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跌宕起伏——帝国并非一日建成

1990年,冬,金陵城的梧桐已经落光;

“买一台取暖空调,舒舒服服过个年”,湿冷的12月,“苏宁交电”开业第一天就卖出了第一台柜式空调;

彼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小小的店铺会成为一个千亿帝国,包括辞职创业、捉襟见肘的老板张近东;

在那个国营商场为主的时代,是送货上门让初生的苏宁杀出了一条路(永辉也是送货上门开始);

送货上门,免费安装,苏宁在南京很快站稳了脚跟;

91年的夏天,蝉鸣声中,苏宁的销售超过千万;

而后的张近东,提前与彼时的空调大王春兰等空调厂商签订合同,反季购买空调,当然,这样空调的价格就便宜了三成;

蝉鸣又响,苏宁低价质优(还送货)的空调被抢购一空,苏宁销售破亿;

当然,这样的套路,第二年就被当时的八大商场狙击了(联合要求空调厂不给苏宁供货);

和谈不成,争锋相对;

不过很快,站在舆论制高点和历史正确岔路口的苏宁胜利了;

1993年,苏宁成为全国销售冠军,销售额超过3个亿;

再后来,空调厂开始自建渠道,做代理的苏宁开始一边入股空调厂一边调整未来方向;

批发不成了,1999年苏宁决定转向连锁经营(大本营在南京新街口),产品也转变为电器综合销售;

彼时,远在北京的国美掌门人黄光裕已经在综合家电连锁市场摸爬滚打十余年,张近东还不知道,未来两家企业会争锋相对,寸步不让;

决定了转型,苏宁开始在江浙皖稳扎稳打地发展;

2000年,苏宁进驻北京,与国美的大战已经在所难免(这个我们稍后再讲);

同样是这一年,苏宁营收破40亿,上市只是时间问题;

2004年,钟声响起,苏宁(002024)登录了资本市场,一时风光无两;

万里蹀躞,苏宁帝国只是刚刚建成,未来故事,更为精彩。

02 龙争虎斗——物是人非两头空

前面有说到,国美黄裕光在综合家电连锁市场颇有一些成绩;

实际上,苏宁上市那一年,35的黄裕光坐上中国首富的位子;

国美在全国攻城略地后,次年就把手伸到了苏宁在南京的大本营;

“为南京人民做搬运工”黄裕光在南京新街口的国美放出狠话;

不过似乎张近东并不想把竞争对手放在国内;

06年,两位企业领导者聚在一起打了高尔夫,张近东对这个小了自己几岁的杰出企业家说到:

“做不过你,苏宁送给你”。

这场被中国零售连锁行业铭记的战争,在白热化之时却戛然而止;

2008年11月,黄裕光被警方带走,国美群龙无首;

这场战争,苏宁赢了;

然而,幸运不是每一次都会眷顾苏宁;

1998年,中关村多了一家叫“京东多媒体”的柜台,这个小柜台就是电商巨头京东的前身;

2001年,京东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光磁产品代理商,京东老板刘强东赚到第一个1000万;

又是04年,苏宁上市那一年,京东转型电子商务公司;

故事要从当当网说起;

2010年12月8日(当当上市),刘强东向当当李国庆宣战“下周二起,京东每本书比当当便宜20%”;

此举不大道德,但显然很管用;

李国庆敲完钟下来,哪里咽的下这口气,4000万出手,和京东就打起来了;

彼时,苏宁国美隔岸观火,置身事外;

亚马逊倒是上来给对手又补了一刀;

结果不言而喻,实力悬殊下,京东拿走图书这个引流产品,免费宣传了一波;

期间,当当还打出一手烂牌——推出比京东便宜的3C单品(京东商城起家于3C家电);

显然拿到大笔融资的京东要的就是你帮忙宣传3C产品;

先杀当当,再打苏宁;

没有危机感的苏宁很快就被卷入战场;

同一个配方,同一个味道;

然而苏宁却似乎没有当初应对国美的从容了;

同一个套路,两个大佬上当;

半个月的战火烧掉了几个亿,流量上似乎是双赢;

然而,经此一役,京东和苏宁似乎被消费者放在同一level(原本京东只有电器零售老大苏宁四分之一销售额),12年,京东销售暴增;

京东又一次借对手赢得了客户,而苏宁开始由盛转衰;

其实,线下起家的张近东是最早提出O2O的人之一,早在10年初,苏宁易购就上线了;

然而棋盘太大,容易走偏,与京东大战后的苏宁骚操作不断(在下面讲);

现在来看,苏宁的衰弱有迹可循。

03 不务正业——A股最迷惑财务报表

有的企业因为专注而成功,有的企业因为广泛而繁荣;

显然,张近东不是专注的人;

在充满变数和机会的时代,他常常踏在浪尖,获得成功;

然而总有些危机藏在巨浪下,一个回神就淹没了你;

实际上,2014年起,苏宁易购主营业务就再没盈利;

