细品上述领域,入局门槛都不算低、且竞争激烈。如此大尺度跨界,协同效应有多少呢?有多少专业化资本、要交多少学费、是否病急乱投医呢?

04

盛极而衰vs再创辉煌

LAOCAI

不错,大事难事,最验眼光定力,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尤其是驾驭海天这样5000亿市值的行业巨轮,牵一发动全身、转型如烹小鲜,也如履薄冰。必须要步伐精准,多些敬畏严谨总是好的。

个中取舍,考验当家人的大智慧。

2021年5月发布的《2021新财富500富人榜》显示,海天味业董事长庞康个人财富达到1774.3亿元,位列第15名,超过了张一鸣和刘强东。

一路走来,海天亦成就了庞康,庞康也成就了海天。

从企业关键成长节点看,其做出了系列重要决定:扩产、营销战、研发壁垒……,经验、眼光、胆识无需赘言。但庞康本人异常低调,公开资料中难觅照片与采访。

如今,面对新节点,庞康又将如何突破、能否解成长之尬呢?

看战略,海天味业扩产计划一直在进行中。2021年6月7日晚间,海天味业发布公告,公司及子公司海天蚝油(天津)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海天(江苏)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拟在宿迁、成都、武汉、广东等地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

四地落子,全国布局提速意味浓厚。据媒体报道,公司高明基地继续增资扩产,年产能将增加45万吨,宿迁基地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年产能将增加20万吨。

只是,扩产解决不了根本焦虑。鉴往知来,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体量,成长天花板随之而来,这是包括海天在内多数龙头的宿命。能否突破魔咒,是盛极而衰还是再创辉煌,不亚于一场凤凰涅槃、蜕变新生。

以酱油起家的日本品牌龟甲万为例,就完成了这样一条出海+多元的巨头路径。1960年代,日本酱油市场消费空间已有见顶趋势,龟甲万于是开启国际化扩张,在美国威设立了西方地区最大的酱油工厂。同时围绕“酱油”这一品类,一步步多元化经营,比如红酒、酵素、豆乳,乃至生物行业。截至目前,其海外食品批发占比42%,日本本土及海外酱油业务占比27.8%,饮料占比12.1%,酒类占比2.3%,其他食品制造及销售占比17.1%。

东北证券的数据显示,在亨氏、龟甲万和味好美等国际调味品公司的业绩报表中,海外业务占比均在30%以上。而海天味业、李锦记等国内头部公司,海外市场存在感大多局限于亚洲社区,海外业务贡献率不值一提。

从此看,海天味业、庞康的想象力还远未到终点。

关键在于,能否战略精准、步步为营。步子太急易扯裆、战线太长易摔倒,而市场又会给两者多少试错机会?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