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刚刚过半,已经多家IVD企业拿到了融资,据贝壳社不完全统计,有四家企业获得了过亿元单笔融资,分别是先声诊断、齐碳科技、翌圣生物、桐树基因。

其中融资金额最高的是先声诊断,单笔融资金额近6亿元,其次是桐树基因拿到了5亿元单笔融资。

以下是四家企业详细的融资信息:

01\先声诊断
6月1日,先声诊断宣布完成近6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

先声诊断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精准医疗临床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拥有以高通量测序(包括第二代测序、第四代测序)为代表的多组学技术平台、生物信息学以及大数据云服务系统,同时具有专业的遗传咨询解读团队,可为临床的各类复杂疾病提供相应的伴随诊断产品和科研服务。

自成立以来,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先声诊断在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药物基因组学等治疗领域建立了完善的产品管线。其中泛癌种伴随诊断产品Onco500是NGS领域中国首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产品之一。

根据统计,截至目前,先声诊断已累计完成了三轮融资,包括2020年10月由天有资本投资的A轮融资,以及2020年4月完成的由华泰大健康基金、弘毅资本和道兴投资共同投资的天使轮融资。

02\齐碳科技
6月8日,齐碳科技宣布完成超4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据悉,本轮融资完成后,齐碳科技将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加速产业化进程,计划于今年内完成定型产品量产并推向市场。

公开消息显示,齐碳科技公开信息显示,齐碳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基因测序科技公司,专攻第四代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经过四年多时间的潜心研发,齐碳科技已成功发布我国第一台纳米孔单分子基因测序仪,填补了国内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领域的空白。

据齐碳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白净卫介绍,齐碳科技致力的纳米孔链测序法,是指将单个核酸分子在电场力驱动和马达蛋白控速的双重作用下,以连续的单链核酸形式穿过纳米尺寸的蛋白孔道,当不同碱基通过时,会对孔道内的离子电流产生不同程度的阻断,因此可以通过捕捉随时间变化的电流信号来实时的识别其碱基排列信息,从而实现对单链核酸分子的测序。

这是目前基因测序领域最前沿的技术,相较前代具有开机门槛更低,应用场景更细,检测速度更快等明显的市场优势。

在此之前,齐碳科技已经完成了两轮融资:

2019年8月8日,齐碳科技完成4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中关村协同创新基金、雅惠精准医疗基金。

2020年5月27日,齐碳科技完成超1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高榕资本领投,银杏谷资本跟投,雅惠投资等老股东追加。

03\翌圣生物
6月15日,翌圣生物宣布完成2.5亿元B轮融资。据悉,本轮融资将用于加大投入分子酶及相关工具类产品研发,扩建国内多个分子酶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公开资料显示,翌圣生物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分子酶领域的领先企业。众所周知,酶是一切生物反应的核心,在生命科学和精准医疗领域,分子酶作为上游试剂原料,也是一直被进口“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领域。

翌圣生物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分子酶原料的研发与生产,对被进口“卡脖子”的分子酶关键技术攻坚克难,努力做到国内进口替代,改变竞争格局。翌圣生物能够为生命科学研究以及精准医疗等领域提供高品质的分子酶原料解决方案,产品涵盖多种核心分子酶以及工具类试剂和试剂盒,目前已成功开发各类诊断分子酶、二代测序建库酶等四十余种,并实现工业放大。

据翌圣生物官网介绍,其在分子酶领域已建设成完整的创新、转化与生产体系,涵盖翌圣生物技术研究院、翌圣生物研发中心和武汉超洁净分子酶产业化中心三大板块。

此前,翌圣生物曾于2020年7月获得安徽探针和含泰创投6000万A轮融资。

04\桐树基因
6月15日,桐树基因宣布完成5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据悉,本轮所募集资金将用于ctDNA、肿瘤早筛等后续多款重磅IVD新产品临床开发,及打通超500家三甲医院的进院直销渠道。

公开信息显示,桐树基因成立于2016年11月,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分子诊断的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分子诊断企业,公司兼具LDT(即基因检测公司在医院建立实验室)+IVD双重能力。自成立以来,依托“多平台布局”的策略,桐树基因先后开发了肿瘤微卫星不稳定MSI、ctDNA等多款重磅IVD诊断试剂盒。其中其自主研发的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检测试剂盒于2021年1月获国内MSI检测首张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该款试剂盒有望成为肿瘤精准赛道中市场价值最大的IVD单品之一。

另外,桐树基因也拥有完整的肿瘤LDT(即基因检测公司在医院建立实验室)资质与病理科资质,基因检测公司通过正规竞标流程入院,提供系统的人员培训、技术配备,从而为整个医院的患者提供基因检测服务。据了解,桐树基因全程采用有证试剂盒与试剂,其LDT服务在2020年实现盈利,是行业内首家实现盈利的肿瘤基因LDT服务商。

此前,桐树基因曾完成三轮融资,分别是成立之初获得宁波博颐的天使轮投资、2018年获得复星健康科技A轮融资、2020年获得以元生作为领投方的B轮融资。

总结

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显示,近年来国内体外诊断行业始终保持15%-20%的增速发展,目前生化、免疫、分子等各个诊断领域的试剂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产化。

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体外诊断发展可谓被按下了“加速键”,成为全球体外诊断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据相关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体外诊断的市场容量达到了1500亿元。在疫情的催化作用之下,大批的IVD相关企业敲钟上市,资本也开始布局搅动行业上下游,很多的企业业绩相比往年实现了大爆发。近日,央视对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的调查也佐证了这几点,IVD企业业绩高速增长,行业正迎来发展黄金期。

但正如调查中所提示的,尽管体外诊断国产化加速,像原料开发等卡脖子的链条上依然存在短板,依赖进口程度较高,这是留给行业亟需填补和努力的方向之一。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无论是像齐碳科技这种突破重围、勇于打破垄断,专注于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开拓,还是像翌圣生物这样对被进口“卡脖子”的分子酶关键技术攻坚克难,专注于分子酶原料的研发与生产,这些上游企业获得资本的青睐和助力总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希望国内IVD行业尤其是在“卡脖子”的关键领域能够早日补齐短板,早日实现进口替代。