光看营收和净利润,苏宁似乎是一只成长型股票,但是看到扣非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你就能看到A股最离谱的财务数据;

这很难理解,印象里做家电销售的苏宁要如何亏那么多钱;

事实上,苏宁的版图已经包含了零售、地产、物流、金融、体育等一系列业务;

苏宁不务正业的坦坦荡荡,因为不务正业而亏损,又因为亏损而不务正业;

理了一下苏宁一些有意思的买买买(三分之一不到,太多了);

足球烧钱众多周知,恒大许家印和万达王健林都深谙其苦;

张近东不甘示弱,不光投球队,王健林疯狂甩卖的时候,他在疯狂剁手买万达;

至于扔进恒大的钱,20年苏宁宣布暂时是拿不回来了;

不过张近东眼光还行,按国际米兰市值来看,收益应该还是以亿计算的;

至于迷惑的PPTV和手机,咱也不知道这位大佬为啥要涉足这一块,不过希望罗永浩老师早日还清债务,获得自由身;

投资当然不是没有收获的,不然你以为如何粉饰财务数据呢?

2015年和阿里战略互投后,就有了买在山脚下的苏宁和买在山顶的阿里巴巴;

不同于阿里巴巴在苏宁这个投资上亏损的百余亿,苏宁卖了阿里后,盈利了141亿;

当然,不是每一个公司都叫阿里巴巴;

大多数时候,苏宁更像是钱多烧了慌,所以烧到现在,终于烧不起了。

04 大而不倒——爸爸请再爱我一次

2013年,张近东将苏宁电器更名为苏宁云商,顶着亏损的压力发展线上+线下的业务;

市场很快看到了这个走在时代前端的公司;

2015年,苏宁与阿里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阿里线上支持苏宁,苏宁回馈于线下,股份互持;

当晚的宴会觥筹交错,京东股价大挫6%,与之对应的是苏宁云商涨停板;

张近东似乎可以舒一口气了;

遗憾的是,就现在的数据来看,B2C市场,阿里京东拼多多吃肉的时候,苏宁只能混口汤喝;

从许家印到张近东,大佬们总是玩我们玩不起的东西;

PPTV一蹶不起,参照乐视体育,张近东做了PP体育(收购中超转播,采购足球版权),17年至今,每年烧掉30亿买版权(现在已经买不起了),总共亏掉了几百亿;

期间阿里一度想把旗下优酷和PP体育合并,尽调后的报价没有让苏宁高层满意,此事不了了之;

士可杀不可辱,还是值得敬佩的;

开年至今,股份质押冻结、停牌,苏宁显然已经陷入了深渊;

诚然,阿里需要苏宁;

不谈其他好处,从当初的当当网来看,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遏制腾讯系的京东,阿里需要苏宁,而且已经投入了不少钱,机会成本老大了;

如今看来,能救苏宁的,在国内也是一只手数的过来的数,而阿里的财力救一个苏宁绰绰有余;

价格是否谈的拢,这似乎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

05 来日方长——多方势力盘踞其后

7月7日天眼查App显示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有限合伙)发生工商变更;

新增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阿里妈妈软件服务有限公司、TCL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海尔家电销售有限公司等多名股东;

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有限合伙)哪里冒出来的?

早在2月,深圳国资委就和苏宁签订了148亿框架协定,涉及苏宁电器23%的股份,颇有些大而不倒的意味;

7月5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一系列公告,宣布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将获得苏宁易购16.96%股权,同时终止深圳国际对苏宁易购股权的潜在收购事项;

股份转让完成后,公司持股5%以上的四大股东将分别是:

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持股比例20.35%

淘宝中国持股比例19.99%

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持股比例16.96%

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持股比例5.59%

股权转让后将不存在实际控制人;

股权转让完成后,除淘宝中国保留2名非独立董事的提名权利外,新新零售基金二期也将有权提名2名非独立董事,这可能会限制张近东在董事会的话语权;

苏宁卖来卖去,终究只能卖自己了;

流萤提灯映路,身后千军万马;

这是苏宁成立30周年张近东说的,苏宁,靠服务起家,最终也要回归服务;

21年新春拜会上,张近东提到,今年苏宁集团对于各条线业务的态度是“针对不在零售主赛道的,就要主动做减法、收缩战线,该关的关,该砍的砍”;

2021年的目标:要实现从商业模式向盈利模式的转变;

这位经历了中国零售帝国一步步建立的企业家似乎准备回到初心——收缩战线,聚焦主业;

值得一提的是,苏宁复盘后似乎涨得不错,新股东的进入,也将给苏宁易购的业务发展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学金融的人都知道,风险和收益成正比,风险来源于什么,来源于不确定性;

苏宁现在就是那个不确定性;

三十而立的苏宁遇到成立以来最大的槛,零售行业是否洗牌,如何分好蛋糕,我们且慢慢看。

(提示:文中提及的上市公司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